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步入宫,一条宽阔青石甬道笔直通向主殿。
甬道两侧,松柏郁郁苍苍,四季常青。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肃穆之感油然而生。
数位宫人手持笤帚,轻扫甬道落叶,她们身姿轻盈,动作娴熟,在松柏的映衬下,愈显娇小玲珑。偶尔有一片落叶飞舞,落在宫人的肩头,她们也只是轻轻拂去,继续专注于手中的工作。
主殿金顶红墙,飞檐如翼,斗拱精巧,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尽显皇家无上气派。
殿门上方高悬一牌匾,“寿康宫”三字龙飞凤舞,刚劲有力,庄重威严之气扑面而来。那笔触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踏入主殿,迎面一座巨型屏风,其上松鹤延年之图,针法细腻,丝线闪烁着柔和的光泽。松树枝干苍劲,仙鹤姿态优雅,寓意祥瑞长寿。殿内宽敞明亮,地面所铺之光滑大理石地砖,可清晰映出人影。
正中央置一张檀木宝座,宝座之上,龙凤图案精雕细琢,龙须飞扬,凤羽飘逸,扶手镶嵌宝石,璀璨夺目。宝座后方,一幅巨幅山水画气势磅礴,山峦起伏,云雾飘渺。那云雾似有生命,在山间游动,为大殿增添无尽诗意。
主殿两侧,数间偏殿依次排列。东侧偏殿乃太上皇的书房,其中藏书颇丰,经史子集、兵法谋略,无所不包。书架高耸,直达屋顶,书籍整齐排列,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书房窗户轩敞,阳光透过窗棂,洒于书桌之上,静谧祥和之氛围弥漫其间。透过窗户,还能看到窗外的一片翠竹,微风拂过,翠竹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穿过主殿,后庭现于眼前。
后庭之中,有一玲珑花园,园内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芬芳四溢。
牡丹娇艳,玫瑰妩媚,茉莉清香,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风姿。
花园中央,一座假山耸立,山上一座亭子名曰“养心亭”。亭子四周,清澈溪流环绕,水中锦鲤嬉戏,灵动活泼。锦鲤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穿梭于水草之间,为花园增添诸多生机与活力。
“陛下。”叶夭刚要行礼,却被太上皇眼疾手快扶住。
“夭夭,莫行此大礼,来,坐。”
“陛下,您瞧,阿逸来信了,现今正在巴蜀一带呢。”叶夭将信双手呈上,美眸中流露出丝丝关切与期待。
太上皇瞬间来了兴致,“哦?朕看看!”言罢,太上皇迫不及待接过信。
阅毕阿逸之信,太上皇展颜一笑,目中满是赞赏,“阿逸这孩子,才华着实出众!”微微仰头后继续道:“只是这蜀道艰险异常,百姓往来诸多不便,若能加以修整,实乃造福一方之大善举。”
叶夭轻声应道:“陛下心系苍生,实乃万民之洪福。阿逸于信中提及此事后,阿应已然着手筹划修整蜀道之方案。”
太上皇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深沉思索,边说边以手指轻敲桌面,“甚好!然此工程浩大,所需人力物力甚巨,务必规划周全,万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为赶工期而疏忽质量,亦不可因工程而过度劳民伤财,致使民怨沸腾。”
叶夭赶忙应道:“陛下所思虑甚是周全,臣妾深信阿应定能明了其中利害,妥善安排此事。”叶夭心中亦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疏忽。
“蜀道之难,自古皆知。此番修整,定要广纳群言,集思广益,召集能工巧匠,切不可盲目行事,以免徒劳无功。”
叶夭点头称是,“臣妾定当将陛下之意旨传达于阿应,嘱其务必谨慎行事。”
太上皇长舒一口气,目光转向窗外,悠悠叹道:“朕唯盼这蜀道早日通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过上安稳太平之日子。”
叶夭轻声说道:“陛下仁德广布,上苍定当庇佑,此蜀道修整之事必能顺遂无虞。”
此时,一位太监匆匆入内,跪地行礼道:“太上皇,陛下求见。”
太上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道:“快宣!”
不多时,阿应走进殿内,恭敬行礼后说道:“孩儿拜见阿耶、阿娘。”
太上皇迫不及待地问道:“阿应,关于修整蜀道之事,你筹备进展如何?”
阿应神色郑重,回道:“父皇,孩儿已召集诸多工匠与大臣反复商议,初步拟定了数套方案。然孩儿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仍在仔细斟酌,力求寻得最为妥当之法子。”
太上皇满意地点点头,“嗯,切莫操之过急,需多倾听各方贤能之士之意见。切不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阿应应声道:“孩儿谨遵父皇教诲,定会谨慎行事,不负阿耶所托,定当全力以赴,为百姓谋福祉。”
叶夭微笑着看向父子二人,说道:“有陛下和阿应如此用心筹谋,这蜀道修整必能功成,届时当为我朝之盛事,百姓之福音。”
太上皇笑了笑,目光中满是期许,“但愿如此,若能功成,实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朕愿见我朝繁荣昌盛,百姓富足安康。”
说罢,太上皇目光慈爱地看向永安帝,缓声道:“这些日子,阿应做得很好。无论是处理朝政之事,还是应对各方势力,皆展现出了成熟与稳重。朕观之,甚是欣慰。那几件棘手的政务,他处理得井井有条,所做决策亦能兼顾各方利益,此等才能与谋略,颇有朕当年之风范。”
永安帝听闻,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孩儿能有此成果,全赖阿耶昔日教导有方。孩儿初登皇位,每日皆如履薄冰,唯恐有负阿耶与百姓之期望。每每遇难题,孩儿便忆起阿耶过往之教诲,方得些许应对之法。”
太上皇微笑着摆摆手,示意永安帝坐下,“阿耶切莫过谦,这皆是你自身之努力与天赋所致。然为君之路漫漫,切不可因一时之成就而心生懈怠。当以百姓为重,以社稷为念,时刻自省,方能保我朝之昌盛。”
永安帝郑重点头,“阿耶之言,孩儿铭记于心,定当不懈努力,不辜负阿耶的信任与期望。”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殿内氛围融洽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