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的朝会之上,气氛格外凝重。
文武百官刚刚列好队,朱元璋便开门见山,直接宣布了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之事。
他将李骜所述的游记内容、西方各国的反应,以及元朝史料中关于马可·波罗的记载,一一向群臣道出。
“……西方蛮夷,被那虚幻的繁华所惑,早已在大洋之上磨刀霍霍!他们打造坚船,训练水师,觊觎我大明的疆土与财富,恐怕已有数十年之久!而我大明,却对此毫无防备!”
朱元璋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压抑的愤怒。
群臣听后,顿时一片哗然!
“什么?竟有此事?”
“西方蛮夷竟敢如此大胆!”
“难怪陛下近日严查那马可·波罗的底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官员们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
他们终于明白,皇帝陛下前几日为何会如此重视一个西方人的名字。
紧随其后地,就是无尽的愤怒,这就像是一头翱翔天空的巨龙被一只地面上的蚂蚁挑衅了一样。
要知道,大明可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中心!
周边的小国无不俯首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如今,竟然被一群来自万里之外的西方红毛夷给盯上了,还觊觎着大明的财富和疆土,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岂有此理!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夷,也敢觊觎我大明的江山!”一位武将猛地一拳砸在旁边的柱子上,气得满脸通红。
“他们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些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罢了!也配和我天朝上国相提并论?”一位文官也怒不可遏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愤怒。
满朝文武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激怒了。
他们自诩为文明的中心,看不起周边的任何国家和民族。
现在,竟然被一群他们闻所未闻的西方人给当成了掠夺的目标,这让他们如何能忍?
“陛下,臣恳请陛下下令,派遣大军,跨海征讨这些蛮夷!让他们知道我大明的厉害,让他们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一位年轻的御史慷慨激昂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复仇的火焰。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许多武将的响应。
“没错!陛下,我们应该主动出击,不能坐以待毙!”
“凭我大明的军威,只要大军一到,那些西方蛮夷必然望风而逃!”
“臣愿意率领水师,横渡大洋,踏平他们的巢穴!”
一时间,朝堂上群情激愤,要求出兵征讨的呼声越来越高。
每一个官员的脸上都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他们无法接受大明被西方蛮夷挑衅的事实,更无法容忍这些蛮夷为了财富而付诸行动。
然而,愤怒归愤怒,理智很快就战胜了冲动。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沉声说道:“诸位同僚,稍安勿躁。老夫知道大家心中愤怒,但出兵征讨,恐怕并不现实。”
“为什么不现实?难道我们大明还怕了那些蛮夷不成?”一位武将不服气地问道。
老臣叹了口气,说道:“西方蛮夷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茫茫大海。我们对他们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风俗习惯一无所知。”
“贸然出兵,不仅路途遥远,耗费巨大,而且很容易陷入被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到时候,不仅无法教训那些蛮夷,反而会让我大明颜面扫地,损失惨重。”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心中的怒火。
官员们纷纷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出兵征讨的可行性。
是啊,陆地距离太过遥远,海洋更是变幻莫测。
大明的水师刚刚起步,连控制东海贸易都有些吃力,更别说横渡大洋,去征讨一个未知的敌人了。
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那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蛮夷在大洋上耀武扬威,觊觎我大明的财富吗?”一位官员不甘心地问道。
老臣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不是,我们虽然不能主动出兵征讨,但我们可以加强自身的防御。只要我们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师,守护好我们的海疆,让那些蛮夷无机可乘,他们自然就不敢轻易来犯了。”
“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水师,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向他们展示我大明的强大实力,让他们不敢轻易挑衅。”
老臣的话得到了许多理智官员的赞同。
毕竟这哪里是一个人的问题,这分明是关系到大明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愤怒过后,一股深深的危机感迅速笼罩了整个朝堂。
西方国家在精造大船、训练水师,而大明的水师却毫无防备。
一旦那些西方蛮夷突然从海上打上门来,大明的沿海地区必将遭受重创,甚至可能危及京师的安全!
“陛下,这可万万不可大意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那些西方蛮夷既然敢觊觎我大明的财富,必然是有备而来!他们的战船能够横跨大洋,想来船坚炮利,我大明的水师现在还只是一些近海的船只,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是啊陛下!”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沿海地区乃是我大明的财赋重地,苏州、松江、杭州等地,每年上缴的赋税占了朝廷的大半。一旦这些地方被西方蛮夷攻破,我大明的财政必将陷入危机!到时候,别说建设水师了,就连北疆的驻军军饷都可能发不出来!”
“更可怕的是,那些西方蛮夷信奉异教,一旦他们占领了沿海地区,必然会强迫我大明百姓改信他们的宗教,毁坏我们的孔孟之道!这比亡国还要可怕啊!”一位翰林学士激动地说道,眼中充满了担忧。
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害怕。
他们之前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的草原蛮夷身上,从来没有想过,威胁竟然会来自遥远的海洋。
现在想来,那些西方蛮夷能够不远万里来到东方,说明他们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
而大明的水师,还停留在元朝末年的水平,甚至因为常年没有海战,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
这就好比一个巨人,虽然四肢发达,但却没有防备身后的偷袭。
一旦被人从背后捅一刀,很可能就会轰然倒下。
“陛下,臣恳请立刻下令,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工程,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水师建设中!”一位大臣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跪倒了一片大臣,纷纷请求朱元璋重视水师建设,抵御来自海洋的威胁。
他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看到了加强水师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北疆的威胁已经解除,东海的收益又十分丰厚,将资源投入到水师建设中,无疑是顺应大势,明智之举。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群情激愤的百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只有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海洋的威胁,大明才能真正地行动起来。
老朱看向站在武将队列中的李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李骜感受到了朱元璋的目光,微微躬身。
看到这一幕,李骜的心中顿时充满了欣慰。
从最初提出改封藩王海外,到后来揭示海洋的威胁,再到如今群臣一致要求加强水师建设,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一场由他推动的,属于大明的“海军竞赛”,在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