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士元被斥之事如星火燎原,不过三日便传遍京师街巷。
茶楼酒肆里,说书人敲着醒木讲得唾沫横飞;达官显贵的私宅中,幕僚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那些妄图借弹劾打压李骜的官员,望着乾清宫方向噤若寒蝉。
他们终于明白,在皇帝心中,这位少年昭武侯的分量,重若千钧。
这场风波并未搅乱昭武侯府的喜庆。
大婚当日,晨雾未散,朱雀大街便响起清脆的马蹄声。
二十余辆装饰华贵的马车鱼贯而入,车辕上的铜铃叮咚作响,惊起檐角白鸽。
文武百官皆盛装而来,人人手中捧着精心准备的贺礼——这场面,倒比新年朝会更显热闹。
这送礼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古人送礼讲究三大原则,包括礼物应当富于道德隐喻、重礼轻财、以及礼尚往来,只有秉承以上三点,才能让友情更加深厚、长久不断。
卯时三刻,太子朱标身着常服,手持一卷洒金红笺,在侍卫簇拥下踏入府门。
笺上墨迹未干,正是他亲手誊写的新婚贺词,字迹工整中透着洒脱。
李骜疾步上前,单膝跪地行礼,朱标却一把将他扶起,朗声道:“你小子不必多礼!今日你才是这府中的主儿!”
看着英武不凡的李骜,太子标也是微微颔首。
李骜先救下了他的母后,又救下了他的嫡长子朱雄英,在太子标看来,这小子就是个福将。
因此,太子标也有心与李骜交好,多亲近亲近。
李骜也很是高兴,真诚地向太子标道谢。
毕竟这位可是太子爷啊!
既然自己改变了马皇后和朱雄英的命运,那定然也能改变太子标的命运。
太子标感受到了李骜的热情,脸上也是笑容不减。
正说着,朱标回头唤来躲在身后的朱雄英。
八岁的皇长孙生得虎头虎脑,乌溜溜的眼睛滴溜溜乱转,身上锦袍绣着金线云纹,更衬得粉雕玉琢。
这段时间经过戴思恭的治疗,朱雄英已经彻底康复,活泼了不少。
“来,英儿,见过你骜哥儿。”朱标温声道,“往后便跟着他学本事。”
李骜闻言一怔,愣在了原地。
怎么个意思?
把大明皇长孙交给我培养?
见此情形,李文忠笑着上前拍了拍李骜的肩膀。
这其实一直都是老朱、徐达和李文忠的安排,将朱雄英交给李骜培养教导,不说什么文武双全,至少也要知道兵事,而且与太子标多多亲近,以此兴旺大明三代。
李骜也没有拒绝,事实上他对朱雄英一直都很感兴趣。
这小子可谓是天生的帝王种子,身份尊贵,又聪慧过人,深受帝后宠爱。
唯一可惜的是,这孩子被人给害了,年仅八岁就暴毙而亡,也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
所以,李骜觉得自己有必要承担起朱雄英的教导责任,最好是能培养出一位野心勃勃的霸主雄主!
朱雄英现在才只有七八岁,还是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不过看他那古灵精怪的模样,就知道这小子不简单。
李骜向他招了招手,朱雄英下意识地看向了自己的父亲,在得到了太子标的鼓励之下,他还是壮着胆子走了过去,然后略显亲昵地抓住了李骜的衣角。
“大哥哥,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以后我会听你话的!”
清脆童音惹得满堂宾客忍俊不禁,李骜笑着揉乱孩子头发。
“好,以后叫我骜哥儿!”
“叫什么大哥哥?跟个娘们儿一样!”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大笑不止。
朱雄英也闹了个大红脸,只是褪去了几分羞涩。
话音未落,户部尚书郭允道已拄着枣木拐杖缓步走来。
老人银须飘动,手中握着一方温润的玉珏,色泽通透如凝脂。
“昭武侯,新婚在即,老夫也没有身外之物,就只能将随身佩戴了多年的玉珏赠送给你了。”
话音一落,不等李骜开口拒绝,郭允道就将自己温养多年的玉珏系到了李骜腰间。
常言道,君子佩玉。
基本上只要是个士子读书人,家境还算过得去,都会在腰间佩玉,以彰显出自己的君子身份,附庸风雅也好,以物明智志也罢,这都是士绅操守之举。
郭允道的这块玉珏,跟随了他一辈子,自幼便系在了腰间,哪怕是生活最为穷困艰难的时候,也从未想过将其卖掉周转。
是以这块玉珏对郭允道而言,自然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但是现在,他却将玉珏赠送给了李骜,作为李骜的新婚贺礼,情义之重让人惊叹。
事实上,郭允道确实十分感激李骜。
如若不是李骜以一己之力平定云南,傅友德那三十万大军,极有可能会直接拖垮大明的国库财政!
三十万大军啊!
人吃马嚼的,每一天耗费的钱粮都是个天文数字!
国库积攒的那些家底,仅仅只够用第一批粮草,第二批还要将夏收与秋收钱粮全部砸进去,甚至还要这样抗个两三年之久!
难道大明不发展民生了?
天知道真是这样,国库会空虚成什么样子!
李骜也没有想到,郭允道竟然会赠送玉珏,他和这位户部尚书也没什么交情啊!
郭允道含笑开口道:“李骜,长者赐,不可辞!”
“君子当佩玉,希望你毕生如玉!”
郭允道一脸正色地开口道。
李骜闻言顿时肃然起敬,郑重地向他躬身一礼。
“郭老放心,李骜会牢记此言。”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传来一声长喝:“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两位白发老将并肩而入。
汤和与周德兴身后跟着亲兵,手中捧着一件物件。
一柄鎏金错银的宝刀寒光凛凛,刀鞘由上等乌木打造;一副精铁打造的连环锁子甲,由精钢锻造而成,每一片甲叶都打磨得光滑如镜,相互交错,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周德兴缓缓抽出宝刀,刹那间,寒光四溢,刀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这柄刀,是当年我随皇帝陛下平定陈友谅时所得,跟随我多年,杀敌无数。”
周德兴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今日我将它赠予你,愿你用它保家卫国,守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汤和也大笑着拍了拍铠甲,道:“这铠甲,是我特意命匠人为你打造的。”
“穿上它,上了战场,刀枪难伤,可保你平安!”
一时间,贺礼如流水般送入正厅。
郑国公常茂送来一匹价值昂贵的白玉狮子马;申国公邓镇献上一幅名家手绘的《百骏图》;长兴侯耿炳文则带来二十匹蜀锦,色泽艳丽,质地华贵……
唱礼官扯着嗓子高喊:“信国公赠宝甲、江夏侯赠宝刀、郑国公赠宝马……”
不怪这些淮西将领如此兴师动众,毕竟此次大婚的主人公,一个是大都督李文忠的亲侄儿,另一个又是大将军徐达的亲女儿,他们这些昔日的部将下属,当然得来捧捧场了。
此外,就是李骜本身功勋赫赫,深得皇帝陛下器重宠信,能够交好当然更要交好。
一时间,传唱贺礼的声音不绝于耳,每一样都是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
李骜站在满堂珍宝前,只觉头晕目眩,他从未见过如此阵仗,但看着长辈们殷切的目光,又实在难以推辞。
李文忠看出侄儿的窘迫,笑着解围:“诸位兄弟的心意,骜儿记下了!待改日,定当一一答谢!”
说罢,示意下人将贺礼妥善收好。
此时,鼓乐声骤然响起。
接亲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