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的倭寇已基本肃清干净,只剩下那个被我用甩飞刀刃,击伤的倭寇。
我缓步走向他,他现在毫无还手之力,捂着腿卷缩成一团。
举起的刀刃,却在空中停了下来,我犹豫了!我最近的杀伐太过于果断,不知不觉已经杀了许多。我知道我应当如此,但是,此时此地,还是不知不觉生出了恻隐之心。
可是要把他带回去吗?,我犹疑着,拿不定主意。王二似乎看出来我的迟疑,便向我走来。
“皇上,要臣来吗?”王二说道。
地上的倭寇斥候一脸惶恐,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并且无力改变什么,世界正在收缩。
带他回去,是不可能的。也是个负担。若放他回去,必然会造成军情的泄露。
悬在这个斥候头上的杀心,时大时小。我突如其来的怜悯之心。
是不是,有点可笑呢,明明已经送走了那么多人,这个却不想送他上路了。搜出了他身上的物品,给他捆在了一处隐蔽处的树干上,给他的手里留了一块并不锋利的石头,让他慢慢磨绳子吧。
只要不影响我的计划,偶尔放一个活口吧。我终归还残留着一些原本的记忆。
他的嘴里也塞了东西,也不担心他现在能呼喊什么。
从那些死了的倭寇斥候身上,竟然搜到了一些日文的地图,用日语标注着一些兵力配属以及动向。转瞬之间,原本漆黑一片的朝鲜似乎洞然明朗。
翻到那名眉眼清秀的男子时,揭开他的面罩,果然十分英俊。然而现在已经是死了的,没有生命了的。
他的衣中,藏着一封被血浸透的书信。我以为是密信情报,便拆开看了,竟然是写给佐佐木铃的情书。我似乎在无意间,无情地掐灭了一个小火苗。
我还顺势,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个饰物,这应该是送给佐佐木玲的,我先收下了,可能适当时候会转交。
这些战争中的殉葬者,便在这异国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地腐烂着。
收拢了一下侦察队,另一队遇到的阻碍,远远地小于我们这一队,伤亡也较小。他们早早地便肃清了当面之敌,便急着来与我们回合。
侦察队乘着夜色,沿山脊快速机动。这一次,再未遇到什么阻碍,顺利地又在较近的距离,再一次观察了平壤城周边的布防。
可以看到,平壤城虽然已有些残破,但是,依然没有被攻陷。城外的超过一万五千名倭寇,仍然在围困着朝鲜城。这一次应该能大致判定敌军的确切数量。
就如同刚从倭寇手中得来的情报地图中所标示的那样,分毫不差。
倭寇自己的情报显示,平壤城中的清军大约还剩有七千人,朝鲜军还剩有一千多。
现在如果,能里外夹攻的话,人数上已经快接近五五开了,至少也是四六开了。这对于我们这支队伍而言,已经是实属难得了。一直都是以少打多,总是在被动无奈中进攻数倍于己方之敌。
查探到军情的我们,心急火燎地便向大军的驻扎地靠拢。准备开拔并做好攻击计划。
一路上的心情,比来的时候,还要紧张,还要忐忑一些。
一边是难得的机会,一边是绝不可以败一次的悬崖。我们仍旧是走在那一根细细的看不见的钢丝之上。
大军已经歇息了两个多时辰,现在正值午夜。
我赶到大军的时候,便下了开拔的命令。择日不如撞日,要开战就是今天吧,宜早不宜迟,再拖下去,也恐生变故。
回来的路上,我便已经在心里规划着进攻计划。
现在,倒是有一点比较好,就是在人数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并不用攻城,而依旧是野战。
“皇上!臣建议,在我方率先进攻后,派人持龙旗到平壤城,催促他们出城迎敌,夹攻倭寇。”王二说道。
“你的意思是,咱们不叫他们,他们是不会主动出城的,对吧?”我说。
“回皇上,是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守城,可能并不会太关心城外的事。”王二补充道。
“你说的,朕知道了。朕会考虑的。”我说道。
大军徐徐的向倭寇靠近,临近的时候,开始加速。
清军沿着山路行进,准备进攻倭寇大营。
隆隆的马蹄声,犁响着大地,也猛然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倭寇们,死亡就要来了。
天空中,雷雨忽然大作。然后便是刮起了怪风。好像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恶龙咆哮。
也许是雷雨淹没了逐渐靠近的马蹄声,及至我们奔袭到靠近倭寇大营的附近时,倭寇都好像没有丝毫的察觉。
倭寇的大营分为数个,我却将清军聚拢成一支,打算靠集中兵力,一个个压垮倭寇。
同时,向平壤城中传信的人,也分别隐秘出发,准备会同城内守军共同歼灭这群围城之敌。
雨不多时便将人淋个湿透。倭寇大营中的倭寇们,大部分都躲在营帐中避雨。
“杀!”我挥舞着手中的陨铁刀。
清军随之爆发出,即使狂风骤雨也无法熄灭的火焰,顺着山坡倾斜而下。
哨戒的倭寇,惊呆的同时,迅速吹响了警报,然而来不及了,我们的兵锋,已然呼啸而至。
四千多骑的清军在约五千倭寇的大营中来回冲杀。大部分的倭寇都躲在营帐中,还来不及露头,便被刺杀。一个个早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清军用战马拉扯,踩踏着倭寇的营帐,匆匆从营帐中爬出的倭寇,还没来得及看见敌人,便一个个都一命呜呼了。清军如同风卷残云之势在倭寇大营中,奋力地斩杀。
倭寇的眼中,写满了恐惧与疑惑,他们可能至死还没弄清楚我们是谁?可能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是同雷雨一同落下的鬼神一般。倭寇们哀嚎着,倭寇们尖叫着,一个个没有目的,便在大雨中疯跑。再被无情的利刃所斩杀。
一切进行得如此之快,我们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肃清了这座大营。倭寇十之八九已被消灭,逃散的,暂时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