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是提高等级的重要表现
西风南浦2021-10-28 18:223,229

  01

  不知不觉,我来北京已经两年多了,同时也工作两年多了。

  2016年我来到北京,加入了意林集团,成了《意林》杂志的一名编辑。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从小看到大的杂志上,所以觉得这份工作十分神圣。

  因为我并不是文学专业毕业的,再加上这是自己第一份工作,并没有什么经验,开头的时候做起来还是蛮难的,每天都在想怎么样才能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怎么样才能找到好稿子……每天都小心翼翼地问其他同事该怎么做。

  好在整个编辑部氛围都很好,大家都很热心地教导我。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工作的节奏,也做得越来越上手。

  那个时候,编辑部还很忙,不仅每个月要做三期杂志,还要做微信和一些图书,所以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晚上常常会加班到九点十点,周末单休或者不休也是常有的事。当你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其实再怎么忙碌也不会觉得很辛苦,因为即使你不加班,脑子里琢磨的也都是工作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出了一套青春文学类的书,主管让新编辑写软文去宣传。从来都没有写过软文的我们瞬间蒙了:软文?就……广告呗?

  于是,一篇篇小广告文交上去,又一篇篇被打了回来,主管说我们写的这不叫软文,这就是硬广,不把文章写软了,就别回去了。

  我们一个个瞬间变成了苦瓜脸,头发一缕缕地往下掉……

  我开始琢磨什么叫软文。百度了几篇发现,哦,不就是植入嘛!毕竟植入比植发简单,结果还是可期的。

  于是我开始琢磨怎么植入,我想到了各种电视剧里的植入模式,最后决定还是编故事,哦不,作者写的故事不能叫编,咱们得叫讲故事。

  那天晚上,我编写了一个很长很逼真的青春校园爱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同时不但植入了我们做的这套书,还把《意林》杂志也植入了。

  故事写得很顺畅,敲下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我满意地搓了搓手,瞧了一眼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已经快清晨五点了。

  嗯,成功解锁了第一次通宵加班。

  我当时真的一点儿也不觉得困,反倒很兴奋,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就像当年考试写完作文交上去就等着老师打满分的那种感觉。

  一上班,我就把软文交上去了。领导果然很满意,还让我发表在了《意林》上。

  通过这件事,我捡起了搁置多年的笔,重新走上了创作之路。(其实我上学的时候一直在搞创作,也拿过很多奖,不过后来跑偏去写论文了。)

  因为这份工作,我还接触到了新媒体。

  当时公司要求运营“意林”的微信公众号,可我之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有看公众号的经验,完全不知道怎么弄。因为缺乏经验,我没少让领导失望。

  后来我想,不如我自己也开通一个公众号,先拿自己的号练练手?

  于是在2016年6月4日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夜晚,我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然后误打误撞地开始了我的新媒体生涯。

  著名作家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中写过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但一场巨变,已经发生了,地动山移,浑然不觉,当时只道是寻常。

  02

  2017年,通过之前工作上的努力和运气,工作仅一年的我通过竞聘成为《意林》的执行主编,同时也成了我们公司升职最快的新人,成了《意林》第一位九〇后中层干部。

  原本我给自己的计划是三年试着做到主编层。没想到目标提前达到了,而且还提前了这么多。

  这一年我开始接触图书出版工作,成了一名图书策划人。我自己写书,同时又给别人出书,这种双重身份令我觉得很神奇,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换位思考。

  我还成了一名公益讲师,去各个城市和乡村给学生们做演讲,帮他们答疑解惑,教他们阅读写作。我一直觉得作演讲是一件度人度己的事情,我在帮助他们的同时,自己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历和感悟,而且这些经历以后都成了我写作的素材。

  或许是自我感觉进步太快,我还没计划好下一步该干什么。或许是我本身的惰性开始作祟,不知不觉中我变成了“龟兔赛跑”中的那个兔子,因为一开始领先了别人,就开始放松自我要求。

  于是,公众号我也不每天更新了,文章也不怎么好好写了,也不用加班了,每天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其余时间就是看看书、吃吃饭,然后买买买……我还安慰自己说这才叫感受生活。

  虽然一下子闲适了起来,但我内心始终萦绕着一种焦虑感,是那种不肯原地踏步,又不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该向哪个方向前进的焦虑。

  在我“自甘堕落”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朋友们开始月入十万了,开始从内容转电商了,开始成为畅销书作家了,开始创业、年入千万了……我就像进入了一个安逸的桃花源,梦醒想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外面早已沧海桑田。

  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一样,有些东西你看似得到了,其实失去的会更多,所以在获得好消息或者坏消息的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辩证地看待它,很重要。

  这是我2017年一整年得出的经验教训。

  所以我一直对自己2017年的状态很不满意,在2017年末的时候,我决定告别这种不思进取的状态,2018年开始新的征程。

  03

  2018年,我企图在本职位上进行新的突破,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结果都没能达到我的预期,我又开始返回到了那种安逸的工作状态。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让我很难受,几乎每天都会有两个小人在头脑中打架。

  一个说:你放着好好的主编不做,瞎琢磨什么啊?你这工作多好,内容简单,时间自由,薪资待遇也不错,老老实实待着吧。

  另一个说:你工作内容简单,但在大环境下缺乏核心竞争力,你每天过得安逸,其实是在慢慢被时代抛弃,如果一份工作你要做一辈子,那为什么要来北京?

  它们每天都在争吵,我的内心也每天都在挣扎。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出版业受到了一些冲击,这促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的行业选择。

  经过研究,我决定还是以新媒体为突破口进行行业转型,想慢慢过渡到互联网行业,更好地与时代接轨。

  我作为一名非技术人员,想进入到互联网行业又不想做编外人员,就只能去做产品或者运营。于是我买了大量相关的书去了解和学习什么是运营、什么是产品……经过学习和与相关人员的交流,我发现内容产品和我之前做的工作有相似的地方,于是就决定从打磨内容开始。

  我把相关想法跟领导提了,希望能从公司内部先打磨出一款“课程类产品”,也就是知识付费产品。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缺少相关的人员,这个项目未能实行。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工作瓶颈期到了。

  这个时候我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别瞎琢磨,继续做个安逸又光鲜的年轻主编;要么果断辞职,重新开始。

  人一旦有了想法,机会也会随之而来。

  那段时间有一些猎头和公司HR找到我,有的是大平台,有的是发展势头很猛的创业公司,但综合考虑后,我总觉得这些离我的规划还差了一点儿什么,所以迟迟没有答应。

  后来机缘巧合,我和一家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公司负责人聊了聊,发现他们的发展规划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整个团队也非常棒,虽然它的平台不是最大的,薪资也不是最高的,但我感觉这就是我想要找的平台。

  我们前前后后大约谈了三次,双方都很满意,喜悦的同时我也不得不做出决定了:真的要离职吗?

  真的要离职吗?放弃主编的工作,去新的团队开始学习?告别朝十晚六,随意倒休的安逸生活?放弃老企业大公司的平台?

  实不相瞒,有几天我焦虑到失眠的境地,正常人想过的问题我都想过。

  我开始思考我来北京的初心是什么,开始思考如果要选择一份安逸的工作做到底,那回家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不想每天复制大同小异的生活,所以我来到了北京;因为仅有一次的人生我想看看自己到底能折腾出什么样子,所以我来到了北京;因为我的同龄人甚至比我小很多的人正在以光速成长前进着,所以我不想浪费每一天宝贵的青春。

  所以,我选择重新开始。

  04

  之前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最后一集的一段台词,让我很有感触:

  其实,只要你想做,每个人的未来都会有无限的可能。

  希望我以后再回顾今天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新的成长,也希望三十岁的我能够感谢二十五岁的我所做的一切决定,就像现在的我依然感谢两年前的我做出的决定一样。

  当你能够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选择自己的生活时,你就已经比别人提高了一个等级。

继续阅读:高级的人生都很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人生需要高级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