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莲
进击的乌索普2025-07-28 15:193,066

  在养心殿的三希堂,我就眼下朝鲜的形势,便开始询问他俩了。

  曾国藩之事,我打算单独问李鸿章,毕竟那个不是可以放到台面上来说的事。

  朝鲜的倭寇,却是世人皆知的明患,这个谈谈便也无妨,说不定我能从他俩的思绪中得到启发,进而能够查漏补缺,将在朝鲜的部署做得细致一点。

  “你俩分别给朕写一篇如何平定朝鲜倭寇祸乱的策论给我,慢慢写,不着急,好好想一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什么样的建议都可以,言者无罪!”我说道。

  我趁他们俩写平倭策的间隙,开始翻看着三希堂里乾隆爷收集的各种国宝。

  都是真迹,看的时候不免有些小心翼翼,现在已经对金钱的概念比较低了,在我眼里它们一件件都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应该被小心翼翼地传诸后世。

  三希堂的三希即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三希亦有“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意。亦即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三希”也是鼓励自己要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我还是有些才疏学浅,书法造诣并不高。其实还不太能看出个所以然,只觉察出了我的字还要再练,只有小时候在南书房练的那点功底,现在着实有些不够看,但是现在是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心思了。

  现在只想着如何将眼前的危局和迷局,理顺了,立稳了就可以了。不要步步被动。

  我用手势招呼太监给这俩全神贯注的才子们上点茶水,本来还想上点吃的,但寻思着这一屋子的古迹,要是万一引来虫子可就糟糕了,只得作罢。

  两人写得都不少,互不想让,我感觉今天应该总能有点收获,正好左宗棠他们还在做着出发前的准备,万一现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是计谋,都能来得及送出去。

  左宗棠私下向我要了在大沽口缴获的日本陆军的一部分装备,说什么用日本的好,到战场上还能抢,弹药武器都通用,左宗棠可真是有自信。他好像还没打过仗吧。我虽然是信任他的,但也隐隐地有一些担心,希望真如他所言,旗开得胜。那么下一步,我在朝中说话便更有分量。

  曾国藩的进攻倭国的计划,或许可以因为左宗棠在朝鲜战场的顺利,而可以拿到台面上,从户部掏出钱来。

  刚才在翰林院,我出题考他们的时候,我就发觉这个在历史上默默无名的莲,其才气可能远超李鸿章,当然一篇出彩的诗作还不能为两人的才华定性。不过这个被我用来给李鸿章做掩护的莲,真的是有才华的。

  莲依然是写完平倭策论的那个。

  洋洋洒洒一大篇,从野战到攻城,从攻城到偷袭敌方补给线的种种细节战术,到大的战略企图,都应有尽有,我把他从人堆里挑出来,真是挑对了人。

  莲关于平定侵略朝鲜日寇的战略企图,竟然与我还有曾国藩,左宗棠三人的战略意图都不一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总的而言,是牵制与消耗。

  莲更倾向与隋唐灭高句丽之法,虽不持续那么长时间。但是要凭借中华庞大的人口和自然资源,挤压和磨垮日本,倒不能说他的这种战略意图更保守。

  为什么不能这样说呢?莲的战略意图是灭国,灭了日本,虽然开始的时候,好像是进展缓慢的在朝鲜半岛上一直拖着日军,时不时给点甜头,时不时地敲几锤子。但是就是避免决战,避免速战速决。

  在造成敌人对我方战斗力低下的同时,不断严肃军队的执行力与作战能力。

  前期是通过迷惑敌人,制造假象,大量消耗朝鲜日军,进而包括日本本土的战略资源储备。在消耗到一定程度之时再猛然一击。他消耗资源的这一招,就是想引发日本本土大范围的饥荒。进而造成日本本土人口的大规模缩减,并以此减少日本本土的有生力量,进而减弱日本的战争潜力。

  许多细节,甚至让我有些不寒而栗,这个莲,心思及其缜密,他的用兵的战略与战术意图,也更倾向于白起。亦是对敌国的无差别杀伤,直至彻底灭国。

  中华从来强调兼爱天下,但是这些蛮夷,如倭寇,若是放他们打进来,也必是烧杀劫掠。中华和这些野兽之邦的文明程度确确实实是不一样的。

  小小倭国似乎就不担心中华的全力报复与灭国,隔个几十年,几百年,便要跳出来杀人,扮演恶魔。每次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心安理得地撤回去。

  这群倭寇眼里,只有他们自己是恶魔吗?犯了罪丝毫没有悔过之心,丝毫不担心惩罚。倭寇是一个无耻的民族,是一个狡诈嗜血的民族,是一个充满罪恶的民族,是一个注定被毁灭的民族。

  可我,左宗棠,曾国藩三个人确实也没有往大规模屠戮倭国,彻底灭掉倭国这方面去想。这个莲却想了!他的平倭策是一份详细的如何灭掉倭国的计划。一步一步,每一步都很详细,我方需要做的准备,敌人有可能的反应,列得都清清楚楚。

  我当初赞成曾国藩的计划,便是想要给倭国一个惩罚,至少百年内不给倭国再站起来的机会。

  莲想的却是一劳永逸,不给子孙后代留下祸患。他类似白起的进攻计划,让我想到了秦始皇,让我想到了统一六国。可日本那片在地震火山带上的土地,和穷山恶水出刁民的人,我都不想要。地和人都不想要。

  国无外患国恒亡,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日本,时时刻刻警醒着中华,反而会更好。承平日久,也会从自身腐坏掉的,需要有一个鞭打鞭策的力量来不断地刺激革新,才能保持进取心。

  小小倭国想要入主华夏,终究只是痴人说梦。

  虽然我不打算采用莲的这个倾向于灭国的平倭策,但其中的很多计策还是可以借鉴的,特别是在消耗日本国力这一块,可能会给后期可能的曾国藩搅乱日本的计划助力不少。

  做到曾国藩计划的程度,便已然很好,能保证很长时间的一段太平日子。

  这个莲确实是有才的,想到了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事。以后还可以用。

  李鸿章的平定倭国策论也写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读起来了。刚才看了莲的策论,我还未掷一言。

  李鸿章的策论也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对内的民生出发,到民心的争取,再到列强间的合纵连横。像是在有意避开战争,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不间断地消耗各潜在对手的资源。

  对,奇妙就奇妙的是,他眼中的敌人,并不止于日本一个,可能其他的所有列强都能算在他的假想敌之下。

  他想调用资源,信息,猜忌,贪婪,利益,恐惧等等一切,来迷惑敌人,支配敌人。

  李鸿章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妙是妙,但是不适用于现在。

  现在,朝鲜的这一仗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了,横竖都要和日本再打上一架了,而且必须要赢。这不仅关系到辽东至京城的安危上,更关系到我这皇位的稳固。以及下一步能否有足够话语权和执行力,来避免那一场堪称浩劫的内乱。

  要缓和阶级矛盾,或者说,要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逐渐地改革,循序渐进地向着现代的方向走。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短暂日子之后朝鲜战场的一场大胜。

  从短期看,明显是莲更有用一些。

  李鸿章的这一套,虽然也好,但是现在明显还不是能用的时候。

  这两个人都需要历练一下,方能成大器。

  “莲,朕若让你随左宗棠出征,你愿否?”我问道。

  “谢主隆恩!臣非常愿意随左宗棠大人同往。”莲说道。

  “只是跟随左宗棠,适时提一些建议,没有决策权,行吗?”我说道。

  “回皇上,臣只愿能杀敌报国,不求其它,马革裹尸,在所不辞!”莲回答道。

  “别马革裹尸了,朕是想历练你一下,在朝鲜历练后,老老实实回来,朕还有别的事情安排你。”我说道,我确实有为国养士的心意在里头。

  “臣尊旨!”莲回答道。

  至于李鸿章,还是留在我身边当我的参谋,时时能站在另一个角度,帮我看问题。另外等莲走了之后,关于曾国藩的计划,我确实也想听听李鸿章的意见,尽管李鸿章现在的火候还稍显不够。但万事总有一个开始。

  “莲,朕命你即刻到左宗棠帐下报道,为左宗棠查漏补缺,建言献策,但不可影响左宗棠决策!”我说道。

  “微臣领命,定不负皇上嘱托,誓扫灭倭寇!”莲跪叩,接了旨意。

  “去吧!注意安全!”我向莲嘱咐着,他便恭谨地退了下去。

  望着莲的背影,我不禁深深迷惑,这个才资不在李鸿章之下的年轻人,究竟是谁?为何历史上,完全没有关于他的记载。难道是他未取得功绩,便早亡了吗……

继续阅读:第111章 我的影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越大清之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