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触怒到长孙无忌的就是,乙骏主持县学,由他亲自于每年挑选学童入学,这些学童将来都是地方官员甚至是朝廷官员的备选。而长孙无忌身为大唐的吏部尚书,亲耳听到县学之中有人出钱买小抄,有人出钱买答案,真的是忍无可忍到了极点。
唐朝贞观之治之所以成为后世治世的彪炳,全赖治学之紧,官风之慎,所以可见乙骏大人做的事情都到了立刻斩于马下的地步。
长孙无忌说道:“由我和安元寿亲自命数术三题,现出现考,考不出的一律退学。另外,出钱买答案的学童,不管家中品级如何,一律屏退。没有朝廷的特赦,不得出现在县学之中!乙骏大人,可曾记得了?这里的主簿呢?”东莱的主簿就是死人,主簿是考核地方功绩的考功官吏,几乎与县令、县丞同级,但是长孙无忌一见之下,真是头痛,这位老爷进来,颤颤抖抖地跪不下,多少年纪了?从隋朝混到现在,这老主簿当得,真算是老马一匹了!刚刚过目的县志,长孙无忌不由翻过来细瞧,老大爷原来年方五十四呀,怎么一副老态龙钟?
这个天下真要让吏部尚书亲自跑一圈,不知道还有多少主簿能够被人画狗成虎呢!
长孙无忌觉得舞弊之事应该闭嘴了,在这个东莱县,主簿的年龄都能从七十五玩成五十四,那么学童的学籍,嘿嘿!
安元寿真想第一个笑出来,这一趟出来没白来,数术?好玩。这里的县令和县丞玩得花样真多呀。
此时,东莱刺史牛方裕前来拜见长孙无忌。县令秦罡与县丞乙骏、县衙中的所有官吏连忙出门,退在门下。不知道这位牛大人所谓何事。
安元寿问长孙无忌说道:“见吗?”
长孙无忌静坐在案前,真是理不清这其中的官司。牛方裕是何人呢?此人在扬州,随同宇文化等人勒死隋炀帝杨广。李唐为了稳定大局,从武德元年到贞观元年并未对此案的官员做任何的道德评价。比如裴虔通,比如牛方裕,反而委以地方重任。
但是身为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心腹,很明白对这一干人等,近不得、疏不能。中原局势在贞观元年的五月份依然乌云密布。各方势力虽不至于蠢蠢欲动,但局势还没到动手的这一步。很显然,牛方裕绝对不是李世民的“自家人”,更不是“自己人”。
另外,牛方裕的父亲是隋朝宰相牛弘,虽然不是李世民的自己人,但也算是出身名门,一如司农少卿赵元楷的父亲是隋朝宰相赵华一样,这些人身后的隋朝大族势力,一时不能轻易削去。
安元寿说道:“我出去说您累了,不见?”
长孙无忌说道:“刺史可不是县令,岂能不见?难道一辈子不见?”
安元寿说道:“县学的数术要策算吗?”
长孙无忌说道:“你先出题。”安元寿自然下去出题。
牛方裕这里刚刚向长孙无忌行礼,长孙无忌示意其坐下,而此时,户外有验尸仵作呈来一束莎草纸帛,是从东莱袭击人的尸体衣服中搜查出来的。长孙无忌再命秦罡和乙骏入内,长孙无忌说道:“秦大人,仵作呈上来的是什么?”
秦罡将纸帛摊在双手之上,呆看了半晌,说道:“这是胡人的作画!”
长孙无忌对牛方裕和乙骏说道:“二位也都看看,这是什么?”
秦罡把纸帛移给牛方裕,牛方裕看了半晌,笑着答道:“长孙大人,这是擦汗的汗巾吧!”
长孙无忌冷眼看着乙骏,而乙骏看的时间最长,但神情之中,看不出任何变化,长孙无忌说道:“乙骏大人,你好象无事不通,大人我这里请教!”
乙骏连忙直身禀报道:“大人太抬爱微臣,小臣对这些不是太明白!”长孙无忌用自己的丝帕束好这一方纸帛,收在怀中,于是对诸人说道:“先去县学!”
长孙无忌、安元寿、牛方裕、秦罡、乙骏、秦幂和乙恩一起再次来到县学,青舟和老榆张竟然也随同旁观。长孙无忌担心从京城一起来的青舟和老榆张被这个神鬼难料的东莱人马暗算,索性带他们过来,以策万全。
县学的学童按上上,中中及下下三班而坐,每人一案,坐于庭间。
长孙无忌先问了屏退学童的名姓。此童姓支,名棘。长孙无忌对秦幂说道:“是他给你通宝吗?”秦幂支吾着看了眼长孙无忌,慌乱中点了点头。长孙无忌亲自勾除了支棘的学籍,只见廊下有一男童被县学的人撵了出去。乙骏却想张嘴声辩,而秦罡背地里按住乙骏的手,低声说道:“这事还能说得清吗?”
乙骏说道:“支棘那孩子没有错!人又聪明!”
秦罡低声说道:“他替他哥哥支驭送钱给幂儿,现在板子挨在支棘身上,千万不要扯出支驭!没准两个孩子一起撵出去!”
乙骏说道:“支棘这孩子一辈子都完了?难道就没人说一句?”
秦罡说道:“你还要怎样呀!想要公道公正的说一句,也要这孩子不犯错,才可以!”
乙骏说道:“大错的人不撵出去,小错的人却背黑锅!”
秦罡不由急摇头,冤孽冤孽,真叫冤孽,再争辩下去,乙骏还懂不懂为官之道?
长孙无忌眼见这县令和县丞两位私底下言语,这里面隐情大得去了。但是他移开了名录,命安元寿上题。
安元寿在案板上,出了下下之题,学童以八岁上下者应题。此题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试:分合策算二十有四。此时庭院里,人头挤挤,许多学童的父亲叔伯,地方望族,闻讯无不前来县学,一看究竟。
长孙无忌命所有人都进县学旁观,再将学童的底案张贴发榜。答对者无不合族欢喜,错试者沮丧而回。长孙无忌又亲手将错试学童的名录一一划走。众人见到,都无异言。此题分外简单,又能解答无数,学童若是出错,那就大为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