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帐暖,一夜欢愉。
玉露早早就已经起床,收拾妥当。
刘协醒来的时候,玉露正在亲手熬制稀粥。
自己熬制的,才有爱情的温度,这种事当然不能交给下人去做。
“君上醒了?”见刘协睡眼惺忪的从屋里走出来,玉露回头打了个招呼。
“嗯。”刘协在房檐下的藤椅上坐下,看着玉露纤瘦的背影。
“有件事……”沉默了片刻,两个人同时开口说道。
“君上先说。”玉露拢了一下耳边的发丝,双目含情望着刘协。
“谢玉斋去年半年,光税银就交了五十万两?”
这半年来,国库公帑虽然没有余银,但也足够支撑开支。
谢玉斋居功至伟!
“是啊,去年半年,谢玉斋光纯利也有三百多万两呢……”玉露嘴角的梨涡浮现,嘴角轻轻上扬。
“君上虽然免去了小生意的税赋,但是我们生意做大了,该纳税还是要纳的。”
“只有永汉强大,天下太平,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刘协点了点头,能有这个想法的人,可不太多。
要是都这样想,那至于国库空虚如此,不过刘协还准备有大动作,国库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君上在想什么?”玉露轻易的抓住了刘协表情的一丝变化。
“我再想,我大汉国库,是否也可以入股谢玉斋?”
喔!
玉露杏目圆睁,不解的看着刘协。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自古以来天下所有都是皇家的,想要什么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就算刘协想要谢玉斋,那也只是一纸诏书就能充公的,还说什么入股?
“君上……你不是已经有近半的股份了么?”
“那是我自己个人的,现在我要代表的是朝廷!”
玉露的脸露出一丝疑惑,难道谢玉斋才开始发展,就要夭折了么?
自古以来,不都是如此……
刘协见状已经知道玉露在想什么,微微一笑,从袖中摸出一只金簪。
走到玉露面前,亲手插在她头上。
“你又在想什么?我永汉朝,私人财产可是受到保护的,就是我这个皇帝,也不能随意剥夺别人的财产。”
“这簪子,便是我私人的财产给你做的,喜欢么?”
玉露呆呆的看着面前的刘协,心说能不喜欢么,君上送的就是木柴,我也喜欢。
好像这半年又长高了很多,只是下巴还是光溜溜。
都说下巴没毛,办事不牢。
可是这君上,虽说下巴没毛,怎么看怎么帅气呢。
“私人财产……不能剥夺……?”
这些观点,更是一遍又一遍的涤刷着玉露的三观。
她隐隐感觉,在刘协的带领下,大汉即将成为一个富强的大汉。
其实,哪里是富强,刘协还要这永汉,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大汉。
“那君上的意思,怎么入股?”
“你再成立一个谢玉开发股份责任集团,朝廷以矿山入股,鹿鸣大学以技术入股,谢玉斋以资金和人力入股。”
“具体比例,我们再进一步协商!”
这样一来,不但自己能有钱花。
鹿鸣大学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并以资金进一步推进大学发展。
朝廷,也有了除税赋以外的财政收入,大大弥补了小商业不收税带来的空缺。
正是一举三得!
只要有钱,什么都不再是问题……
“君上是想让谢玉斋,去燕山开煤?”
既然铁是朝廷严格控制的战略资源,那民间力量开采的只能是煤炭了。
结合刘协昨日所说,玉露很快就想到了第一个下手的目标。
“燕山……可以适量地开采,但是不要投入太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行了!”
此时,粥也已经熬好了,刘协边喝粥,边继续说道。
“那陛下的意思是?”
玉露不自觉地换了称呼,这件事已经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了。
而是作为永汉第一的商行,和朝廷之间的事情,所以她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身份也转换了。
刘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称呼的不同,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你先准备吧,等过一阵鹿鸣大学差不多了,我们一起去江南看一看。”
玉露明白,刘协不想说的事情,定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便点了点头,吹了吹手中的粥,喂到刘协嘴边。
“对了,你刚才要说的是什么?”刘协品尝着爱意满满的早饭问道。
“跟君上筹谋的比起来,我这就不叫事儿了。”玉露微微一笑,又送过来一勺。
“说来听听……”
“奴家在南阳,买了一片地,那个地方风景很美,奴家打算修建一番作为晚年之所。”
“额?”刘协愣了一下:“这么早,你就开始考虑这些事情了?”
“当然啊,我们一开始就说好的,奴家绝不可能跟君上进宫的。”
“但是,奴家也不能把君上拴在身边啊,为大汉江山永续,奴家也担不起这个罪名。”
这都哪跟哪啊,刘协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平定天下,那些都还没想过。
“在哪里?”刘协兴致索然的问道。
“就在南山边上,也没什么名字的一个山谷,风景倒还不错。”
刘协脑海里蹦出一个地名,南阳,卧龙岗……
是啊,此时诸葛亮还在司马徽处求学,还没到卧龙岗呢,那地方也就还不叫卧龙岗。
“为什么选择那里?”刘协顿时来了兴趣。
毕竟,诸葛亮可是他崇拜的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
关于诸葛亮的一切,刘协都十分感兴趣。
“因为那里幽静偏僻,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却又距离京城不远,信息不绝。”
“而且四周,还有几十亩良田,足以自给自足。”
玉露满怀向往地说道。
刘协却是一震,心中突然闪过一点亮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虽然此时诸葛亮还没有写这个出师表,但是刘协早已能倒背如流。
现在,听玉露这么一分析此处的优势。
很明显,诸葛亮没说心里话。
若真的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又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信息不绝之地?
又怎么能在草庐中,得出当时天下三分之势?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诸葛亮在耕读之时,就随时准备出山。
并非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是在姜太公钓鱼!
“君上何故发笑?”玉露推了推刘协的膝盖,问道。
“没事……”刘协回过神来,抚着玉露的秀发道:“我即将再多一个天下无双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