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头疼!”
老朱半仰在金丝楠木软榻上,指节用力按压着太阳穴。
马皇后见状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凤目中含着三分嗔怪:“还知道疼啊?昨夜你们喝了一宿,今儿个早朝都没上……”
“礼部尚书今早捧着奏章来问,说早朝无故辍了,满朝文武都等着呢。”
朱元璋苦笑一声,接过汤盏轻抿一口,温热的汤药顺着喉管滑下,这才感觉好受了些。
“谁知道徐达、汤和这些家伙能闹起来,非要争个输赢!”
马皇后也是哑然失笑。
这些老将从老朱刚起家开始,就开始争出征,争战功,争战利品,大明立国之后,他们又开始争爵位,争赏赐,狗屁倒灶争了大半辈子,不知积累了多少恩怨。
昨夜那场大婚,汤和与周德兴等人率先向徐达发难,连李文忠也被殃及池鱼,最后连带着老朱一起喝了个痛快。
“说到底,还是骜儿这孩子太优秀了些!”
老朱闻言含笑点头。
这个自幼流落在外的小子,既有李家将门虎子的骁勇,又有常人难及的聪慧。
回想起上次李骜提及的“改土归流”,老朱被这四个字给搅得彻夜难眠。
一念至此,老朱就立刻开口道:“来人,传昭武侯进宫,另外把太子也唤来!”
此话一出,马皇后有些不解。
“重八,骜儿新婚燕尔,你这是想……”
老朱摇了摇头,沉声道:“有些紧要事情,关乎云南局势,所以不得不问清楚。”
事关国政,马皇后也不再多问了。
“既然如此,那就把妙清也唤来吧。”
此刻李骜正与徐妙清如胶似漆,一夜翻云覆雨,二人都有些疲惫。
可正当这个时候,李猛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侯爷,宫里来人了,传您与夫人进宫!”
听到这话,李骜与徐妙清都有些茫然。
这新婚第一天,老朱就开始不当人了吗?
在这洪武朝,真的只能当牛马啊!
“夫君,我们大婚宫里降下了这么多的赏赐,入宫谢恩也是应该的。”徐妙清低声提醒了一句。
李骜嘟囔了两声,心里面很是不爽利。
奈何他是皇帝陛下,既然下了旨意,李骜与徐妙清也不得不立刻动身,赶往皇宫。
二人抵达坤宁宫后,马皇后领走了徐妙清。
“舅爷,这是咋了?”李骜看向老朱,试探性地追问道,“我这还打算生个大胖小子呢!”
此话一出,老朱与太子标顿时就大笑了起来。
这小子,总算是恢复正常了。
老朱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解释道:“先说说,你那次提过的话,改土归流!”
朱元璋可不是什么昏庸无能之辈,身为开国大帝,一路从腥风血雨中走来,建立起这大明江山,眼光见识远超常人,寻常事物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仅仅这四个字,朱元璋脑海中便如闪电划过,隐约猜到了一些东西,可那真相就像是被一层厚重的浓雾紧紧包裹,怎么也看不真切,让他心里有些许烦躁。
李骜一听顿时就傻眼了,他偷眼瞧了瞧老朱那急切又带着探究的模样,瞬间懊悔不已,恨不得狠狠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让你当时嘴贱,现在好了吧,小日子都过不好了。
犹豫片刻之后,李骜还是老老实实地开口。
“舅爷,这西南之地,因为山川险峻和土蛮众多这两个主要原因,一直成为历朝历代的心腹大患。”
“胡元蛮子所创立的土司制度,表面上确乎是使周边的夷族归顺,然而土司们借助朝廷的爵位和荣誉,得以稳固其统治地位,于是他们得以横行乡里,压迫百姓。一旦朝廷征调频繁,土司们便易生反叛之心,依仗功绩而骄横不法,其侵扰之势愈演愈烈。加之土司职位世袭,若任其长期发展,他们便会借增加税收以自肥,逐步积累起足以割据一方的实力,甚至有可能凭借掌握的土兵力量,走向分裂自治的道路。”
“是以历朝历代西南一众土司看起来虽无大害,可土司世袭罔替,掌握土军、税收,表面尊奉朝廷,实则自成一国。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这番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老朱的心坎儿里面。
太子标听得频频点头,展开案上的西南舆图:“去年傅友德平定云南,虽设了三司,但土司仍握着实权,而且还趁机要挟朝廷,降下更多的赏赐,否则他们则反叛无常,上个月奏报说,麓川宣慰司又在私自征兵。”
朱元璋的指节重重叩在地图上的云南:“朕要的是真正的大明疆土,不是名义上的归顺!”
“骜儿,既然你已经看出了症结,那可有良策?”
李骜深吸一口气,目光却转向了贵州。
“舅爷,云南之事,或许可先从贵州破局。”见老朱挑眉,他快步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贵州的崇山峻岭,“贵州地势更显复杂,水西、水东土司林立。但正因其分散,反倒比云南更好入手。”
“继续说。”朱元璋身子前倾,眼中燃起兴味。
“臣以为,可先扶持亲近朝廷的小土司,分化大土司势力。比如水东宋氏与水西安氏素有积怨,朝廷可暗中支持宋氏,许以官职、盐铁之利。待其羽翼渐丰,便可与安氏相互制衡。”
“与此同时,在贵州大修驿道。有了畅通的道路,朝廷的政令才能通达,粮草、兵员也可及时调配。”
太子标抚掌赞叹:“此计甚妙!只是修路耗费巨大,且贵州瘴气横行,怕是……”
“修路之事,可效仿军屯之法。”李骜胸有成竹,“征调部分土军与流民,以工代赈。修好的驿道旁设立卫所,既护路又屯田。”
“此外,还可采取一些措施,如各府、州、县及土官纳输,戍兵屯田‘就粮自赡’,实行‘开中’政策,令盐商中纳等;移民方面,推行‘移民实边’、‘移民就宽乡’的政策,招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众移居黔中,让他们修卫所、建屯堡……”
“如此一来,不出十年,贵州必成西南重镇。”
历史上,洪武年间大明收复贵州之后,只设立了贵州都指挥使司,并未建立完整的省级行政建制。
贵州都指挥使司作为省一级军事机构,负责贵州地区的军事事务,统领卫所军队,维护地方安全与稳定,贵州卫和贵州前卫都下辖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千户所下辖堡、哨、铺。
并且,都指挥使司在地方势力管理上,通过“分土司之地建卫所”等策略,将部分土司辖区划归卫所管辖,并对土司进行军事监督,镇压了这些不可一世的土酋土司。
但也一直等到了永乐年间,大明才成功在贵州建制,将其彻底纳入两京十三省的疆域版图。
与贵州比起来,云南这边反而就更加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