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远处山上多情人
石榴裙下臣2022-04-24 09:452,161

  被徐凤年绰号呵呵姑娘的豆蔻少女一直是不谙世情的模样,以前在店里就敢跟李瀚林这种大纨绔瞪眼作对,对世子殿下也是平平淡淡,并无太多的畏惧,只是好像今天有些异样,见到徐凤年,下意识挪了挪屁股,大概是上次在巷弄拐角见到世子殿下持刀杀人,这段日子显得有些失魂落魄。

  以徐凤年谨小慎微的性子,已经让人盯着这边一些时间了。至于为什么给小贾姑娘昵称呵呵姑娘,是有典故的,据说这丫头不爱笑,最多就是面无表情呵呵几声,呵一下表示好笑,呵呵两声表示很好笑,呵呵呵?至今没人听到过。

  徐凤年见她没动静,独角戏总是无趣,讪讪转身去找了个位置,店里已经瞬间空荡,老贾一张皱巴老脸上挤着笑,谄媚弯腰站在桌旁。其实没他什么事情,青鸟已经把所有都安排妥当,碗筷都是马车上捎下来的,象牙筷,玉瓷碗,酱牛肉已经被一柄小银刀切好,整齐堆砌在碗中,徐凤年没用筷子,拿手抓了几片塞进嘴里,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浓郁却不腻味,酱汁地道,却不会遮盖掉上好牛肉的原味。

  徐凤年吃光了牛肉,就靠在椅子上,昏昏欲睡一般。

  闭目垂帘,舌抵上腭,并膝收一足。轻轻叩齿三十六通,气气归玄窍,息息任自然。

  店老板老贾不明就里,只是当作世子殿下有些乏了,也不敢瞎献殷勤,只求别是对今天这份牛肉不满意。徐凤年如今呼吸异常平稳,正如所谓佛法真谛不过是吃喝拉撒,这大黄庭心法归根结底,还是不起眼的吐纳功夫,等到徐凤年什么时候能够听人心跳,便可登上六重天阁的第二重。

  徐凤年猛然转头,望向楼梯那边,只看到少女双目无神凝视着她手中竹枝。

  徐凤年起身笑道:“老贾,再给我两份。”

  老贾一脸欢天喜地道:“好嘞,小的这就去这就去。”

  徐凤年没等多久,青鸟就接过了两份酱香扑鼻的熟牛肉,回到马车,徐凤年掀起窗帘看了一眼还站在店铺门口鞠躬的老贾,皱眉道:“似乎有点不对劲。”

  青鸟摇头道:“这人身世清白,只是个寻常的小商贾。”

  徐凤年一笑置之。

  老贾回到店内,抹了抹额头汗水,一时半会店里肯定没客人胆敢光顾,他抽空坐着休息,捶了捶腰,看见还坐楼梯上的小姑娘,叹气一声。

  这小妮子在店里白吃白喝也就算了,偏偏对世子殿下这帮大人物都没个笑脸,若是自己亲生闺女,非要打骂不可。

  少女提着竹枝离开店铺,径直出城。

  她走得慢腾腾,出城时已经是黄昏,再走了一个时辰,夜色中,她走进绿意葱茏的近翁山,看架势是不打算回城了?北凉各地一直都是宵禁森严,她又不是世子殿下,可以随意在夜间出城入城。

  一个姑娘家晚上莫不是要在山上过夜?

  近翁山野兽出没,越是深处,就连猎户都要成群结队才敢走夜路。

  不知道走了多久,少女还是板着脸走在孤山小径上。

  圆月当空,她脚下已经没有有迹可寻的道路,仍然还在前行。

  到了一个水潭边上,她弯腰喝了口水,只喝了三分饱。

  身后密林传来一阵异样声响,惊起几只寒鸦。

  小姑娘站起身,望向密林。

  一头只怕有她一人半高的黑熊冲了出来,地面被跺得一震一震。

  它在小姑娘面前停下,发出一声嘶吼。

  獠牙外露,满嘴秽气喷了小姑娘一脸,她一头青丝都被吹拂起来。

  小姑娘还是板着脸,无动于衷。

  这头巨熊似乎被这幼小猎物给惹恼了,张嘴就要咬下。

  轰一声。

  密林传来气势更盛的地震。

  等到灰熊转头,结果这次轮到它被一张血盆大嘴喷了一脸唾沫。

  灰熊体毛倒竖,吓得根本不敢动弹。

  最近几年的近翁山,猎户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拣到一些大型猛兽的尸骨,虎熊皆有。他们实在想不通还有什么玩意能如此占山为王,山鬼?魑魅魍魉?

  答案就在这里了。

  一只体型比灰熊还要庞大雄壮的“大猫”,低头朝“小灰熊”示威怒吼。

  小姑娘终于出声了。

  “呵呵呵。”

  姜泥不愿读书,梧桐苑里却有一大把俏婢争抢着给世子殿下朗读典籍,红薯的嗓音最媚,徐凤年便让她读一些南海观音庵的武学经文,绿蚁的声音较为稚嫩空灵,就负责一些类似走剑的口诀秘笈,黄瓜这妮子最跳脱活泼,不失大气,就让她读武库里最为旁门左道的,青鸟最为清正,则适合《太平内景经》这类天机浩然的道教宝典。

  “欲求人仙者,当立九十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今天是便由青鸟读着《太玄感应篇》,徐凤年不像以往枕着红薯大腿或者把玩绿蚁的手指,而是正襟危坐在窗口,春雷离鞘,一根手指在刀身上滑过。得了一身道门大黄庭,徐凤年种种本能,妙不可言。

  例如此时仅是听着青鸟读《太玄》,徐凤年便觉得口中津液如瀑布冲玄膺,明堂流丹田,真气流淌。头部热蒸一般,四肢百骸融融,尤其眉心如题一颗倒竖红枣的印记,隐隐由红入紫,竟有龙虎山天师“紫气东来”的宏大气象。

  大黄庭之所以称“大”,是这无上胎息法不同一般道教内功心法,而是一气呵成三黄庭,脱胎于道书祖宗《老子》“一气化三清”。

  大黄庭是玄而又玄的修行,大概是武当掌教王重楼不愿世子殿下将他一身修为坐吃山空,托骑牛的叮嘱了两件事,徐凤年睁开眼睛笑道:“王掌教说大黄庭是一股活水,若我无法在十年内精益求精,化为己用,迟早会荡然无存,应该不是吓唬我。再就是老真人怕我被他领进了宝山却不知如何捡宝,特意解释了大黄庭的‘六重天阁’,即六种境界。这倒是很像听潮亭地上六楼,如今白狐儿脸已经马上要去三楼,我才一脚刚进楼。”

  青鸟放下《太玄》竹简,问道:“殿下开窍多少了?”

  徐凤年将逐渐熟悉了手感的春雷刀归鞘,指了指眉心,笑道:“对大黄庭来说开窍不难,难的是将这三清气留住,开窍越多,流失越多,我若一日懈怠,便要入不敷出,这位武当掌教对自己狠,对我更狠。”

继续阅读:第172章:圣人的突然发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风起洛阳:天字第一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