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全力支持!老朱的欣慰!
朕闻上古2025-10-09 15:402,554

  南京紫禁城,御书房内的气氛格外热烈。

  朱元璋刚收到李骜从倭国送来的奏折与关税、商税清单,原本批阅奏折时的严肃神情,瞬间被狂喜取代。

  他捧着清单反复翻看,手指在“百万两”的数字上摩挲,连声道:“好!好!李骜这小子,果然没让朕失望!”

  不等内侍通报,朱元璋便下令:“传朕旨意,召六部尚书、勋贵武将即刻到武英殿议事!有天大的好消息,要与诸位卿家共享!”

  半个时辰后,武英殿内文武重臣齐聚。

  户部尚书赵勉、吏部尚书詹徽、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等重臣分列两侧,见朱元璋满面红光,皆好奇不已——陛下今日如此兴奋,定是有重大利好之事。

  朱元璋坐定后,示意赵勉上前,声音洪亮:“赵尚书,你先给诸位卿家说说,李骜从倭国送来的清单,究竟是何光景!”

  赵勉早已将清单熟记于心,闻言立刻上前一步,双手捧着清单,激动地高声宣读:“启禀陛下,诸位大人!据镇国公李骜奏报,东海贸易开展第一个月,仅倭国长崎港与大明松江、泉州、宁波三港征收的关税,便达二十四万两白银!”

  “更令人振奋的是,实业局旗下所有产业——包括江南的丝绸工坊、瓷器窑厂、水泥厂、雪糖厂、倭国的矿脉勘探队、长崎的商品展销店,第一个月销售额突破八十万两,扣除成本后,净利润达三十七万两!关税与实业局利润相加,总计高达六十一万两!若再加上其他地区商税的增长,这个月因东海贸易新增的财政收入,已超百万两!”

  “什么?!百万两?!”

  “竟有如此之多?!”

  赵勉的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片惊呼声。

  吏部尚书詹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以往我大明全年财政收入,也不过三四百万两,如今单靠东海贸易与实业局,一个月便有百万两进账?这……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魏国公徐达也忍不住开口:“陛下,这意味着李骜与他的实业局,已经为朝廷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财路啊!以往朝廷财政紧张,每逢边防需要军饷、地方需要修缮水利、遭遇灾荒需要赈灾,便只能向百姓加征农税,导致民怨渐生,农户流离失所。如今有了东海贸易与实业局带来的这笔收入,边防军饷能按时发放,水利工程能顺利推进,赈灾救荒也有了资金保障,再也无需过度依赖农税,百姓的负担,终于能减轻了!这不仅是朝廷之幸,更是天下百姓之幸啊!”

  李文忠也兴奋地点了点头,补充道:“陛下,徐国公所言极是!李骜这孩子,自执掌实业局以来,便一心为朝廷谋划,如今能做出这般惊人成绩,不仅为大明开辟了新财路,更让‘以商补农’的构想落地,这等功绩,足以载入史册!往后有了这笔稳定收入,朝廷既能充盈国库,又能让百姓休养生息,长此以往,大明定能日益强盛!”

  他们二人一个是李骜的岳父,看着李骜从少年郎成长为能为朝廷独当一面的栋梁,如今见他创下如此功绩,心中满是骄傲;一个是李骜的叔父,深知李骜为推动东海贸易、打造实业局付出的心血,此刻看到成果斐然,既为他自豪,也为大明能有这样的人才而欣慰。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对李骜的认可与对大明未来的期许,这份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与对国家的赤诚,在场群臣都看在眼里,也纷纷对李骜的功绩赞不绝口。

  群臣纷纷附和,脸上满是震撼与兴奋。

  以往朝廷财政紧张,每逢大事便要向百姓加征赋税,导致民怨渐生,如今有了东海贸易这一“摇钱树”,不仅国库能充盈,还能让百姓休养生息,这无疑是大明之福。

  朱元璋看着群臣激动的模样,心中更是欣慰。

  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命内侍将李骜的奏折分发给群臣,说道:“诸位卿家先看看李骜的奏折。他在奏折中提议,因东海贸易收入稳定,请求自明年起,将江南地区的农税降低一成,其余地区降低半成;待日后关税与实业局利润持续增长,再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减税,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群臣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江南地区素来是大明的赋税重地,自元末战乱平定后,凭借肥沃的土地、便利的水利与发达的农耕技术,成为全国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每年缴纳的农税占全国农税总量的三成以上,朝廷的边防军饷、京城官吏俸禄,乃至各地水利修缮费用,都依赖江南农税的支撑,堪称大明财政的“压舱石”。

  然而,过重的赋税也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除了常规的夏税秋粮,地方官府还常以“均徭”、“杂役”等名义额外摊派,遇到灾年,农户不仅要承担原本的赋税,还要缴纳“补欠税”,不少农户因无力承担,只能变卖土地、房屋,甚至卖儿鬻女,最终沦为流民。

  据户部统计,仅洪武二十年,江南地区因赋税逃亡的农户便超十万户,大片良田因此荒芜,形成“赋税越重、农户越逃、土地越荒”的恶性循环。

  李骜提出的“江南农税降一成、其余地区降半成”的提议,恰好打破了这一循环:对朝廷而言,东海贸易每月带来的百万两收入,已能填补江南农税降低一成后的空缺,不会影响财政运转;对江南百姓而言,一成的减税看似不多,却能让普通农户每年多留存两石左右的粮食,足以应对日常开支与突发灾荒,避免因赋税陷入绝境;更重要的是,减税能留住农户,让荒芜的土地重新得到耕种,长期来看,反而能稳定甚至增加农税收入,真正实现“国不亏、民受益”,兼顾国计民生,为大明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陛下,臣附议!”户部尚书赵勉率先表态,“如今国库已有盈余,江南农税降低一成,朝廷财政完全能够承受。而且江南是东海贸易的核心区域,减税能安抚当地百姓,让他们更支持朝廷的贸易政策,可谓一举两得!”

  “臣也附议!”吏部尚书詹徽补充道,“江南百姓因重赋所苦久矣,此次减税,既能彰显陛下爱民如子之心,又能稳定地方秩序,减少流民隐患,对大明长治久安大有裨益!”

  徐达、李文忠等武将也纷纷赞同:“边防将士的军饷有了着落,百姓的负担又能减轻,这是天大的好事!臣等全力支持李骜的提议!”

  看着群臣一致支持,朱元璋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人,语气郑重:“朕自登基以来,便以‘让百姓吃饱穿暖’为己任,只是以往朝廷财政匮乏,不得不对江南施行重赋,朕心中也常感愧疚。如今有了李骜开辟的财路,终于能给百姓减负了!”

  他顿了顿,高声下令:“传朕旨意!”

  “其一、自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起,江南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农税降低一成,其余府县农税降低半成;

  其二、命户部与通政司联合颁布告示,将减税事宜与东海贸易的利好传遍全国,让百姓知晓朝廷的爱民之心;

  其三、令李骜继续主持东海贸易与实业局事务,务必保障关税与利润稳定增长,为后续进一步减税打下基础!”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和,声音洪亮,震得殿内梁柱都微微作响。

继续阅读:第510章 普天同庆!实业局真是利国利民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