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的影子
进击的乌索普2025-07-28 15:142,056

  莲离开了三希堂之后,我便开始试探李鸿章。

  “你入仕为官,意欲何为?”我向李鸿章发问道。

  “回皇上,臣愿竭尽绵薄之力,追随皇上中兴社稷,造福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鸿章答道。

  “如果,你今天没有见到朕,你原本的计划是怎样的?”我继续问道。

  “回皇上,臣愿先为小官,尽心尽力地做,逐级升迁,可能要几十年才有可能有幸得见龙颜。”曾国藩答道。

  “如果,朕要将你留在身边,朕能相信你吗?”我问。

  “回皇上,臣愿为陛下万死不辞,万不敢有负皇恩。”李鸿章答道。

  “若朕不给你升官呢?一辈子只是一个侍从呢?你愿意吗?”我问道。

  “回皇上,臣有一口吃食即可,俸禄亦不需要,愿竭尽心力,为陛下分忧。”李鸿章答道。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朕想要与你商讨的都是极秘密的事,若你的回答不能让朕满意,或朕失去了对你的信任,或只为了掩盖秘密都有可能随时将你诛杀!如果这样,你是愿意去当个小官呢,还是愿意做朕的侍从,朕不为难你,在开始的时候朕给你选择的机会,并尊重你的选择。”我说道。

  “回皇上,臣愿为皇上侍从,死心塌地为陛下分忧于万一,臣永远信服皇上的选择。”李鸿章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起来吧,无须多礼,今后,你可能就只是朕的影子了。”我说。

  “臣领命,臣必竭尽心力辅佐陛下,皇上必为中兴之主,光耀中华。”李鸿章叩首领命道。

  “朕要与你商议的是倭寇之事,但并非朝鲜上的倭寇。朝鲜那里有左宗棠去,应该能顶住。朕要说的另一个地方的倭寇,倭国的倭寇。”我说。

  “皇上,说的可是日本国的倭寇吗?”李鸿章问道。

  “对,曾国藩有计策可平倭患,其言倭国同时派出两路大军攻我,其国内比空虚。大清若趁此时机进攻倭国本土,或可为子孙谋福,打掉其幕府中央通知,拉拢分化日本各藩国,讲几个强藩消灭掉……另外曾国藩还建言在日本选几处易守难攻之地,留在当地繁衍生息,潜质日本。在不置县的情况下,后期常听负担也不大。”我说道。

  “皇上,臣是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答道。

  “朕也没问你啊?”我说。

  “回皇上,臣不能对陛下隐瞒,不能欺瞒皇上。”李鸿章说道。

  “好吧,你说说,关于曾国藩攻日的计策,说说你的看法和意见。”我说。

  “回皇上,有机会但并非万全,若要攻击倭国,臣亦以为以此机会如莲所言,灭国!而非与其纠缠不清。”李鸿章说道。

  “你也支持灭国吗?”我说,不禁陷入沉思。

  “回皇上,是,但未见得容易,倭国体量应略大于隋唐时的高句丽,并非轻易可灭。而彼时隋唐皆鼎盛,说句掉脑袋的话,现在的大清,国力并非如日中天。亦有内忧和其他外患。另外臣要着重说的是,应对曾国藩保有戒心,而非一味信任。臣此言,并非说曾国藩可能不忠。而是天子权柄,不可轻易授予他人。如若万一天下倾覆,非天子私事。”李鸿章跪在地上,说了长长的一串话。

  李鸿章,他可真是实话实说啊!

  我也是该好好从头想一想了,确实我有些急躁了,做事思事还不够周全。曾国藩这件事便是这样,我似乎只看重了他的名气和才能,似乎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作为皇帝,要能够制衡各方力量,要能将天下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也许我做的事,对不对倒在其次,但是大权旁落的错误,可是远远要超出几次决策上的错误。决策上的错误总还有修改的余地。强如唐,藩镇割据的危害直接便会葬送一个王朝。

  清朝的结局不也是类似情况吗?北洋军阀……还有那个袁世凯!袁.臭不要脸.世凯,卖我德宗景皇帝光绪!

  那袁世凯想当初不也是颇有几分材吗?在朝鲜混得风生水起,像朝鲜的太上王一般。

  “如何制约曾国藩呢?”我问道。

  “敢问陛下是否已经让曾国藩秘密筹划了?若如此,臣只提两点,一是,兵员数量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十万。二是,他可能会提用同乡兵并由他亲自挑选录用,切不可将财权下放,让其私自授饷招兵。”李鸿章说道。

  他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我隐约记得唐朝的藩镇割据,便是由于财权的下放,造成封疆大吏将国家派发给兵士的军饷变成了自己的私恩,让基层官兵只知长官将军,而不知皇上。

  “那怎么办呢?”我问李鸿章道。

  “回皇上,曾国藩现在应该是二品,陛下可以找一位陛下信得过的强力之人,专事招募兵员与发饷并有一定的节制权,与曾国藩二元共管,分散曾国藩的权力。”李鸿章答道。

  “你觉得谁出任此职合适。”我问道。

  “回皇上,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便颇为合适,曾国藩则仍为二品钦差,可赐黄马褂。既示恩又保持层级的差异,实为完全之策。”李鸿章说道。

  “可是,僧格林沁现在正在养伤。”我说道。

  “回皇上,无妨,在哪养伤都是养,僧格林沁王爷也不必事必躬亲,他在那里,便是一个震慑,任何人也不敢放肆。”李鸿章说道。

  我真的对眼前这个人刮目相看了,心思很细腻。若他安心做我的影子,便实为我的镜子,可以时刻检视我的言行与判断,查漏补缺,提供新思路。这便是大有助益。

  “你觉得要是进攻日本,以我先前说的方略,大概有几成实现的可能?”我问。

  “回皇上,总也有一半的胜算。另外,无论成不成,这支大军只要平安抵达日本,而不倒蒙元覆辙,便能给予日本一记重创,起码伤倭国三十年元气。”李鸿章答道。

  听了李鸿章的话,我似乎更坚定了我的判断,不过细节上还需要完善,正如他所言。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继续阅读:第112章 叩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越大清之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