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死后殊荣!他值得一切荣耀!
朕闻上古2025-10-11 14:402,277

  曹国公李文忠病逝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很快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进而沿着驿站脉络扩散至大明各州府,举国上下一片哀悼。

  京城的商铺自发停业半日,百姓们身着素服,聚集在街头巷尾,低声诉说着李文忠的功绩;江南的农户们放下手中的农具,朝着南京的方向焚香祈福;北疆的将士们则在营中设下灵位,以酒洒地,告慰这位曾率军守护边疆的功臣。

  南京紫禁城内,朱元璋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

  他亲自提笔,写下《祭曹国公李文忠文》,文中追忆了与李文忠一同征战的岁月,称赞他“骁勇冠三军,忠诚昭日月”,字里行间满是痛惜与不舍。

  随后,朱元璋下旨: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赐谥号“武靖”,取“武功卓著、忠勇安靖”之意,以彰显其一生功绩。

  谥号本身就是盖棺定论,为此人一生功过画上一个休止符,其用字有着严格的褒贬界定,或扬其德,或述其功,或点其过,一字之差便谬以千里。

  而“武靖”放在武将的美谥里面,也是极为难得的殊荣。

  “武”字为武将谥号中的核心褒字,对应“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保大定功曰武”,需有平定战乱、开拓疆土、护卫社稷的实打实功绩方可配享,李文忠早年随朱元璋定江南、破北元,晚年虽卧病仍心系边防,完全担得起这一字;“靖”字则取“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之意,既赞其能以武力安定天下,又颂其品性恭谨、心系百姓,更暗合他为大明稳定立下的汗马功劳。

  纵观大明开国武将,能得“武”字谥者已属少数,兼获“靖”字者更是寥寥无几。

  “武靖”二字结合,既彰显李文忠战场上的骁勇与战功,又肯定他治下的安稳与德行,是对其一生“以武立功、以靖安邦”的精准概括,足见朝廷对他的高度认可,也让后世知晓这位开国功臣的忠勇与担当。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意下令,让李文忠配享太庙,与历代皇帝一同接受祭祀;将他的肖像绘制下来,悬挂在功臣庙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与常遇春——这份殊荣,在大明开国功臣中极为罕见,足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重视与情谊。

  老朱还亲自挑选墓地,将李文忠的长眠之地定在自己正在修建的孝陵旁边,沉声对群臣说:“文忠随朕征战一生,劳苦功高,朕要让他在百年之后,也能与朕一同守护大明的江山。”

  通政司接到旨意后,立刻将李文忠的毕生功绩整理成册,以“明诏”的形式通传天下:从十六岁从军辅佐朱元璋,到平定江南、大败张士诚;从洪武三年深入漠北击溃北元,缴获传国玉玺,到岭北一战重伤不退;再到晚年虽卧病在床,仍心系北疆防务,支持李骜开拓东海贸易……每一项功绩都清晰详实,让天下万民知晓这位开国功臣的忠勇与奉献,以此寄托全国百姓的悼念之情。

  朝堂内外沉浸在悲痛之中时,李骜在短暂的崩溃后,率先选择振作起来。

  他心中很清楚,叔父一生为大明操劳,绝不愿看到自己因悲痛消沉;更重要的是,叔父未竟的心愿——守护大明、缔造盛世,还需要自己去完成。

  他擦干眼泪,主动向朱元璋请命,亲自主持李文忠的葬礼仪式。

  筹备葬礼的日子里,李骜日夜忙碌,从确定葬礼流程、安排前来吊唁的官员,到清点李文忠的遗物、撰写悼词,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脸上不见太多悲伤之色,唯有眼神中的坚定,让人感受到他心中的力量。

  与李骜的振作不同,李景隆深受打击,整日浑浑噩噩。

  他守在李文忠的灵前,不吃不喝,头发短短几日便白了不少,时常对着父亲的灵位喃喃自语,回忆着儿时父亲教他骑马射箭的场景,懊悔自己未能多陪在父亲身边。

  李骜看在眼里,多次开导他,可李景隆始终无法走出悲痛,只能在葬礼的各项事宜中,机械地跟在李骜身后,如同失去了主心骨。

  李文忠下葬这一日,天阴沉沉的,飘着细密的小雨,仿佛连上天都在为这位忠臣落泪。

  朱元璋身着素色龙袍,亲自前来送葬,马皇后与太子标紧随其后,两人眼眶通红,手中紧紧攥着绢帕。

  徐达、冯胜、傅友德等老将也悉数到场,他们身着丧服,胸前佩戴白花,往日挺拔的身躯此刻显得有些佝偻。

  当灵柩缓缓放入墓穴时,马皇后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太子标转过身,用袖子捂住脸,肩膀不住地颤抖;朱元璋站在墓前,望着墓碑上“明岐阳王李文忠之墓”的字样,嘴唇动了动,却没能说出一句话,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泥土中。

  在场的官员与百姓们也纷纷落泪——前来送葬的官员中,有曾与李文忠并肩作战的老将,想起往日沙场同生共死的情谊,老泪纵横;有受李文忠举荐提拔的后生,感念其知遇之恩,哽咽不止;还有从未与李文忠谋面、却久闻其功绩的新科官员,也为失去这样一位忠臣而痛心。

  围观的百姓更是情难自已,有曾受李文忠赈灾之恩的农户,记得当年荒年是他开仓放粮,才让家人免于饿死;有住在军营附近的百姓,常听将士们说起李文忠治军严明、爱护部下的故事;还有城中的商贾,深知李文忠支持实业局、推动贸易,间接让自家生意好了起来。

  不同身份、不同缘由的悲伤汇聚在一起,低泣声、呜咽声交织成片,哭声在空旷的墓园中不断回荡,撞在松柏枝干上,又轻轻散开,久久没有消散,连过往的风都仿佛被这份悲痛感染,变得低沉而缓慢。

  李骜站在人群前方,注视着李文忠的陵墓,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衫,他却浑然不觉。

  他在心中默默向叔父做出承诺:“叔父,您放心,此生我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大明,完成您未竟的心愿。我会继续推进东海贸易,巩固北疆防务,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明的疆域日益辽阔,缔造出一个真正国泰民安、四方来朝的洪武盛世,不辜负您的期望,也不辜负天下万民的期盼。”

  葬礼结束后,李骜扶着仍在恍惚的李景隆,缓缓离开墓园。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墓碑上,仿佛为这位忠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李骜知道,叔父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与遗志,将永远激励着自己,在守护大明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而大明的盛世篇章,也将在这份传承与坚守中,继续书写下去。

继续阅读:第517章 袭爵!开导李景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