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帝微微颔首,神色欣慰,眼中满是赞赏之意,“你能虑及此节,甚好。朕有意在江南设立学政,专门掌管教育事宜,广纳贤才,整肃学风,你意下如何?”
阿应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连忙应道:“阿耶圣明,如此举措,恰似为江南之教育注入一股清泉,定能使之更上一层楼。学政之设,可规范教学,选拔真才,为大安的繁荣昌盛筑牢根基,实乃英明之策。”
昭文帝满意地看着阿应,语重心长道:“此事便交由你去筹划,切不可疏忽大意。需深思熟虑,周全安排,务必要使学政之职发挥实效,为朝廷培育有用之才。”
“孩儿定不负阿耶所托!”
“阿应啊。”昭文帝继续说道,“你当深知为君之道,重农桑方能稳固国之根本,兴水利方可惠及民生,此乃安邦定国之基石。然而,文化之昌盛,亦不可有丝毫忽视。江南文风兴盛,此间所蕴含之学养、智慧,若能为我大安所用,必能增添国之底蕴。阿逸虽尚年幼,却已展露文才天赋,你当善于借助其能,使兄弟齐心协力,共同为大安之繁荣尽心竭力。”
阿应郑重颔首,神色庄重,“阿耶教诲,孩儿铭记于心,定当不敢忘却。”
昭文帝微微点头,目光深邃,“治国之道,在于平衡各方势力,用人唯贤。文化之繁荣,可使民心凝聚,道德得以教化。你当深入思考,如何凭借文化之力量,让大安百姓安居乐业,使国家昌盛繁荣。”
“孩儿明白,定当努力学习,悉心领悟其中深意,不负阿耶所托,为大安开创盛世之局。”
翌日一早,昭文帝身着简便的常服,腰束玉带,带着阿应,在袁威一行官员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开启了对江南水利工程的视察之旅。
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河道徐徐前行,一路上,微风轻拂,撩动着两岸绿树的枝叶,绿树摇曳生姿。
终于,众人抵达了水利枢纽之处。只见那堤坝高耸雄伟,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天堑,稳稳地横亘在江河之间。
袁威趋步上前,揖手恭敬地说道:“陛下,此堤坝刚刚竣工。今日恰好是防洪开闸之期,臣斗胆以为,不如趁此良机,让陛下亲观其效。”
昭文帝微微颔首,沉声道:“如此,便开始吧。”
阿应在一旁看着,神色认真,目光中透着期待。
“开闸放水!”
随着一位官员的高呼,数位身强力壮的士卒齐心协力转动绞盘,巨大而沉重的闸门缓缓升起。
起初,只是细微的水流从闸门的缝隙中渗出,发出清脆的滴答声。渐渐地,缝隙越来越大,奔腾的江水如脱缰的野马般汹涌而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叹声,随行的官员中,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昭文帝目光盯着水流走势,阿应也紧紧跟随昭文帝的目光,神情专注。
江水沿着预设的宽阔渠道奔腾而下,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如巨龙翻滚,气势磅礴。但那堤坝坚如磐石,稳稳地承受着水流的巨大冲击,没有丝毫晃动与颤抖。
灌溉农田的沟渠纵横交错,如同大地的血脉,源源不断地为农田输送着生命之水。
水流沿着预设的渠道奔腾而下,如同大地的血脉,源源不断地流向广袤的农田。只见原本干涸的土地瞬间被滋润,干裂的缝隙迅速被填满,田中的禾苗在水流的滋养下愈发青翠,
袁威示意负责水利的官员上前汇报。
该官员额头上布满汗珠,紧张而又急切地说道:“陛下,您看,这水流虽湍急,但堤坝岿然不动。我们在设计时精心计算了水流的冲击力,采用了坚固的石料和巧妙的结构,即便面对更汹涌的洪水,也能确保安然无恙。”
昭文帝望着滔滔江水和稳如泰山的堤坝,紧绷的面容渐渐舒缓,露出满意的笑容,对阿应说道:“阿应,你且看,这水利工程关乎民生社稷,需用心规划,精心建造,方能保百姓安宁。”
阿应拱手应道:“阿耶教诲,孩儿谨记。日后孩儿定当以民为本,重视此类工程。”
昭文帝点头,而后说道:“此工程甚合朕意,尔等用心良苦,当重重有赏。但日后仍需时刻警惕,精心维护,不可有丝毫懈怠,务必保江南百姓岁岁平安。”
众官员齐齐跪地,山呼:“谨遵陛下旨意!”
“陛下放心,臣已安排,这堤坝每隔数月便会有专人检查修缮,确保其稳固如山。”
昭文帝微微点头,随后又听取了官员介绍的一系列创新的水利管理措施,时而沉思,时而露出赞许的神色。
接着,昭文帝深入田间地头,亲自询问百姓灌溉是否便利。一位老农放下手中的锄头,满脸笑容地说道:“陛下,有了这水利,咱种地可轻松多了,再也不怕干旱啦。”昭文帝微笑着倾听,不时点头。
一路上,昭文帝认真倾听着各方意见,或点头表示认同,或皱眉陷入思考。心中对江南水利的规划也愈发清晰,仿佛一幅宏伟的蓝图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
视察完水利后,王怀恩匆匆进别馆正殿,躬身行礼道:“陛下,朱利为求见。”
昭文帝轻笑一声,悠悠放下手里的瓷杯,那杯沿还氤氲着丝丝热气。
他漫不经心地说道:“倒是着急,罢了,宣他进来。”
“是!”王怀恩应下,转身快步而出。
不多时,朱利为被引入正殿。他身着干劲利落的华丽锦袍,衣袂飘飘间绣纹若隐若现,尽显奢华。步伐匆匆却不失稳重,每一步都似经过精心丈量。
见到昭文帝,立刻跪地行礼,额头触地,声音洪亮:“草民朱利为,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昭文帝微微抬手:“平身吧。”
“谢陛下!”
朱利为起身,恭谨垂首地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额头上还隐约可见方才跪地时留下的浅痕。
昭文帝目光扫过朱利为,轻抿一口茶,缓缓开口道:“听闻你欲面见朕,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