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下金蛋的鸡
进击的乌索普2025-07-28 15:143,046

  “传一个户部管事的来,朕要问点事。”我从三希堂出来,向着东暖阁走去,同时吩咐着太监。

  太上皇现在在后殿的卧房里歇息着,仍是没有醒,由几个太监和侍卫日夜守着。

  大清现在的账目,我现在心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影,还不确切知道还有多少的钱,支出是多少。接下来,不想打也被逼着打的战争一场接着一场。

  国库里的钱,最好还是要心中有数的比较好。何况大英帝国的帐是断不能违约的,不然,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半个盟友,又会退化成欺人的列强。

  现在的大清依然需要喘息的时间,一边休养生息,一边整肃吏治,一边重整经济,一边还要发展生产力。所有这一切,不过要有统治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需要国库里的钱。

  “臣,户部侍郎参见皇上。”管钱的大臣说道。

  “平身,给朕报报国库的帐,不许瞒朕,不许骗朕,有什么说什么,朕要听实话。若朕查验,与实际不符,你知道的……”我说道。

  “微臣不敢!一定据实禀奏。”户部侍郎说道。

  “你给朕说说现在户部国库现在究竟有多少银子?”我问道。

  “回皇上,加上皇上您这次运回的,共计折白银两亿八千万两。”户部侍郎说道。

  “什么!那去掉我命僧格林沁带回来的两亿两,那原来国库里就剩了八千万两吗?”我一股子怒气,一下子涌了上来。连语气也变得冰冷而坚硬。

  “回皇上,账面上还有一亿七千万两借贷出去了……”户部侍郎吓得脸色发白,跪在地上,颜面朝地,根本不敢抬头。

  “说说,借谁了?”我强压着心头的怒气,慢慢地说道。

  “回皇上,广州十三行,朝廷借英吉利的国债利息为年息四厘五,朝廷则收取十三行利息年息十二厘。以期抵消国债利息。”户部侍郎哆哆嗦嗦地答道,并将事情原委也大致说了下。

  “那这笔银子能收得回来吗?”我问道。

  “回皇上,十三行那边绝不敢不还,近十年来,一直都按时付息,从未拖欠。给朝廷的捐银也比以往要多。”户部侍郎哆哆嗦嗦地说道。

  国库里的烂账,我心里大致算有了底。但这么算亏空还是很大。

  “那剩下的亏空是怎么一回事?”我继续问道。

  “回皇上,陛下去英吉利的这十年,大清也偶有天灾。太上皇仁心减免了两次各一年的天下赋税。又整治修缮了两江的江堤,疏浚了河道,边患也时有,虽然没有大打过,但总也是烧银子的,亏空就是这样落下来的。”户部侍郎仍然头贴着地哆嗦地答道。

  我看着大清的地图没有没有吱声,这么大的疆域,道光帝能给局面艰难地维持下来,已然有功了。他毕竟在位三十年了,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然相当勤政爱民。

  而且道光帝一得到这国债,便能想到免了天下赋税,给百姓缓一口气。这是给老百姓续的一口救命气,也是给这大清朝续的一口气。又修了两江的水利。只能说钱基本都花在了刀刃上。虽说不知道下面的人到底从中贪了多少。但是,道光帝是真的会过日子。

  “这亏空里,贪墨能有多少?”我冷冷地问道。

  “回皇上……微臣不知。”户部侍郎一直缩在惊恐里,不露头。

  问他,也问不出一个所以然。

  “与英吉利的国债详细说给朕听。”我说道。

  “回皇上,之前陆续向英吉利借款四亿五千万两,近期到期的只有一笔约八千万两,已由英吉利于此期借款中抵扣,另外抵扣的包括上一年的利息两千万两。现在实际对英吉利的借款是六亿七千万两白银。”户部侍郎答道。

  “等一下,你给朕搞糊涂了,不是六亿五千万两白银吗?怎么还多了。另外抵扣是怎么一回事?”我问道。

  “回皇上,这次向英吉利借款是折合白银三亿两。抵扣了之前到期的一笔借款的本金八千万两,和上一年向英国借款的总的本息大概两千万两。所以这次英吉利只带了两亿两来大清。”户部侍郎说道。

  这个账越发得有点乱了哈,还有借钱还钱这一说。也是,那本来国库就剩八千万两现银,也不能全给了大英帝国。另外这次若不借贷,国库里的银子只够还到期的那个本金,那两千万的利息钱还没地方出。

  这账算的……这钱花的……

  “也就是说原来借贷给十三行的银子,十三行的利息能覆盖掉原来借英吉利四亿五千万两时的利息。”我说道。

  “回皇上,是的,每年十三行的利息抵消掉英吉利的利息,还余出十五万两交到了内库。”户部侍郎答道。

  这账算的……传闻中穿补丁衣服的道光皇帝可能真能干出来。

  “回皇上,另外十三行与英吉利有汇兑业务,账来回走只消走个信就行,不用运着银子往返大洋。英吉利也有需要向十三行支付大额货款,他们之间能相互抵消。只是这次借贷的数额较大,而且国库里确实银子有点少了。太上皇当时便坚持要英吉利运来。当然朝廷没有与英吉利明说缘由,只说或可有战事,急需用金银。”户部侍郎补充道。

  太上皇这回借的国债虽则似是被逼无路,但实际也是对的,若没他这一决定。倭寇的突然发难,军饷从哪里出都成一回事。

  “那利息,明年的总要多出来快一千万两了吧。”我说道。

  “皇上圣明,回皇上,是九百七十五万两,朝廷原计划再拨给广州十三行八千万两,让其增加利息以抵消英吉利之新增的利息。年前已经谈好了。太上皇批复过,若银子到了便可执行。”户部侍郎答道。

  他们算得可真仔细……这样就可以不用顾虑要还大英帝国的高额利息了,可真省心思。这真像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啊!

  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一道光……不!不能这样!这样借给广州十三行的银子就有两亿五千万两了。这不是胡闹吗?甲午战败,赔给狗日的倭国才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狗日的倭国用这笔钱富国强兵,竟然之后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沙俄。

  这样大的一笔钱也去了广州的话,纵容广州那边做大的话,岂不是要分裂国家吗?不行,坚决不行。肥也不能指着一个地方肥,北方应该有能与南方制衡的力量。

  我得想出一个法子来,来改变这个局面。我嗅到了另一个危险在积聚的气息。如果忽视,这股子积聚的不祥之气也要爆炸的。

  “这八千万两起运了吗?”我问户部侍郎道。

  “回皇上,还没有。户部也正在准备,做着最后的点验与核算。”户部侍郎答道。

  “那先暂停起运这八千万两,容朕想一个法子。”我说道。

  “回皇上,这八千万两是太上皇朱批过的,本来广州十三行也不愿借,极难才谈下的……”户部侍郎说道。

  “朕说暂停你没听到吗!”我猛地如龙咆啸了一声。

  “臣不敢,臣不敢……”户部侍郎连连地磕着头。

  我的脑子里却在飞速地转动着,想着因应之策。这一千万两确实也不是小数目,但这个利钱越发地暴露出危险性了,我不能让其累加出爆炸的可能性。

  既要寻个法子,生出这一千万的利息,又不能再向倚靠广州十三行的方向上再走一步。必须要刹住车了。

  我看着眼前怯懦又很聪明的户部侍郎,突然想出了主意。

  “你是谁的门生啊!告诉朕。”我语气突然和缓地向他说道。

  “回皇上,臣是太上皇的门生,并不是其他大臣的门生,臣是进士及第以后,一路由太上皇提拔起来的。与朝中的任何大臣都无私交。臣时时不敢忘太上皇隆恩浩荡,臣愿为大清万死不辞。”户部侍郎答道。

  这家伙是确实的聪明,也确实的胆小……难怪道光皇帝能看上他。胆小有胆小的好处,好驾驭,而且谨小慎微,不会出现大的疏漏。而且这家话确实聪明得很,才思敏捷,对答如流,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许比他的主管上司要优秀得多,做了更多的实事。所以每每遇到难事,就先把他顶了出来。

  “你忠不忠心,朕之后再查你。你叫什么名字?”我问道。

  “回皇上,微臣户部侍郎萧锦忠。”他说。

  “好,萧锦忠,朕想派给你一个大差事,这八千万两,朕不想给广州十三行了。朕想让你在京城开一家票号,这八千万两由你当掌柜的,给朕每年生出这一千多万两的利息来。”我说道。

  “回皇上,微臣才疏学浅,恐难以胜任,有负圣托。”户部侍郎萧锦忠说道。他这明明就是想躲。

  “说领旨,你是想抗命不成,你难不成是想去午门了。给天子惹生气了,据说还有很厉害的刑罚呢。”我严肃着脸,调侃他道。

  “微臣不敢……微……臣……领旨,谢主隆恩。”他说着,分明一副想哭的脸。

继续阅读:第114章 胆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越大清之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