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学府的作用
半两牛栏山2025-07-02 19:062,143

开启民智,这对于一个古代的皇朝来说并不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在这种事情上面江寒当然没有多少的发言权。

  但是在商业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提高的时候,在很多时候民众对于学识的要求就会随着经济水平增长而缓慢提升。

  这种速度是平时看不出来的,不是经过以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来发展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效果。

  这些事实早已经在后世的某个通过开放改革的超级大国得以证实了。

  相对来说,在这个时代 开启这样的知识启蒙的做法,无疑是吃力不讨好的。

  但江寒还是做了,而且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目的也只是想让这些埋头苦干的大人们能有一个希望而已。

  北地的稳定并不是说有地耕种,有屋子住,有个工作就能保证下来的。

  他可不想每一年都要为了给老黄避免兵灾而到这里修修补补的。

  “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绝!”

  这是他在某个电影里面学到的台词,放在这个时候,这种环境里。

  江寒竟然觉得无比的合适。

  而正在与方教儒、黄子澄在巡视由黑牛等外来汉工们自愿帮忙承建的学府时,他没想到在距离他们约有两天马车路程的北平燕王府里已经为他们的主人出行准备了大量的生活物资。

  “王爷,你真的要到北地去吗?目前我们的军队已经被抽调到那边去,你身边的防护成了重中之重了。”

  朱棣的心腹没想到这位王爷怎么想要到北地那个该死的地方去,甚至还要带上这些物资。

  明显他是想要在这四日里面仔细巡视那个在大明朝廷里闹得沸沸扬扬的北迁之地了。

  “嗯,不碍事。这个时候北元已经被打废了,再说了蓝玉那家伙也被抽调去追击那些残余的北元重臣了,所以这一趟不会有问题的。”

  朱棣表情有些严肃,虽然不知道他想要去北地做什么。

  但是作为他的近身心腹,马上让人准备好所有必须品。

  当他顺势想要骑上马跟着王爷出府的时候,却被朱棣留下来了。

  “你留在北平帮我看家,我大概四日就回。”

  留下这句话,朱棣挥了挥手,让车队开始向着北地进发了。

  出了北平,从踏进这个所谓燕云十六州开始,朱棣的心情就完全没办法平复了。

  这里是他多次北伐建功立业的地方,从开始北伐的时候因为朱元璋的轻视而没有参与的资格。

  到后来慢慢成为北伐的主力。

  可以说这一片土地有着他打拼的血与汗。

  更埋葬了不少为他战死的士兵与勇者。

  越往北走,似乎土地就变得越荒芜。

  本来这些景象朱棣都应该非常熟悉和习惯的,但是当第一片汉人聚居地出现在他的眼前的时候。

  他依然有些不敢相信。

  “什么时候有这么多汉人来到北地了?哦,对了,朝廷推行的北迁政策确实是吸引了不少的南方汉人进驻北地。”

  走了一天,他依然有些像是梦回战场的样子。

  就在这个时候他猛然清醒了起来。

  他想起了自己为什么要到这片土地来。

  “我倒要看看,你这样的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到底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

  车队依然保持着匀速先进,但一路上遇到的汉人也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需要他的车队放慢速度,以免跟前面行进的人群发生一些摩擦。

  这一次他并没有出动他的仪架,而且他一直都躲在马车上冷眼的看着车外那些笑脸盈盈的新移民。

  “看来这小子做得还真的不错。”

  从这些新来的移民的脸上,朱棣发现了连北平的居民们都少有的那天真的笑容。

  甚至让他有些怀疑,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内心真的如他们的表情一样。

  再往北行的时候,他发现建设的工地也多了起来。

  而且这些工地正在建设的设施也越来越大了。

  “老乡,你们这是在建……祠堂吗?”

  作为南方来的汉人,往往第一时间建的建筑就是供奉祖先的祠堂或者是家庙。

  家庙是属于豪门大宅的东西,但祠堂却是平民百姓们都可以承受的。

  特别往往建这些建筑的都是由一个姓的民众聚集在一起,各自供奉自己的祖先并为其家谱追踪溯源。

  当那位被他问到的老农转身,看到朱棣一身缎绸的时候,老农连忙把那双脏手藏在了身后。

  “回这位大老爷,我们现在建的是学堂,以后会有夫子来教我们村的娃儿识字呢。”

  老农这样的表现让朱棣非常满意,这就是王爷与泥腿子之间的区别。

  但是他所回答的话就让他有些懵了。

  “夫子?这……是县衙送来的夫子吗?似乎这里还未有县衙吧?”

  “大老爷,现在这边确实没有县衙,甚至还没有像主城那边有青天大老爷呢。但是江公子答应过我们的,说肯定会有夫子来教我们的娃的。”

  “江公子吗?”

  这下子朱棣明白了,又是这个江寒弄出来的事。

  告别了这位拘谨的老农之后,一路经过这些汉人所聚居的地方时,他都会看一看这里的农民所建的学堂。

  “已经看了数十座学堂,整个北地最起码需要上千个学堂……他真有这样的能力能找来这么多夫子?或者说,这里面有朝廷的帮衬?”

  一边走,朱棣就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

  他不相信像江寒这样的商人会不计成本的投入到教化民众这件事上面来,如果没有朱元璋的帮助,光凭他一个小小的商盟是绝对撑不起来这场面的。

  而这时候刚与江寒巡视完主城学府工地的方孝儒也向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你确定,你这一个小小的商盟能支撑得住整片北地的所有学府与学子的学习成本?”

  江寒笑着摇了摇头。

  就在他以为这孩子后面会作出解释的时候,江寒突然问他一个问题。

  “方伯伯,你觉得读书学文的作用是什么?”

  “这……”

  如果这个问题是问黄子澄的话,那他肯定冲口而出是要考科举。

  但是方孝儒已经过了那个冲动的年纪了,在这么大规模的布局之下,所谓教化已经不能简单的说是识字问题了。

  “方伯伯,如果我说我希望大明人人如龙,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荒谬的大话呢?”

  “人……人人如龙?”

听到江寒的话,方孝儒与黄子澄都不自觉的瞪大了眼睛。

继续阅读: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爷果然生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我只不过想躺平,你却让我称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