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老朱与马皇后在坤宁宫谈话的时候,李骜也与太子标在东宫的书房内进行着密谈。
太子标显得忧心忡忡,他来回踱步,脸上满是焦虑之色。
“阿骜,你方才是不是太过冲动了?”太子标忍不住开口埋怨道,“改封藩王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能就这么直接地提出来?你没看到父皇当时的脸色有多难看吗?”
李骜却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一杯茶,脸上露出了从容的笑容。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大哥,我并非冲动,而是故意为之。”
“故意为之?”太子标听后一愣,停下了脚步,疑惑地看着李骜,“阿骜,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明知道父皇一向重视血脉亲情,怎么可能轻易同意将他们改封海外?”
听到这话,李骜也笑了。
老朱重视血脉亲情,那可是出了名的。
或许是幼时的悲惨经历,让老朱这位草根帝王尤其重视亲人,不但拿出朝廷财政豢养宗室藩王,还给予他们极高的政治地位和特权。
洪武大帝规定,宗室子弟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禄。从亲王到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再到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俸禄标准。
而且,这些俸禄还相当优厚,足以让他们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除了俸禄之外,老朱还为宗室藩王们分封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大多是肥沃的良田,由朝廷派专人管理,所产生的租税全部归藩王所有。
有些藩王甚至拥有数万亩的土地,成为了地方上最大的地主。
在政治上,老朱也给予了宗室藩王们极大的特权,他们不受地方官府的管辖,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设立官署,任免官员。
甚至藩王还拥有司法豁免权,即使犯了罪,地方官府也无权审理,必须上报朝廷,由皇帝亲自裁决。
而且,老朱还规定,宗室藩王们可以在京城自由出入,甚至可以参加朝廷的一些重要会议,了解国家的机密大事。
老朱之所以如此优待宗室藩王,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大明王朝的“藩屏”,守护老朱家的江山社稷。
他认为,只有自己的亲人,才是最可靠的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宗室藩王们感恩戴德,永远效忠于大明,效忠于老朱家。
然而,老朱的这种做法,却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大量的宗室藩王不事生产,只知道贪图享乐,消耗着朝廷的财政资源。
随着宗室人口的不断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到了明朝中后期,宗室俸禄甚至占到了朝廷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成为了朝廷的巨大包袱。
而且,宗室藩王们在地方上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
他们的种种恶行,不仅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也动摇了大明王朝的统治基础。
老朱一生都在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而努力,他希望通过重视血脉亲情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片苦心,最终却酿成了巨大的灾难。
他重视的亲人,最终却成为了大明王朝的蛀虫,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讽刺吧。
李骜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走到太子标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哥,你以为我愿意冒这个险吗?我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你想想,如今战事已定,蒙古残余势力已经不足为惧。岭北在允恭大哥的治理下,也发展得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藩王镇守边疆的作用已经不大了。他们手握重兵,驻守各地,反而成了朝廷的隐患。”
“如果我们不趁着父皇陛下余威犹在,彻底解决藩王问题,再过几年,等那些藩王在自己的封地上经营日久,羽翼丰满,势力壮大。”
“到时候,就算你继承了皇位,恐怕也难以撼动他们的地位了!毕竟,与父皇这位开国帝王相比,你的个人威望和掌控力,还差得太远啊!”
太子标听了李骜的话,沉默了下来。
他知道李骜说的是实话。
他虽然是太子,但性格仁厚,缺乏父皇那样的铁血手腕和绝对权威。
一旦那些手握重兵的弟弟们真的起来反抗,他确实没有把握能够镇压下去。
想到这里,太子标叹了口气,脸上的埋怨之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和担忧。
“阿骜,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为了大明好。”太子标看着李骜,真诚地说道,“是我刚才错怪你了。”
“但我还是担心,父皇会不会因此大怒,怪罪于你啊?”
李骜拍了拍太子标的肩膀,安慰道:“大哥放心,我自有分寸。父皇虽然当时生气,但他是个明事理的人,他知道我提出这个建议,并非出于私心,而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
“而且,我相信母后也会劝说父皇的。母后一向信任我,她也清楚藩王问题的严重性。有她在,父皇应该会认真考虑我们的提议的。”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匆匆忙忙地走进了书房,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镇国公爷,陛下有旨,宣二位即刻前往御书房觐见。”
李骜和太子标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都看到了欣喜之色。
他们心中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老朱可能已经回心转意,决定采纳他们的建议了。
“好,我们这就过去。”太子标连忙说道。
李骜也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太子标一起,跟着太监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但心中却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御书房门口。
太监进去通报后,传来了朱元璋的声音:“让他们进来。”
李骜和太子标深吸一口气,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御书房内,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依旧有些凝重,但眼神却比之前平静了许多。
他看着走进来的李骜和太子标,没有说话,只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他们坐下。
李骜和太子标对视了一眼,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等待着朱元璋开口。
房间里的气氛十分安静,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过了许久,朱元璋才缓缓地开口说道:“骜儿,标儿,你们之前提出的改封藩王海外的提议,朕……朕仔细考虑过了。”
“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此话一出,李骜与太子标顿时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