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卖!欣喜若狂的沈知言!
朕闻上古2025-07-30 10:453,222

  有主之地的事暂且放下,接下来便是那八千多亩无主荒地。

  这部分地的处置权在上海县衙,沈知言大笔一挥就能拍板,可关键在于——一亩地该收多少钱?

  这问题可把沈知言难住了。

  他在心里盘算了半天,江南的地价他熟得很:寻常旱田,一亩至少值十贯钱;若是能灌溉的水田,便是二十贯都未必能买到手,遇上丰年更是能炒到三十贯。

  可眼前这地,是连野草都长不旺的盐碱滩啊。

  别说跟水田比,便是跟最差的旱田比,也差着十万八千里。

  先前他甚至觉得,能有人愿意接手就不错了,哪敢指望卖上价钱?

  方才李骜说“按规矩核算”,可这荒地哪有什么“规矩价”?

  真要是按旱田的一半——五贯钱一亩来算,他都觉得张不开口。

  八千多亩地,那就是四万多贯,这钱拿在手里,沈知言都觉得烫手——毕竟这地除了能当柴草的蒿子,再无半分产出,收这么多,岂不是变相让实业局吃亏?

  沈知言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暗忖道若是按五贯一亩算,八千多亩地便是四万多贯。

  这笔钱拿去买江南的好田,能置下四千亩旱田,足够让一个中等人家富甲一方了。

  可现在,要用四万贯买这么一片除了看海、长草,再无半点用处的盐碱地……他简直不敢细想。

  换作是在苏州老家,哪个子侄敢做这种事,拿着四万贯去买片只能瞧着的荒地,他爹怕是能提着拐杖追出三条街,非打断那小子的腿不可,还得骂一句“败家子”!

  毕竟这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能让多少百姓活下去的救命钱啊。

  沈知言望着眼前白茫茫的滩涂,只觉得这地价定得越高,心里越不踏实——倒不是替自己心疼,而是替实业局、替朝廷觉得亏得慌。

  可要是定得太低,比如一贯、两贯……又怕不合规矩,落人口实。

  万一被言官参一本“贱卖公产”,他担待不起不说,还可能耽误了实业局的大事。

  沈知言眉头紧锁,拿着丈量图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嘴里喃喃自语:“太高了不合适,太低了也不妥……这可如何是好?”

  他抬头看向李骜,脸上带着几分迟疑:“侯爷,这无主荒地的价钱……依您看,定多少合适?”

  话里带着几分请教的意思——这事由李骜定夺,反倒最稳妥。

  既然实在拿不准该收多少钱,沈知言索性不再纠结,直接把定价权推给了李骜:“侯爷,这地的成色您也瞧见了,实在没个准价。您是京里来的大人,见多识广,不如就请您定个章程?”

  “县尊只要按着规矩来就行。”李骜却笑着摆了摆手,又把皮球踢了回去,“该多少钱,实业局一文都不会少了县衙,你尽管放心。”

  他对数额多少本就不在意,内帑的银子足够支撑,关键是要让沈知言做得踏实,免得日后落人口实。

  沈知言见李骜不肯接招,脸上泛起几分难色,心里像揣着杆秤似的来回掂量。

  定高了,对不起良心,也怕李骜觉得自己贪婪;定低了,又怕被言官抓住把柄,扣上“勾结权臣、贱卖公产”的罪名——他寒窗苦读多年才混到一县之令,可经不起这样的污蔑。

  沉吟半晌,他终于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那……三万贯如何?”

  这话出口,他自己都觉得心头发紧。

  他比谁都清楚,这片盐碱地根本不值这个数,便是翻耕十遍也产不出三万贯的粮食。

  可这个价钱,既不算高到离谱,又能堵住那些想挑刺的嘴,算是在“合情合理”与“避嫌自保”之间找了个平衡点。

  他偷偷观察着李骜的神色,生怕对方觉得不妥,忙补充道:“这已是按着‘荒田开垦费’的最高标准来算了,既合了朝廷对无主荒地的定价章程,也没敢多要半分……”

  李骜听后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定了。”

  他看向沈知言,语气干脆,“既然价钱谈妥了,咱家这就跟县尊回县衙,把地契文书办了,免得夜长梦多。”

  沈知言闻言心头一松,连忙应道:“侯爷爽快!下官这就备车,咱们即刻回衙。”

  他心里清楚,这笔交易敲定后,除了三万贯的地价款,按大明律例,土地过户还需缴纳百分之三的契税。

  三万贯的地,算下来便是九百贯——这笔钱虽不上缴国库,却能直接归入县衙库房,对向来拮据的上海县而言,无疑是笔意外之财。

  先前他还在愁县衙后院那几间漏雨的库房没钱修缮,如今有了这九百贯契税,不仅能修库房,还能给衙役们添几套冬衣,甚至能多雇两个夫子去义学授课。

  沈知言忍不住在心里算了笔账:三万贯地款留一部分做县衙经费,九百贯契税应急,剩下的再投入到县城修整上……这么一来,上海县的日子怕是要宽裕不少。

  因此他看向李骜的眼神愈发热切,只觉得这位侯爷当真是上海的福星,不仅带来了工厂的希望,连带着县衙的窘迫都能缓解几分。

  “侯爷,请。”沈知言侧身引路,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李骜翻身上马,动作干脆利落,李景隆见状也赶紧跟上,两人并辔朝着上海县衙的方向行去。

  刚走出没多远,李景隆便忍不住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提醒道:“骜哥儿,你真确定好了吗?”

  他眉头紧锁,语气里满是不解:“这可是三万贯啊,换算成白银就是三万两!就这么全砸在那片鸟不拉屎的滩涂荒地上了?”

  三万两白银,这在洪武年间是什么概念?李景隆打小在京中长大,最清楚这数字的分量。

  京营里的普通士兵,一个月的俸禄不过二两白银,三万两够一支千人队伍支用一年还有余;寻常农户一家五口,省吃俭用一年下来,十几两银子便能糊口,这三万两足够两百户人家安稳过上一辈子;便是在江南富庶之地,一亩上好的水田也不过二十多两,三万两能买下上千亩良田,收租都能收得盆满钵满。

  可李骜倒好,拿着这笔能买下半个庄子的钱,换了八千多亩连草都长不旺的盐碱地!

  李景隆越想越觉得不妥,忍不住又道:“你想想,这事要是传到京里,那些言官还不得把你喷死?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以珠弹雀’,说你拿着内帑的银子瞎折腾呢!”

  他看着李骜依旧平静的侧脸,实在猜不透这位好大哥的心思——放着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要,偏要在这荒滩上砸钱,到底图什么?

  李骜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嘴角却带着几分戏谑,低声笑骂道:“你小子头发长见识短,就知足吧。等将来上海这边发展起来,别说三万两,到时候这滩涂地上,一亩地都能卖到一万两,你信不信?”

  此话一出,李景隆顿时瞪大了眼睛,眼珠子都快从眼眶里凸出来了,满脸的难以置信,像是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他下意识地拔高了声音,又赶紧压下去,只觉得舌头都有些打卷:“一、一亩一万两?骜哥儿你没说笑吧?”

  这简直是疯话!

  江南最好的水田,一亩能卖到二十贯就顶天了,换成白银也不过二十两。

  李骜说这盐碱地将来能值一万两一亩,这可不是翻了几倍,而是几百倍啊!

  李景隆使劲眨了眨眼,看看身旁一脸笃定的李骜,又回头望了望远处那片白茫茫的滩涂,怎么也没法把“一万两一亩”和那片连草都长不好的荒地联系到一起。

  “不是,”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忍不住追问,“就这破地,别说长庄稼,便是盖房子都嫌潮,怎么可能值那么多?你到底打算在这儿弄啥?”

  李骜却不再多言,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等着瞧就是了。到时候别太惊讶就行。”

  “侯爷在聊什么呢?”沈知言不知何时从后面赶了上来,隔着两匹马的距离,探着身子笑呵呵地问道,眼神里满是热络。

  李骜见状,心里忽然生出个主意,当即板起脸,转头对着一脸懵的李景隆故作严肃地训斥道:“什么田地?你还要买什么田地?沈县尊这儿已经给了咱们天大的方便,你还贪心不足,想再要地?”

  这话来得没头没尾,李景隆顿时就傻眼了,张着嘴愣了半天,满脸茫然地脱口而出:“我没说还要买地啊……”

  他话还没说完,沈知言那边已经眼睛一亮,激动得差点从马背上跳下来,连忙抢着开口:“卖!卖!只要是无主之地,只要实业局看得上,不管多少,咱们上海县衙都能做主!李公子要是有看中的地块,咱们现在就可以回去办地契文书,分分钟办妥帖!”

  亲娘咧,这可真是财神爷到了啊!

  刚敲定三万两的买卖,这就要再买?

  沈知言只觉得心跳都快了几拍——实业局这是要在上海大干一场啊!

  再多的荒地卖出去,县衙的经费就更宽裕了,百姓能得到的好处也更多。

  他现在看李景隆的眼神,简直像看个移动的聚宝盆,哪还管对方是不是真要买地,先把话递出去再说。

  李景隆被他这股热乎劲儿弄得更懵了,正准备开口,结果李骜又突然吼了起来。

  “什么有主之地?你还想买有主的地?你怎地如此贪心……”

  “卖!卖!卖!”沈知言直接上前一把握住了李景隆的手,“但凡李公子看上的,下官亲自去磋商,定让李公子满意!”

  李景隆:“???”

  卧槽?

  不是我说的啊!

继续阅读:第271章 密谋!昭武侯又如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