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城的明军帅帐内,气氛肃穆。
李骜端坐在主位,指尖轻叩案几,目光锐利地盯着眼前的斯波义将。
这位幕府老臣身着素色武士服,脸上带着难掩的疲惫与惶恐,刚踏入帐中,便对着李骜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南朝余孽已平,足利氏愿与大明化干戈为玉帛,特遣在下前来,恳请国公爷准许和谈。”
李骜抬了抬眼,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谈?足利义满已死,幕府群龙无首,是谁给你们的胆子,敢来跟本公谈条件?如今的幕府,是谁在主持大局?”
斯波义将心中一紧,知道李骜是在试探幕府的虚实,不敢有丝毫隐瞒,连忙答道:“回国公爷,义满大人猝然离世后,经众家臣商议,已拥立义满大人长子足利义持为新任幕府大将军,暂掌幕府事务。此次求和,正是义持大人的意思,只求国公爷能网开一面,给足利氏一条生路。”
“足利义持?”李骜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暗自点头。
历史上,这足利义持虽为足利义满长子,却无其父的雄才大略,性格怯懦保守,一心只求守住家业,是个典型的守成之辈。
相比于野心勃勃、妄图一统倭国后与大明抗衡的足利义满,让这样的人执掌幕府,更符合大明的利益——既能避免倭国出现强势统治者,又能通过操控这位“守成将军”,逐步渗透对倭国的掌控。
“既然是新任将军的意思,本公倒可以给足利氏一个机会。”
李骜话锋一转,语气陡然严肃,“和谈可以,但必须满足本公提出的三个条件。若是做不到,那就不必谈了,大明水师随时可以踏平幕府军营!”
斯波义将心中一沉,知道李骜必然会提出苛刻条件,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应道:“国公爷请讲,只要足利氏能办到,定不推辞。”
“第一个条件。”李骜目光如炬,缓缓开口,“倭国所谓的‘天皇’,必须废除封号,从此向大明称臣纳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中原王朝自夏商周起,便是天下文明的中心,是公认的正统所在,历代帝王承天应命,执掌四海,教化万民。尔等倭国,不过是东海之上的弹丸小国,千百年来效仿中原礼乐,却忘恩负义,竟敢擅自设立‘天皇’封号,妄图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甚至纵容倭寇劫掠大明沿海,残害我朝百姓,这不仅是对大明的最大羞辱,更是对天下正统秩序的践踏!”
“从今往后,倭国不得再称‘天皇’,只能设立‘国王’一职,且这‘国王’必须由大明皇帝亲自册封,颁发印玺与诰命,才算得上名正言顺。倭国需每三年派使臣前往大明京城朝贡,贡品需包含生丝、硫磺、白银等物资,数量与品质需严格按照大明规定执行,不得有丝毫克扣与敷衍。此外,倭国的重大政务,如国王继位、军事调动、与他国通商等,都需提前向大**备,经朝廷批准后方可施行。”
“你们要记住,大明允许倭国保留政权,并非是怕了你们,而是念及尔等曾受中原文明滋养。若敢再存异心,试图恢复‘天皇’封号,或是违背朝贡之礼,大明水师随时可以再度跨海而来,届时不仅要废除‘国王’,还要将整个倭国纳入大明版图,设府管辖!这第一个条件,是大明的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们要么答应,要么就等着被彻底覆灭!”
弹丸之地,撮尔小国,竟敢自称“天皇”,真是可笑至极!
此言一出,斯波义将脸色骤变。
天皇虽早已沦为幕府傀儡,手中毫无实权,日常起居甚至都要受幕府掣肘,可在倭国百姓心中,天皇始终是“天照大神后裔”,是连接人间与神明的“神权象征”,承载着整个大和民族的精神信仰。
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即便相互攻伐,也从未敢动摇天皇的象征地位——这是倭国维持内部稳定的“精神支柱”。
而废除天皇封号、由大明册封国王,不仅是要夺走倭国皇室最后的尊严,更是要彻底打碎倭国自恃的“正统性”。
自古以来,倭国虽向中原王朝称臣,却始终在内部保留着“天皇”这一独立于中原体系的称号,以此维系“自成一体”的认知。
如今大明要将“天皇”改为“国王”,还要由大明皇帝册封,等于从法理与精神上,将倭国彻底纳入大明的宗藩体系,让整个倭国沦为大明的附庸。
届时,倭国将失去自主的“正统”根基,所有权力的合法性都源于大明的赐予,百姓的精神信仰也会崩塌,各地豪族很可能借机作乱,整个倭国的秩序都将陷入混乱。
更重要的是,这会让足利幕府彻底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资本——若连天皇都不复存在,幕府操控皇室的把戏便无从谈起,其统治的根基也会随之动摇。
这绝非简单的称号变更,而是要从根本上瓦解倭国的立国之本,斯波义将如何能不心惊?
可他转念一想,如今幕府军人心涣散,根本不是明军对手,若是不答应,恐怕连足利氏都要覆灭。
斯波义将咬紧牙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艰难地说道:“……属下答应,会将国公爷的条件禀报义持大人,劝他应允。”
斯波义将只能这样回答,先答应了再说——眼下明军兵临城下,幕府军人心涣散,若是当场拒绝,李骜必然会立刻下令进攻,到时候别说保住足利氏的基业,整个幕府都可能被彻底覆灭。
先假意应下,至少能为幕府争取喘息的时间,至于后续如何应对,还能再从长计议。
至于足利义持会不会答应,那就看他自己考量了。
斯波义将清楚,这位新任将军性格保守,凡事以保住幕府为首要目标,虽然废除天皇封号、接受大明册封是奇耻大辱,但面对明军的绝对实力,他大概率会选择妥协。
毕竟比起覆灭的风险,暂时的屈辱根本不值一提。
若是足利义持真的不愿答应,届时再想其他办法,或许能通过贿赂明军将领、拖延谈判等方式,寻找转机。
当然,北朝天皇会不会答应,这更是无所谓了。
毕竟这北朝天皇本就是足利氏扶持起来的傀儡,自登基以来,就从未掌握过实权,朝堂决策、军事调动全由幕府把控,连日常用度都要仰仗幕府供给,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本。
一旦足利义持答应了这个条件,就算北朝天皇心中万般不愿,也只能乖乖接受——若是敢有半句怨言,幕府只需一道命令,就能将他废黜,另立听话的皇室成员为新君,他根本没有拒绝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