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震怒!老朱与太子标的支持!
朕闻上古2025-11-10 17:552,587

  朱元璋在御书房接到李骜的奏报时,正对着案上的《鱼鳞图册》皱眉。

  待太监念完奏折内容,他猛地将手中的朱笔掷在案上,墨汁溅得满纸都是,沉声道:“岂有此理!”

  一旁侍立的太子朱标见状,连忙上前捡起朱笔,轻声问道:“父皇,何事动怒?”

  朱元璋指着奏折,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你自己看!李骜在倭国镇守,还惦记着天津的鱼获加工厂,想着把鲸鱼肉做成军粮、卖给百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天津的盐场倒好,竟敢借着供盐刁难,连暴昭的奏折都石沉大海,这背后若没有势力撑腰,谁信?”

  朱标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越看脸色越沉,待看完后,眼中已满是震怒:“父皇,此事绝不能姑息!朝廷正大力推行捕鲸国策,就是要借着海洋资源充实国库、惠及民生。鲸鱼肉腌制既解决了军粮补给,又能让穷苦百姓吃上荤腥,本该是顺风顺水的事,却被盐场的人从中作梗,这分明是蛀虫在啃食朝廷根基!”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严肃:“这些人盘踞盐场多年,靠着盐铁暴利中饱私囊,早已把朝廷法度抛在脑后。如今连父皇定下的差事都敢阻挠,若不加以惩戒,日后只会更加肆无忌惮,朝廷的任何仁政善举,到了他们手里,都会变成敛财的工具,百姓哪里能得到半点实惠?”

  朱元璋闻言,脸色稍缓,却依旧眉头紧锁。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道:“标儿,你以为父皇只是怒盐场刁难?李骜这小子的心思,朕看得明白——他哪是只为天津的盐荒而来,分明是想借着这事,整顿大明的盐铁业!”

  朱标一怔,随即恍然大悟:“阿骜当年便想做精盐生意,后来因盐铁利益纠葛才作罢。如今他手握实业局、水师大权,又深得民心,确实有能力整顿盐铁。”

  “可盐铁这潭水,深得很啊!”朱元璋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自古以来,盐铁便是暴利行当,如今大明的盐场,哪一个没有后台?皇亲国戚借着宗亲身份索要盐引,勋贵武将靠军功霸占盐场份额,地方士绅缙绅则与盐场主事勾结,低价购盐高价售卖,形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

  “李骜这小子性子烈,当年偷卖精盐被朕骂了一顿,如今让他去整顿盐铁,怕是会大开杀戒,到时候朝野震动,可不是小事。”

  朱标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父皇,正是因为这张利益网太密,才必须让阿骜去整顿!这些蛀虫一日不除,朝廷的财政便一日受其拖累,百姓也一日受其盘剥!”

  “阿骜虽性子烈,却分得清轻重,他做事向来以大明大局为重,绝不会胡乱杀戮。更何况,若不趁着这次机会彻底清理,日后再想动盐铁,只会更加困难。”

  他看着朱元璋,眼中满是恳切:“父皇,您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之所以拥护大明,是因为您能为他们做主。可如今盐价高昂,百姓吃不起盐,连朝廷送来的咸鱼干都因盐荒无法制作,长此以往,百姓心中的怨气只会越来越重!阿骜愿意出头整顿盐铁,是为大明分忧,为百姓谋利,儿臣恳请父皇支持他!”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朝廷不能“因噎废食”。

  明知道盐铁里面猫腻太多,蛀虫太多,却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老百姓吃不上好盐,用不上好铁,这绝非治国之道。

  盐是民生之本,百姓每日三餐都离不开,可如今盐场被豪强把持,粗盐卖得比米还贵,甚至掺沙掺土,穷苦人家只能舔舐咸菜度日;铁是农桑之基,农具、耕牛都需铁器辅助,可铁坊被勋贵垄断,好铁都拿去打造兵器或私器,百姓只能用锈迹斑斑的破犁耕地,收成怎能不低?

  这些蛀虫盘踞盐铁行业,借着朝廷特许的名义,低价从官坊拿盐铁,再高价卖给百姓,赚得盆满钵满,却让朝廷财政受损、百姓生活困苦。

  若只因忌惮背后的皇亲国戚、士绅势力,就放任这种乱象,看似维持了表面的稳定,实则是在透支朝廷的公信力,寒了百姓的心。

  长此以往,百姓怨声载道,各地难免滋生乱象,到那时再想整顿,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

  倒不如趁现在有机会、有能力,哪怕得罪些势力,也要将盐铁行业的蛀虫彻底清除,让好盐、好铁以平价惠及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固本培元,为大明的长治久安打下根基。

  朱元璋沉默了许久,目光在奏折上停留片刻,又看向朱标坚定的眼神,最终重重叹了口气:“你说得对,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这些蛀虫盘踞太久,也该好好清理清理了。”

  他当即起身,走到案前,拿起朱笔,亲自写下一道密旨。

  密旨中明确任命李骜为“钦差巡视天津事务大臣”,赐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可在天津及周边地区调动军队、任免官员,凡涉及盐场舞弊、贪赃枉法者,无需请示朝廷,可先斩后奏。

  写完密旨,朱元璋又召来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命他立刻率领千名锦衣缇骑,乔装打扮,暗中赶赴天津府,听从李骜调遣。

  “你到了天津,一切听李骜安排,无论牵扯到谁,哪怕是皇亲国戚、勋贵子弟,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朱元璋语气严厉,“朕要的不是敷衍了事,是要肃清所有贪官污吏与蛀虫,让大明的盐铁行业,重新回到朝廷掌控之中!”

  毛骧躬身领命:“臣遵旨!臣即刻便率缇骑出发,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待毛骧离去,朱元璋将密旨交给太监,命其以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崎,交给李骜。

  随后,他看着朱标,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李骜这小子,总能给朕带来惊喜,也总能给朕惹来‘麻烦’。不过这次,这‘麻烦’惹得好,惹得值!”

  朱标笑着点头:“阿骜是大明的栋梁之才,有他在,父皇便可放心。相信用不了多久,天津的盐荒便能解决,盐铁行业也能焕然一新。”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李骜在天津整顿盐铁、肃清蛀虫的场景。

  他知道,这场盐铁整顿注定不会平静,那些盘踞多年的势力绝不会轻易束手就擒,可他相信李骜的能力,也相信这场整顿,能为大明带来一个更加清明的未来。

  此时李骜一边处理长崎的公务,一边等待京城的消息。

  他知道,老朱对盐铁行业的弊端早有不满,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与合适的人选去整顿。

  而他的奏折,恰好给了朱元璋一个契机。

  果然,不出十日,京城的圣旨便抵达长崎。

  朱元璋在圣旨中不仅同意了李骜彻查天津盐场之事,还授予他“盐铁整顿钦差大臣”的头衔,允许他调动地方军队与官员,全权负责大明盐铁行业的整顿工作。

  “臣遵旨!”李骜跪地接旨,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接旨后,李骜立刻开始安排长崎的事务:将镇守职责暂时交给水师都督汤和,叮嘱他密切关注远洋船队的消息,若有任何信鸽传书,即刻派人送往天津府。

  随后,他便带着亲兵,登上前往天津府的船只,朝着大明本土驶去。

  船行在大海上,李骜站在甲板上,望着远方的海平面。

  前方等待他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繁荣与稳定,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这场盐铁整顿,他必须赢,也一定会赢。

继续阅读:第606章 开中法!利国利民之策!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