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出征
进击的乌索普2025-07-28 15:143,014

  看着眼前的军队,意识到这果然是王朝的末期。能战之兵少之又少,眼下能拉出去野战的部队只有这四万多人。

  这样的规模,属实有点寒碜。不过,这也是最优选了。

  这倒不是说,偌大一个中国就只有这点兵现在,可那些一触即溃的散兵游勇不带去也罢,免得影响军心士气,又徒增消耗。现在这样的规模,也比较有利于后勤补给和机动。

  要是不管什么样的兵,都带到朝鲜去,凑个二三十万的数,反倒是有着巨大的隐患。若战斗力与意志差的部队先开始溃逃,那么这种风气是会传染的,很快战场上便尽是败军之相。

  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开始溃败的时候,止都止不住。

  眼前的这支军队,之所以让左宗棠和我都燃起了一些信心的原因,是这些兵们的眼神中,都有一股悲悯的气息。当他们穿着破烂的时候,当他们武器不如人的时候,他们依然一个个紧紧靠着,迎着冷冽的寒风伫立在那里,一步也不退。

  他们像一群肃立的兵马俑,又像是山岭上静立着的青松。沉默中便有一股力量在期间,让人敬畏。不由得让人想到,即使在明末也仍然有死士血战到底。他们并非愚忠,甚至说可能不是为哪个皇帝而战,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坚持,他们有他们高洁的灵魂。

  比如眼下的大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说已经腐坏,有人说民不聊生,可若没有这些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猛士们挺身而出,那倭寇若被放进中华。不用怀疑,人间的苦难与悲剧只会多,不会少。

  所以,他们,这些普通的,衣衫褴褛准备赴死的士兵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是这个民族的战士。他们的意志便是这个民族活下去的意志。

  新得了英制步枪的兵们,在另一群原本配着英制步枪的兵们的教导下,紧张而兴奋地练习着击发和装填的动作。一些英军官兵也大着胆子到了清军的营地里,表演教授他们的步枪阵法和编队化的装填与击发,清军们围观看着,都有点看傻眼了。

  那些英军的兵们的动作比那些日军步兵的动作还要专业和娴熟。

  在清军兵营里逗留教授武器操作的英军官兵,很多一眼看上去便像是贵族,在他们的带动下,英军到清军营地的官兵们逐渐多了起来,语言不通,靠比划也能交流。

  清军的士兵们多只是空比划,绝舍不得打空枪,浪费弹药,穷惯了。

  英军的慷慨教授,有一方面也是意识到了,这些还有些土的清军,是将会与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生死与共的人。这一万五千人的部队放在英国也算得上是大军团。但是前几日的阵仗与大场面已经深深震撼了这些英军。

  还未知的敌人到底有多少,还谁也说不清。

  我让左宗棠将那个莲带了过来。

  “怎么还躲着朕!”我说道。

  “微臣不敢!”莲说道。“回皇上,微臣在观察着风向与海流,风向变了,皇上!”

  “这怎么说?”我问道。

  “回皇上,现在的风向,我们到盖州卫是顺风。极快便能到达,能省许多日路程。”莲回我道。

  “盖州卫……盖州卫是哪儿?”我还不知道这个地名。

  莲犹豫了一下,拾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起了建议地图,他画出了渤海湾周边,又画了朝鲜的大致位置与方位。在大概营口附近的地方点了个点,并与大沽口的方位花了一条连线。

  “你是说走水路直插辽东半岛吗?”我一下子便理解了他的意图。确实直接插过去,能省下好多天陆地路程,封锁我们的美国海军现在还在庙岛附近,虎视眈眈。

  不过美国应该没想到,我们会直接从渤海湾穿过去,他们还傻傻地在庙岛附近等着。

  “回皇上,是的,能省下不少的路上行程。”莲回答道。

  “能保证一夜风不断吗?”我说着,边像开阔处走去验证。

  “臣敢保证!”莲只说了这一句。

  我体会着风向与海潮,确实如他所说。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走陆路的话,慢且不说,日本肯定在沿途布有密探,这样到的时候,敌人早已准备好,便丧失了战役发起的突然性。

  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召见了舰队副官,他没有同阿尔伯特亲王和爱德华王子一起进京,而是选择留了下来。

  “你怎么看这风向?”我向舰队副官询问道,航海相关的知识,这位舰队副官可是相当了得的。

  “我看这风向很稳定,不会变了,但是风力可能会加大。”舰队副官说道。他的话似乎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傍晚用过餐后,我突然下令所有准备开拔的将士,都登船。原本卸下船的山炮和野炮也重新装了船。

  五万六千人的部队,携带了全部的辎重,现在突然命令他们上船,速度着实不是很快。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才逐渐都登了船,辎重也尽数搬运。临行前,我将莲留在了岸上,并给了他旨意,迅速赴南方打造一批五百吨的快船,经过京杭大运河,再到天津顺海河驰援大沽口,以期能压倒美国海军,在未来。

  夜里的大海有劲风,却还没翻涌起海浪,一切仍旧平静如常,唯有船首在劈波踏浪,正是航行的好天气。

  大部分的官兵都睡着了,我却仍在甲板上吹着风。我害怕烦一点点错,我现在根本就没有犯错的空间。我干嚼着茶叶提神,望着无边无际漆黑的海面,陷入了焦思。

  左宗棠执意要我回住舱睡一会,我却就是不肯。末了,才有福宁死命拉回住舱。

  “黎明的时分靠岸,还需要皇上做很多事。”福宁说道。

  “朕知道。”我也是极困了,一粘枕头便睡着了……

  醒了的时候,船都已靠岸了,并没人叫我,士兵物资正在卸载。

  骑兵并非一人一马,而是多出几千匹备用,从英军和清军的步兵中又抽出几千名会骑马的枪术又好的,随骑兵一万一千人,先行赶赴朝鲜,剩余三万多名步兵携带着辎重跟在后面。

  我和福宁及舰队副官都在前队随骑兵队出发,左宗棠则跟着后队的步兵及辎重。

  马蹄声犁开了清晨,但是此时关外还属于封禁之地,景色远比想象中的荒凉。百姓绝少能看见,现在还没有过元宵节。辽东也尽是寒意。

  一路上也很顺利,只是遇到几个哨卡,里面的卫士出来看了下,便立马跪倒下来。

  一路上的顺利,也让我感觉到有些慌张。

  已经离朝鲜边境很近了,马上就要穿过去了。还不知道日军和清军打成了什么样子。平壤还在不在我们手里?

  “静得出奇啊?”休息的时候,福宁来问。

  “对,我也是这样觉得,不晓得平壤的守军还顶不顶得住。”我也说出了心里的担心。

  “等会接近朝鲜边界,皇上留在中军拖后,我为前锋,再拍斥候出去,搜索警戒前进。得把队形散开。”福宁提醒道。

  “嗯,你注意安全,若有敌情,先不要接战,收缩回来,摸清敌情再打。”我嘱咐道。我们现在人少,必须要稳扎稳打。

  “臣领旨。”福宁说道。

  可藏着谁也不知道的秘密的我,现在的心里却是焦躁的五内俱焚。

  我得到的密报显示,日军除最初侦察到约十四万的兵力,加上增兵和新发现的兵力,总兵力或可在三十万以上。这些还不包括沙俄可能会参战这一个可能。

  所有的信息,都在指向我在以身犯险,带着这几万人,仿佛鸡蛋碰石头一般的撞上去。可我别无选择,这一仗是必须要打的,跟本躲不掉的,我那个时代的历史,日本犯下的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我决不能让那血泪,从我现在这个时代的百姓的眼中流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若是在朝鲜战死了,于这个国家也是好事,也是一种警醒,能激发起无穷的力量来。

  我最不能做的便是一味地退缩,将整个民族的气魄都给丢掉了。

  我明白刚才福宁有到嘴边的话,他没敢说,现在君臣有别,再不是从前,不过即使他没说,我也能感觉到他的意思。

  作为中华体系的顶点,我这个皇帝位,并不止于一个表象,它更是人心汇聚的一个焦点,我是无数人道德的终点,我自己的道德同样也是天下人的表率。

  民为贵,君为轻。我可能即重要也不重要。皇帝失败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皇帝将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一同毁坏掉。

  我在朝鲜,胜利或战死的作用都同样重要,或者说,我万一战死了,也死在了中华每一个人的心上,皇帝身先士卒战死沙场,必将激励无数的后来人,我们的民族便永远不会倒下,永远不会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我将死战到底,亲手斩杀倭奴,将我中华的堂堂国威打出来。震慑敌胆。

继续阅读:第119章 前哨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越大清之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