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满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赶去兵库津。
身边的重臣细川赖之连忙说道:“将军,大明使臣突然到访,不知是敌是友,需谨慎应对。不如先派使者去兵库津打探虚实,再做决定?”
“不可!”足利义满摇头道,“大明使臣远道而来,若我们迟迟不露面,定会让他们心生不满。此前多次求见而不得,如今他们主动前来,我若不亲自前往,便是错失良机!”
这位创立室町幕府的枭雄很清楚,若能借此机会与大明建立贸易,对足利氏乃至整个北朝而言,都是破局的关键。
从财政层面看,大明物产丰富,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在倭国贵族阶层中需求旺盛,一旦开启贸易,幕府可通过垄断通商权,向国内贵族售卖大明货物获取高额利润,同时对过往商船征收关税,快速填补国库亏空,彻底解决因常年征战导致的财政危机——毕竟此前为供养武士、维持战事,幕府已加重赋税至百姓难以承受,再无新财源,恐引发更大规模的民变。
从威望提升角度讲,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其认可在东亚宗藩体系中极具分量。
若能得到大明册封,与大明建立宗藩贸易关系,足利氏便可对外宣称自己是“受大明认可的倭国正统统治者”,以此压制国内质疑声音——此前南朝一直以“天皇正统”自居,吸引了不少信奉“大义”的武士,而大明的认可,能从根本上削弱南朝的舆论优势,让各地大名意识到跟随足利氏才能获得与大明通商的机会,进而纷纷向幕府臣服,巩固室町幕府的统治根基。
更重要的是,军事层面的潜在收益——南朝依托吉野山区负隅顽抗,虽实力不如北朝,却凭借地理优势屡败屡战,足利氏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剿灭。
若能与大明建立良好关系,一方面可从大明进口精钢、火器等军事物资,提升北朝军队的装备水平;另一方面,即便无法直接请求大明出兵,也可借“大明盟友”的名义,向全国下达“剿灭南朝叛逆、维护与大明友好关系”的号令,号召所有反对南朝的势力联合起来,形成压倒性优势。
甚至若南朝继续与倭寇勾结、袭扰大明沿海,足利氏还可借协助大明剿倭之名,请求大明水师从海上牵制南朝势力,两面夹击之下,彻底消灭南朝、实现倭国统一的目标,或许就能实现。
当下,足利义满不再犹豫,立刻下令:“备马!传我命令,命五百武士随行,即刻前往兵库津!”
他甚至来不及更换正式的幕府将军服饰,只在常服外披了一件织金披风,便带着细川赖之等重臣,急匆匆地赶往兵库津。
从京都到兵库津,原本需要两日路程,足利义满为了尽快见到大明使臣,竟下令日夜兼程,只用了一日一夜便抵达了兵库津。
此时的兵库津码头,李景隆与徐增寿正站在“镇海号”的甲板上,看着松浦信纲安排人看守船队,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徐增寿忍不住说道:“这足利义满倒是来得挺快,看来他对与大明贸易之事,确实很上心。”
李景隆点头:“他若不上心,才奇怪。倭国南北分裂,北朝急需外部支持,而大明就是最好的靠山。”
“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需摸清他的真实目的,再决定是否与其贸易。”
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身着盔甲的武士簇拥着一位身着织金披风的中年男子,快步向码头走来。
松浦信纲连忙上前禀报:“使臣大人,我家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到了!”
李景隆与徐增寿对视一眼,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走下悬梯。
足利义满见状,立刻加快脚步,上前几步,用略显生硬却还算流利的汉话说道:“大明使臣远道而来,足利义满有失远迎,还望使臣恕罪!”
他甚至主动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在他看来,能否与大明建立贸易,关乎幕府的存亡,不得不放下身段。
李景隆看着足利义满,心中暗自打量——这位足利幕府的将军,虽面带疲惫,却眼神锐利,显然是个有野心、有手段的人。
他淡淡点头:“将军不必多礼。本使此次前来,一是为了解倭国当前局势,二是为了探讨两国贸易的可能性。不知将军是否愿意与本使详谈?”
“愿意!当然愿意!”足利义满连忙说道,“使臣一路辛苦,不如先随我前往驿馆歇息,待使臣休整完毕,我们再详细商议,如何?”
李景隆应下:“好。不过,本使的船队与将士,还需将军派人妥善照料,不得有任何差池。”
“使臣放心!”足利义满立刻下令,“松浦信纲,你亲自负责看守大明船队,供给所需物资,若有半点差池,唯你是问!”
松浦信纲连忙躬身领命。随后,足利义满亲自引路,带着李景隆、徐增寿等人向驿馆走去。
沿途之上,足利义满不断向李景隆打听大明的近况,尤其是关于李骜生擒北元大汗之事,听得格外认真——他想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大明的实力,以及与大明合作的利弊。
李景隆则有问必答,却巧妙地避开了关键问题,只在言语间暗示大明的强大,让足利义满更加坚定了与大明合作的决心。
徐增寿则默默观察着兵库津的情况,留意着倭国的军队装备与民生状况,将这些信息记在心中,以便日后向朝廷禀报。
抵达驿馆后,足利义满设宴款待李景隆与徐增寿。
宴席之上,足利义满主动提及南朝杀害大明使臣之事,语气诚恳地说道:“使臣大人,南朝怀良亲王残暴无礼,杀害大明使臣,实乃倭国之耻!我北朝向来敬重大明,绝不愿与大明为敌。”
“若大明愿意与我北朝建立贸易,我愿协助大明剿灭倭寇,为大明使臣报仇!”
李景隆与徐增寿心中冷笑——这足利义满倒是会借刀杀人,既想借助大明的力量消灭南朝,又想通过剿灭倭寇获取大明的信任。
不过,这也正合他们的心意——剿灭倭寇本就是此次出海的重要任务之一,若能借助北朝的力量,自然事半功倍。
“将军有此心意,本使甚是欣慰。”李景隆放下酒杯,语气严肃,“不过,贸易之事并非儿戏,需拟定详细的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而且,大明对倭寇袭扰沿海之事极为不满,若将军真有诚意,需先拿出实际行动,协助我水师剿灭部分倭寇,证明你的诚意。”
足利义满闻言,毫不犹豫地答应:“使臣放心!我即刻下令,命沿海武士配合大明水师,围剿倭寇!只要能与大明建立贸易,我北朝愿尽一切所能!”
李景隆与徐增寿对视一眼,心中了然——与足利氏的合作,似乎比想象中更容易。
接下来,他们只需与足利义满拟定贸易协议,再借助北朝的力量摸清倭寇的虚实,便可为后续大明水师荡平倭寇、开拓东海疆土,奠定坚实的基础。
夜色渐深,驿馆内的商谈仍在继续。
而兵库津的码头上,大明福船依旧静静地停泊在港口,船帆上的“明”字大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仿佛在向倭国宣告着大明的威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