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加急传递,不过半月便抵达大明京城应天府。
此时的东宫书房内,太子标正埋首案前批阅奏章,案上堆叠的奏本已处理过半,砚台里的墨汁还冒着淡淡热气。
随着朱元璋年事渐高,精气神大不如从前,朝堂政务多半已交由太子标打理,他每日从晨光熹微忙到暮色沉沉,连歇口气的功夫都少得可怜。
“殿下,”身旁侍立的太监轻步上前,躬身低声提醒,“镇国公李骜从倭国发来加急奏报,八百里快马送抵,说是要事相禀。”
太子标握着朱笔的手一顿,抬头看向太监:“哦?阿骜的奏报?快呈上来。”
他与李骜素来交好,知道对方若非有重大变故或喜讯,绝不会用加急的规格传信——毕竟他是太子每日忙得不可开交,自然也不会关注什么水师出海猎杀“神话巨兽”的消息。
接过奏报时,太子标还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可当目光扫过开篇字句,他的瞳孔骤然收缩,握着奏报的手指不自觉收紧。
奏报上写得清清楚楚:“臣李骜,于倭国东海域,率水师猎杀鲲鱼一头——体长逾三十丈,宽六丈有余,估重超万斤,皮肉骨血皆为至宝……”
“三十丈?万斤重?”太子标喃喃自语,整个人都懵了,手里的奏本险些滑落。
鲲鱼啊!
那是只存在于《逍遥游》中的神话生物,是世人眼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神兽,李骜竟然说他猎杀了一头?这怎么可能?
朱标反复揉了揉眼睛,再看奏报,字迹依旧清晰——李骜不仅写了猎杀过程,还附了简图,标注了巨鲸的尺寸、伤口位置,甚至提到了“鲸油可照明润滑、鲸骨可代木为材、鲸肉可充军粮”,桩桩件件写得详实具体,绝不像凭空编造。
“我的老天爷!李骜这是要疯啊!”
太子标又惊又急,再也无心批阅奏章,猛地站起身,“备轿!立刻去乾清宫!”
他必须马上把这消息告诉父皇——此事太过匪夷所思,也太过重大,绝非他一人能决断。
乾清宫内,朱元璋正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案上摆着几本翻开的奏折,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
听到太监通报“太子求见”,他缓缓睁开眼:“让他进来。”
太子标几乎是一路小跑进来的,手里还攥着那本奏报,气息都有些不稳:“父皇!父皇!出大事了!阿骜……阿骜他猎杀了一头鲲鱼!”
“鲲鱼?”朱元璋原本昏沉的眼神瞬间清亮,猛地坐直身体,“你说什么?那神话里的东西,他能猎杀到?标儿,你莫不是忙糊涂了,听了旁人的胡话?”
他征战半生,见惯了奇珍异兽,却从未想过“鲲鱼”会真的存在,更别提被人猎杀!
“儿臣怎敢胡言!”太子标急忙将奏报递到朱元璋面前,“父皇您看,这是阿骜的亲笔奏报,写得明明白白——体长三十丈,重超万斤,还说这鲲鱼浑身是宝,能做水师的‘驱动引擎’,推动大明向海而生!”
朱元璋接过奏报,目光如炬地逐字阅读,手指在“捕鲸业”三字上反复摩挲。
粗糙的指尖划过纸面,像是在掂量这三个字背后藏着的分量。
起初他还带着几分质疑——不过是猎杀一头海兽,怎值得李骜如此大动干戈?可越往下看,眉头便越舒展,眼底的质疑渐渐被震撼取代。
李骜在奏报中不仅写了捕鲸的财路,更点透了这桩事对大明的真正意义:鲸油替代煤油,看似只是解决照明,实则能让工坊突破昼夜限制,让手工业朝着规模化、精细化快步迈进;鲸骨改良造船,不只是省些木料,更是能造出更坚固、更庞大的海船,让水师有能力冲破近海的桎梏;鲸肉充作军粮,也不只是添些口粮,而是为远洋航行储备了耐储存的补给,让水手敢走得更远。
可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让朱元璋心惊的,是李骜写在奏报末尾的话——捕鲸业是“引大明向海的引子”。
它能让世代靠田吃饭的百姓看到,海洋里藏着比土地更广阔的生计;能让朝堂上守着“重农抑商”的老臣明白,海洋能带来比土地赋税更持续的财源;更能让水师在一次次远洋捕猎中,练出辨别航向、应对风暴的真本事,从“守岸之师”变成“制海之军”。
这哪里是一桩买卖,分明是推着大明走出陆地囚笼、迈向海洋世界的第一步,是让大明真正拥有“海疆”的开端。
“好一个李骜!”朱元璋看完奏报,重重拍了下龙椅,眼中满是震惊与狂喜,“他竟能想到这一层!这哪里是猎杀一头鲲鱼,这是给大明找了条‘海上生财路’啊!”
太子标也附和道:“儿臣看他奏报里说的‘捕鲸业’,倒真有几分道理。父皇您想,士绅商贾素来贪婪,若知道捕鲸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定会争相投资;水师有了这差事,既能练兵,又能创收,一举两得。只是……这鲲鱼毕竟是神话之物,百姓会不会觉得太过匪夷所思?”
朱元璋沉吟片刻,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匪夷所思才好!要的就是这份‘匪夷所思’!李骜既然能猎杀一头,就能猎杀第二头!传朕旨意——让李骜即刻安排,将那鲲鱼的尸身妥善处理,尽快运回京城!朕要在午门设案,让文武百官、宗室勋贵、番邦使者,甚至百姓都来看看这‘神话巨兽’!”
“父皇是想……”太子标瞬间明白过来。
“没错!”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精明,“一来,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明水师的厉害,连神话巨兽都能猎杀,还有什么能挡得住我们?二来,也是给这‘捕鲸业’造势——让士绅们看到鲲鱼的价值,让百姓知道向海能致富,往后这捕鲸业,才能顺顺利利推展开来!”
太子标连连点头:“父皇英明!如此一来,不仅能打消朝堂的疑虑,还能吸引更多人投身航海,大明向海而生的路,就好走多了。”
“传旨吧。”朱元璋将奏报放回案上,语气带着几分期待,“朕倒要亲自看看,这能被骜儿称作‘引擎’的鲲鱼,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也让那些总说‘海洋凶险、不可涉足’的老臣们,开开眼界!”
太监领命而去,加急旨意再次快马奔向倭国。
乾清宫内,朱元璋与太子标相视一笑——他们都清楚,李骜猎杀的这头鲲鱼,或许不只是一头巨兽的尸体,更是大明打开海洋之门的钥匙。
而这把钥匙,终将让大明这艘巨轮,驶向更辽阔的海域,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