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曾国藩准备去了,明天准备定个策。
刚送走曾国藩,不多时,端华居然回来了。
“参见皇上。”端华跪着说道。
“平身。”我说道,同时用眼色支开了身边的太监。
“什么事?”我问。
“回皇上,您让我找的那个人原来就在京城,臣刚回府,犬子竟知晓此人下落,便让犬子去寻了,臣则先行汇报。”端华说道。“你嘱咐令郎要千万注意安全吗?保左宗棠万无一失吗?”我问道。
“回皇上!臣已严命犬子必须万无一失,确保左宗棠安全见到陛下!”端华说道。
“到时候,让令郎一起来,朕有事安排他。”我说道。
“臣尊旨!”端华说道。
我在养心殿中一个人踱步,理一理心绪。刚才曾国藩虽然心意与我相投,但此事在多大程度上能付诸实施,也要看我对朝局有多大的掌控力。
几千万两白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皇帝的内库应该没有那么多钱。而户部国库的动用虽然需要皇帝的应允,但也需要与群臣商讨一致同意才能动用,而且用途只能为公。连天子也不能私自调用户部国库,这些都是章制。
曾国藩的构想,在我看来都有点像是天方夜谭对于群臣来说,便更是如此。定会引来颇多质疑,带来重重阻力。而且我还属于新皇登基,根基不深。
但是,曾国藩所言之事,连我都有些蠢蠢欲动。不干真的是枉费我获此机缘,荣登大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所以,朝堂之上,我的话语权至关重要。所以我在曾国藩这件事上,前期还不能张扬,得有个事铺在前面,好让一切显得顺理成章一点。
“去传一下曾国藩。”我对侍从太监说道。
不多时,曾国藩便到了。
“臣曾国藩参见皇上。”曾国藩跪着说道。
“平身,你来……朕给你一道旨意,你之前所提之事,现在便开是筹备。朕命你为全权钦差大臣,从大内内库中直接划拨银两,此事先不要声张,你秘密地推进。大内内库中有多少银两?”我说。
“回皇上,总有几百万两以上……”曾国藩答道。
“这样,大内内库中只留三十万两,剩余的,你统统带走。朕知道这些不够,但是算作前期筹备款项。后期的朕再想办法。”我说道。
“臣领命!”曾国藩回道。
“这事先不经过户部,兵部,你独立筹备。此事,朕明白,却也是争分夺秒之事,万不可懈怠!”我说道。
“臣遵旨!”曾国藩退了出去。
现在的我,立足的根本是大沽口一战的战功,和人质大英帝国十年的苦功。但是,只凭这两点想要说服群臣同意我和曾国藩之间的计谋,也是很难。
刚才就在想,还需要一件事,稳定局面,安定人心。让所有人都相信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现在必须要谨小慎微,不能犯任何错误。我在这九五之尊的位置上,自然是被所有人所注视着。
太监将太上皇的药剂端了过来,刚熬制的,还很烫,先放在桌子上放凉。
“你们都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我说道。
养心殿里又只剩我与太上皇。
道光皇帝现在只是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却也是我在这个世界的父亲,他对我的感情以及殷殷期望都极深。
我多希望道光帝现在能醒来,能和我说说话,再教教我,我现在打心底里的需要他。在这偌大的皇宫总有一种孤掌难鸣的感觉。
会有什么能给道光皇帝续命的药吗?他现在的状态只怕是穿越去到现代也时日无多。
要是能有一颗大还丹给他服下,该有多好。可是,大还丹这世上还有没有也是个谜。已经过了百年,传说中的五颗,被我吃了一颗,福宁吃了一颗,虎头男吃了一颗,那个道士自己吃了一颗。就还只剩下一颗了。这一颗,经过百年,怎会轻易被寻到。而且道光皇帝已经气若游丝,如风中残烛,究竟还能撑几日,现在谁心里也没有数。
道光皇帝勤勤恳恳的一生,想努力做好,却仍是力不从心。我就会一定比他强吗?也不一定。
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的血会不会就是药,仍有着大还丹的功效,虽然没有丹药的药力,会不会仍有所残留。哪怕是能为道光皇帝再续上一到两个月的命也好,也让我有机会能多陪陪他,尽些为人子的孝道。
心里想着便不知不觉抽出了,藏在身上那把短陨铁刀。轻轻一划,便就有血液从手掌中流出。我看四下无人,便将血液滴进将要喂给道光皇帝的药盏。然后小心地盖好盖子。收刀,手掌上的伤口虽然很疼,但不多时便已愈合,现场再无一丝痕迹。
过了阵子,药便有些温了,唤近侍太监服太上皇喝下。
我密切着注视着道光皇帝,发现他气息平稳,与之前并无二致,便放下心来,看来我的血至少没毒。
但是道光皇帝也没有醒,仍然是昏睡着,也许我的血并无任何功效。
临近傍晚,端华带其子以及另一位中年男人前来参见。
“臣端华……臣谦善……臣左宗棠……参见皇上。”三人跪叩渐次说道。
“平身。”我激动地说道。他们竟然将左宗棠给我寻来了。
恰到了用膳的时间,我便把他们三个统统留下来了,一起用膳。一边吃,一边说。三人激动不已,因这是皇帝的私宴,是极大的恩宠。
“你就是左宗棠,朕素闻你文武兼备乃是旷世奇材。”饭桌上,我对左宗棠说道。
“谢主隆恩,承蒙陛下不弃,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左宗棠说道。
“你言过了,朕想听听你对如今朝鲜局势有何看法,有没有迟滞或击败倭寇的建议。”我问道。
“回皇上,臣以为朝鲜之倭寇实为心腹之患,倭寇图朝鲜便是图中国,图朝鲜而不止于朝鲜。若平壤有失,朝鲜沦陷,则战火会急速蔓延至辽东,更危急京师。”左宗棠说道。
“你有何建议?”我问。
“回皇上,臣认为当派精兵火速增援平壤,只要平壤不丢,大清就在朝鲜有立足点。进可寻机歼灭倭寇,退可坚守,固我辽东京城无虞。”左宗棠答道。
“若让你去带兵,可有胜算?”我继续问道。
“回皇上,臣可保辽东,京城无虞。”左宗棠答道。
“军中无戏言!”我突然正色说道。语气有点吓人。
“臣领命,臣誓死必灭倭寇!”左宗棠跪下领命。我则起身双手去扶。我就在等他的这句话了!
“谦善,朕给你一个任务,誓死保护左宗棠安全,不容有失。”我转头对端华的儿子说。
“臣领命,一定完成圣上嘱托!”谦善说道。
“左宗棠,你给朕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都给你自己的小命给朕留着。若有小败之类的事,绝不可意气用事,做出自尽之事,若有处分,也要等朕给你旨意。朕还有许多事,要你分忧。你要好好活着,你的小命是朕的。”我回看着左宗棠深情地说道。
“臣无以为报,臣万死不辞,皇上教诲,臣至死不敢忘,愿竭尽心力,为陛下分忧!以报圣主皇帝知遇之恩!”左宗棠说着泪如雨下,连连叩首谢恩。我将他拉起。
“你给朕细细说说你大致构想?需要建新军吗?”我想起曾国藩之前的话,不由地说道。
“回皇上,不用建新军,臣有法子练一支精兵。”左宗棠说道。
“那你给朕说说。”我让他继续说。
“回皇上,臣想像皇上讨要在大沽口随御驾冲锋的那群兵。”左宗棠说道。
“可以,可那群兵,朕没记错的话只有三万多,而且说实话他们的军纪也不十分严明。”我说道。
“回皇上,这些兵,便足矣。臣有法子让他们变成一支虎狼之师,而且他们新灭倭寇,又是随同陛下亲征的队伍,现在士气应该正是高涨的时候。用的好便能在气势上压倒倭寇。所向披靡。”左宗棠回答道。
“可是,他们人数只有三万多,朝鲜日军应不低于十四万。”我说道。
“回皇上,兵在精不在多,何况若是盲目扩军,对国家消耗巨大。精兵强将更能集中资源并减少国耗,陛下可将更多资源用以改善民生,发展生产上,若灭此倭寇,大清日后中兴,据实可盼!”左宗棠答道。
我突然想到,左宗棠的对策可以与曾国藩的对策同时进行,互为犄角。而且左宗棠的对策,花费小,不用瞒着户部,可由户部直接出钱。
“那你算辖之清军预计何时可以出发?需要多长时间准备?”我问。
“回皇上,准备好粮草,被装,武器弹药,臣可即刻出发,而且增援朝鲜事不宜迟。”左宗棠说道。
“朕准奏!”我说。
“臣领命!”左宗棠跪着领了命。
“平身,来,大家一起趁热把晚膳用了,凉了就不好吃了。”我将左宗棠,拉起来,并用龙袍的衣袖将他脸上的眼泪擦净。
左宗棠有那么一会儿,已经彻底懵了,似乎也忘了哭,也忘了呼吸。整个人睁大着眼睛木在那里。我怕他憋过气去,轻轻拍了拍他,他这才回过神来,回过神来的第一件事,便要给我跪。
“别跪,别哭,一起过来给饭先吃了。”我拉着他,将他扶坐在位子上。
他几乎是吞着眼泪在吃饭,也不夹菜,都是我给他夹的。他也不敢哭出声,就那么默默地吃着,神情有些恍惚。我被他感染着,眼泪不觉间也掉下来。
“现在的时局,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稍有不慎,败坏祖宗基业不说,也让天下百姓跟着一起蒙难。朕曾读历史,朝代更迭之时,天下百姓因之消亡者甚巨,多数人苦于战乱饥荒,生生饿死。这才是朕最害怕的!还望咱们能君臣一心,朕能倚靠的人不多……”我说道。
“臣等愿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不负皇上期望。”三人异口同声答道。
吃过晚膳,我将左宗棠留下,将端华父子打发下去歇息。
“朕还有些话想同你说说,下次相见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留下左宗棠。
“朕想听听你对现在大清还有什么好建议?”我说。
“回皇上臣以为,与英吉利的关系,在注意自身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加深。同时与其他列强之间应尽量避免发生冲突。发展生产,救灾要及时。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左宗棠说道。
“继续说。”我说。
“英吉利现在已向大清借款六亿五千万两白银之巨,现在户部余额应少说在四亿两白银以上,应妥善利用这笔钱,而不是让这笔钱白白地躺在那里,每年却要交付高昂的利息给英吉利,给英吉利输血。”左宗棠说到。
“这个我还没想到。”我说。
“回皇上,臣以为这笔钱全花了也没事,只要能赚回来的话。流水不腐,这笔钱唯有流动起来才有它的意义。”左宗棠说。
“怎么说?”我问。
“回皇上,就是将它用出去,有能增加国库每年更多的进项。有点像乾隆爷,将大清盘活。而且,英吉利也全不用在意,英吉利既然肯借这么多钱给大清,就肯定会借更多钱给大清。”左宗棠说。
“朕明白了。”我答。
“你这次出征,身负重任,正如你所说,朝鲜乃大清屏障,唇亡齿寒。对国家安危牵扯极大,你若能稳住,则国家大体也便稳住了,切记不可贪功冒进,一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少也要如铜墙铁壁一般,将那倭寇挡在平壤以外,保辽东无虞。”我说。
“臣谨记皇命,定不让倭寇叩边,力争将倭寇聚歼于朝鲜,光复朝鲜全境,以为大清之藩篱。”左宗棠回答道。
“朕相信你!”说罢,便给左宗棠也安排了住处歇息。
我当皇帝的第一天,竟然发掘出来两把治世大宝剑,不禁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