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
“又一篇千古名作?”
“不是,你当他许山是孔孟转世啊?”
“随便一篇文章,还是课题演讲的随性发挥,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孙文书,你恐怕对‘千古名篇’有什么误解吧?”
内阁的大臣们,听到孙文书这话后,一个个笑着打趣着。
“何止是千古名篇啊,简直是万古流传啊!”
当最近的一名阁老看完孙文书递来的文章后,神色激动的脱口道。
“嗯?”
乍一听这话,刚刚还在嘲笑孙文书及许山的大臣们,脸上的笑容凝固在了那里。
伴随着林若浦等一众阁老,凑上去后,他们也连忙围上前。
“虽然本相,对许山种种嚣张行为,有诸多不满。”
“但不得不承认……”
“这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师说》皆是万古流传的名篇。”
林若浦手持景泰纸,看完这短短的两段话后,表情五味杂陈的开口道。
‘轰。’
连文官之首林相,都这般说了之后,被堵在后面的大臣们,更想要拜读一番,到底是什么样的文采,让众人皆连连称赞。
好在,此时有站在里面的大臣声容并茂的朗读了出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开头就引经据典?”
“许监学不愧是博览群书啊!”
“这些历史,他都铭记于心。”
“下一句,才是关键啊!”
“嗯?”
“是什么?”
当有人问出此话后,林若浦直接开口朗诵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妙哉,妙哉呀!”
“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
“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描述。”
“打小便家破人亡、逃荒时被牙行卖到宫内的许监学,经历了上述的种种,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借古喻今,借文抒情!”
“怪不得,他能让众人共鸣啊。”
只念了第一段,便引来了轩然大.波。
内阁如此……
抬起头的林若浦,不禁望向了御书房!
现在的陛下,龙颜大悦吧?
正如林若浦所想,同样拿到这篇千古名篇的夏羽,笑靥如花。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上官婉儿读完这最后一段后,夏羽拍案叫绝。
“朕只是给许卿搭个台,他却把自己唱成了名角。”
“他从未让朕失望过!”
说到这,抓起这篇足以名传千古的佳作,夏羽对上官婉儿补充道:“外面的御史,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弹劾许卿吗?”
“朕,无法定夺!”
“书山文庙,请圣辨言。”
所谓的‘请圣辨言’,便是御史、言官的弹劾及谏言,当今陛下无法自己做主。
怎么办?
把他们的奏折,张贴于书山文庙及京城各大公告栏。
说是‘请圣辨言’,实则是集思广益,让天下读书人、大儒,予以一个答案。
“是!”
应答下这番话后,上官婉儿转身走出了御书房。
面对齐刷刷跪在地上的御史、言官,上官婉儿毫不拖泥带水的喊道:“陛下口谕……”
“众御史、言官弹劾之辨,朕无法决断。”
“故,集思广益,请圣辨言!”
‘轰。’
听到这话后,以于铁龙、王通为首的御史言官们,顿时喜出望外!
自许山执掌北镇抚司后,他的诸多嚣张行为,已让这些御史言官们,早就看不顺眼了。
再加上,这些人背后都有文官、武将的关系,故而,许山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目标。
之前,陛下一意孤行。
如今,选择请圣辨言,说明已经扛不住这个压力了。
辨言,就辨言!
他许山即便在文采飞扬,所作所为还能堵住悠悠众口不成?
想到这,众御史、言官集体叩谢道:“陛下,圣名!”
也就在于铁龙、王通等人,喜出望外之际……
身处在鸿胪寺前的许山,正接受着大夏乃至楚国读书人们的顶级膜拜。
“此篇,万古!”
“天不生他许监学,文坛万古如长夜!”
面对众人的鞠躬行礼及称赞,许山抱拳回礼。
随后继续补充道:“在本监学的理想境界里,未来的大夏,应该是……”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
‘轰。’
待到许山,以此篇为切入点,道出这个世界的最强音时,整个现场一片哗然。
热血沸腾的读书人们,都被许山的话语所感染,各个都牟足了一股劲。
“别的机构,本监正不敢打包票。”
“但与北镇抚司而言……”
“大夏要灭亡,锦衣卫先死绝!”
‘轰。’
许山的话刚说完,维护现场秩序的锦衣卫,人数虽比不上众读书人,但各个昂首挺胸,齐声高喊道:“犯我大夏者,虽远必诛。”
“北镇抚司……”
“有进,无退。”
“有死,无降!”
这一刻,饶是司马相如的热血,都被彻底点燃。
登高俯视众国子监学生的他,接着扩音器嘶吼道:“尔等为何读书?”
他的话落音,扯着脖子的国子监学生及读书人们,歇斯底里的共鸣道!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紧接着,不知是谁起了头,众读书人,集体高呼道:“大夏永盛!”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
“吾等,愿为大夏流尽最后一滴血!”
情绪高涨的大夏人,从这一天起,有了信仰的种子!
是许监学给他们种下,并悉心照料,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