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突发事件!天津知府暴昭求援!
朕闻上古2025-11-10 17:552,471

  李骜在倭国长崎镇守期间,每日除了督促水师操练、关注远洋船后续消息,便是处理各地发来的公务文书。

  这日午后,他正翻看济州岛送来的捕鲸收益报表,亲兵忽然呈上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信封上“天津府暴昭亲呈”的字迹格外醒目。

  李骜心中一动,暴昭是他一手提携的干吏,曾经在实业局任职,而后被举荐担任天津知府的官员,为人刚正不阿,若非急事或难事,绝不会轻易发密信来。

  他当即拆开信封,快速浏览信中内容,眉头渐渐拧成了疙瘩——密报竟全是关于鲸鱼肉处理的棘手问题。

  按李骜当初的设计,鲸鱼肉口感粗糙,不如鲸油与鲸骨那般珍贵,便定下两条处置路径:一是腌制加工成随军军粮,供北方边防与水师将士食用;二是趁新鲜低价卖给天津及周边的穷苦百姓,既解决了食物浪费,也能让百姓尝到荤腥。

  为了落实此事,他特意命暴昭在天津府城外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鱼获加工厂,专门处理各类吃不完的海鱼与鲸鱼肉,将其制成咸鱼干、腌鱼块等耐储存的食品。

  这种咸鱼干本是物美价廉的好物:价格低廉,寻常百姓也买得起;便于长久保存,哪怕存放半年也不易变质;运输起来也方便,用麻布口袋一装便可装车运走。

  更重要的是,腌制时用了大量盐巴,百姓炒菜时只需放几块咸鱼干,既能添荤腥,又省去了放盐的步骤,对缺盐的底层人家而言,堪称“一举两得”。

  可问题偏偏就出在了“盐”上。

  密信中,暴昭言辞恳切又带着几分愤怒:鱼获加工厂每日需处理成千上万斤鱼肉,腌制所需的盐量极大。

  可天津府周边的盐场,近来却以“盐引不足”、“库存告急”、“朝廷调配”等理由,屡屡拒绝给鱼获加工厂批盐。

  起初只是拖延,后来干脆闭门不见,任凭加工厂的人跑断腿,也拿不到一粒盐。

  暴昭并非没试过解决,他先是派人去盐场交涉,甚至亲自登门拜访盐场主事,却被对方以“按规矩办事”搪塞;随后又写了奏折上奏朝廷,恳请户部协调盐场供盐,可奏折递上去后如石沉大海,连半点回音都没有。

  “鱼获堆积如山,若不能及时腌制,不出三日便会腐烂发臭,不仅前期投入的建厂银两打水漂,还会污了天津府的环境!府库虽能支撑加工厂亏损,可盐场此举,分明是故意刁难!”

  信中最后几句,暴昭的愤怒几乎要透过纸页溢出来,“镇国公当初举荐下官,下官便一心想办好差事,如今却卡在‘盐’上寸步难行,实在无颜面对国公,还望国公为天津百姓与加工厂做主!”

  李骜看完密信,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缓缓眯起了眼睛。

  盐的问题,他早有预料,却没料到对方竟如此大胆,连他定下的差事都敢刁难。

  思绪不由得飘回数年前——那时他还未封爵,只是个初到京城的毛头小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摸索出了提炼精盐的法子。

  那时候精盐罕见,价比黄金,他便拉着李景隆、徐增寿偷偷提炼了一些,通过熟人卖给京城的勋贵,赚了些银子补贴家用。

  可这事没多久就被老朱知道了,老朱当即召他们几人入宫,一顿臭骂:“盐铁乃国之根基,是朝廷的命脉,岂容尔等小辈私下买卖?若人人都学你这般,朝廷的盐法何在?国库的收入何在?”

  后来李骜开办实业局,最初想到的第一个主打产品便是精盐。

  他早已规划好:改良提炼工艺,大规模生产精盐,既能改善百姓吃粗盐、脏盐的现状,又能为朝廷增加财政收入。

  可深入了解后,他才发现盐铁行业的水有多深——盐场大多被地方豪强、朝中勋贵与宦官势力把持,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

  这些人凭借手中的盐引,低价从盐场购盐,再高价卖给百姓,从中赚取暴利,早已把盐铁当成了“私人金库”。

  若是强行推行精盐生产,无异于触动了这些人的核心利益,必然会引来疯狂反扑。

  当时他的实业局刚起步,根基未稳,实在不宜与这些势力硬碰硬,便暂时放弃了精盐计划,转而选择了利润同样丰厚、却没有太多既得利益纠缠的雪糖生产。

  可如今,情况早已不同。

  他已是大明镇国公,手握实业局、水师、海外贸易等诸多实权,在朝中与军方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老朱对他信任有加,民间百姓也因东海贸易从中获利而对他颇有好感。

  那些盘踞在盐铁行业的势力,或许还以为他是当年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小辈,却不知今时不同往日。

  “盐场刁难,户部不理,背后若没有势力撑腰,谁敢这般行事?”李骜冷哼一声,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看来,是时候整顿一下大明的盐铁了!”

  他当即起身,召来亲兵:“备笔墨,我要写奏折给陛下。另外,传我命令,让实业局在天津府的负责人即刻前往鱼获加工厂,协助暴知府处理鱼肉储存事宜,先想办法用现有盐量尽量腌制,实在不行,就将鱼肉制成鱼粉,暂做牲畜饲料,切勿让鱼肉腐烂!”

  亲兵领命而去,李骜回到案前,提笔蘸墨,开始写奏折。

  他没有一上来就指责盐场与户部,而是先详细说明了鱼获加工厂的运营情况,以及鲸鱼肉制成军粮与低价售卖对边防、民生的好处,随后话锋一转,提及盐场拒绝供盐之事,语气恳切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盐乃民生之本,亦是朝廷财政之要。如今盐场借故刁难公务,致使鱼获堆积,既浪费了资源,又寒了百姓与官员的心!臣恳请陛下允许臣彻查此事,不仅要解决天津府的盐荒,更要厘清大明盐铁行业的弊端,还盐铁行业一个清明,为朝廷增收,为百姓谋利。”

  写完奏折,李骜仔细检查一遍,盖上自己的印章,命人以最快速度送往京城。

  随后,他又写了一封密信给暴昭,告知对方自己已上奏陛下,让他无需焦虑,先稳住局面,同时暗中调查盐场拒绝供盐的具体理由,以及背后牵扯的势力,待自己得到陛下旨意后,便立刻前往天津府处理此事。

  没办法,凡事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李骜不可能直接插手盐铁事务,那样不但会犯了忌讳,而且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最好的办法,就是向老朱与太子标上奏请求,是时候整顿一下盐铁了,相信他们不会拒绝。

  做完这一切,李骜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大海。

  海风拂过,带着咸湿的气息,却吹不散他心中的决心。

  盐铁行业的整顿,注定是一场硬仗,那些盘踞多年的势力绝不会轻易让步,甚至可能会联合起来反扑。

  可他并不畏惧——他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个人权势,而是为了大明的财政稳固,为了百姓能吃上平价盐、平价肉,为了让大明的根基更加牢固。

  “既然你们非要撞到本公的枪口上,那就休怪本公不客气了。”李骜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盐铁整顿,不仅要办,还要办得彻底,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命脉,绝不能被少数人把持!”

继续阅读:第605章 震怒!老朱与太子标的支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