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司内,毛骧正在翻阅案牍。
听到脚步声,抬头见是李骜,先是一怔,随即大笑起来:“你小子,这才成婚第二天,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笑声在空旷的大堂中回荡,带着几分调侃,也有几分对故人的亲近。
要知道毛骧与李骜可是有着过命交情。
李骜大步上前,神色凝重,丝毫不见新婚燕尔的喜气。
“来找你帮忙的!”他压低声音,“今日常茂登门,逼着我与他切磋,这厮却出手狠辣,想要废了我!”
毛骧手中的毛笔“啪”地一声落在案上,墨迹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如同一片乌云。
他猛地站起身,虎目圆睁,怒喝道:“这个常茂,真是他娘地混账东西!”声音震得屋檐下的雨水簌簌掉落。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深知常茂此举背后的意味——常茂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子,而常家与蓝玉过从甚密,这分明是蓝玉**在向李骜发难。
李骜在檀木椅上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发出“哒哒”的声响。
“蓝玉在军中日益坐大,广收义子,克扣军功,此次常茂动手,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怎么样?要不要送你锦衣卫一份功劳?”
毛骧听后顿时眼睛一亮。
一个初立的特务机构,必须要做出政绩,才能继续存在下去!
不过这人要是蓝玉的话,那可就算了。
毕竟蓝玉身份特殊,又是太子朱标的外戚,皇帝陛下轻易不会对蓝玉出手的。
毛骧来回踱步,袍角带起一阵风。
“小子,蓝玉那厮不一样,此事不可莽撞,须得有确凿证据才行。”
这是算是提醒李骜,不要冲动行事。
李骜却笑着摇了摇头,道:“我这个人没什么气度,他蓝玉都算计到我头上来了,要是不予以反击,难道硬生生咽下这口恶气吗?”
毛骧听后哭笑不得,他当然了解李骜的脾气秉性,所以不再出言相劝。
“说说吧。”毛骧也不废话了,“你想我怎么做?”
“利用锦衣卫在军中的眼线,暗中搜集蓝玉在军中仗势欺人、克扣军功、广收义子等罪行。”
“我则入宫面见太子,将常茂之事如实禀报。蓝玉势力渐长,太子殿下必定不会坐视不理。”
毛骧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你放心去见太子,这边的事情交给我。蓝玉作恶多端,我就不信搜集不到他的罪证!”
李骜起身,对着毛骧一抱拳。
“那就多谢了!”
毛骧见状笑骂道:“行了行了,你我之间说这些作甚?”
“正好我锦衣卫初立,需要拿人立威,蓝玉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皇宫内,文华殿中,太子朱标正在批阅奏章。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略显疲惫的脸庞。
作为朱元璋悉心培养的接班人,他深知父皇朱元璋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因此事事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标从十三岁被立为皇太子起,便在父亲朱元璋的指导下开始接触政务,逐步参与决策,但此时参与度相对较低,主要是学习和了解政务流程。
到了洪武十年,朱标二十八岁,老朱命太子朱标参与朝政,明确要求凡日常政务“太子裁决以闻”,朱标开始正式参与并承担起较多的监国理政重任,迄今为止已经做了四五年了。
“启禀太子殿下,昭武侯求见。”门外传来内侍的声音。
太子标豁然抬头,眉头微微皱起。
李骜刚刚才走,这个时候求见?
难道是出了什么事儿吗?
李骜快步走入殿内,行过大礼后,起身时已是满脸悲愤。
告状就得有告状的样子。
毕竟他是苦主,怎么委屈都不为过。
“太子殿下,臣今日遭逢大难,特来向殿下求救!”
朱标放下手中的奏章,神色凝重:“怎么回事?何事如此惊慌?慢慢道来。”
李骜深吸一口气,将常茂登门挑衅,意图废了他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说到激动处,声音不禁颤抖:“常茂仗着其父的威名,在臣新婚次日上门羞辱,还非要逼着臣与他切磋,可不想这贼子出手狠辣,招招要人性命……”
话音未落,李骜还向太子标展示了自己的伤口。
“太子殿下,臣忍辱负重,为朝廷出生入死,如今却遭此等羞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太子标越听脸色越沉,手中的茶盏重重地放在案几上,茶水溅出,打湿了奏章。
“这常茂简直是无法无天!”
常茂是太子标的小舅子,所以反倒是有些棘手。
他也明白李骜此刻前来的原因,无非是希望自己出手惩治常茂一番。
太子标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随后看向李骜柔声安抚道:“李骜,你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孤岂会让你受此委屈?”
“常茂这边,孤定会狠狠惩处他一番!”
李骜听后脸上一喜,恭敬地行了一礼:“臣遵旨!一切全凭殿下做主!”
他并未提及蓝玉的事情,因为没有必要,反倒是会引起太子标的忌惮与猜疑。
朱标这位大明太子,可是老朱精心培养了三十多年的继承人,要能力有能力,要手段有手段。
李骜可不敢在他面前耍什么小心思,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太子标看着李骜离去的背影,眉头紧锁。
常茂之事看似是私人恩怨,实则背后可没那么简单。
这家伙跋扈归跋扈,却深谙朝堂利害——新婚次日公然寻衅昭武侯,这等莽撞之举背后,定是有人掀动暗潮。
想到这里,太子标顿时目光一凝。
蓝玉!
你胆子这么大的吗?
敢把手伸向炙手可热的昭武侯?
一想到这儿,太子标就狠狠拍了一下案桌。
李骜不但文武双全,更是一位腹有韬略的绝世奇才,深得老朱与太子标看重。
太子标深知父亲朱元璋的性格,若是知道此事,必定会大开杀戒。
但太子标也没有贸然行事,毕竟蓝玉是大明的功臣,若无确凿证据,贸然处置,不仅会寒了将士们的心,也会引起朝堂动荡。
想到此处,朱标叫来贴身内侍:“暗中调查蓝玉近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另外,将郑国公常茂唤来,让他立刻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