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家书风波
QQ2025-07-23 12:176,622

洪武十二年,大明王朝表面上依旧维持着繁华昌盛的景象,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在权力的漩涡中明争暗斗。沈敬言身为刑部主事,深陷于这复杂的局势之中,被卷入了一场与胡惟庸相关的惊天阴谋。

这一日,沈府内一片寂静。沈敬言的妻子柳氏,坐在房中,手中紧握着一封家书,脸上满是忧虑与恐惧。她与沈敬言成婚多年,深知丈夫刚正不阿的性格,也明白他此次追查盐引案,已触动了胡惟庸的利益,招来极大的麻烦。

柳氏是胡惟庸的远亲,这本是她身份的一种荣耀,却不想如今成为了沉重的负担。娘家来信中那字字句句,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她的心。信中直言,胡相爷让她劝沈敬言收手,否则柳家上下老小都将难保。想到家中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弟妹,柳氏不禁泪如雨下。

傍晚时分,沈敬言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他刚踏入家门,便察觉到气氛的异样。走进内室,只见柳氏双眼红肿,手中紧攥着那封信,见到他回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地哀求道:“敬言,为了明玥,别查了。胡相爷权势滔天,我们斗不过他啊。柳家几百口人的性命,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你若继续追查下去,我们一家都将万劫不复。”

沈敬言心中一震,他扶起柳氏,拿过那封信,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深知胡惟庸此举是在威胁自己,试图让他放弃对盐引案的追查。然而,沈敬言岂是轻易屈服之人,他的心中,有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对真相的不懈探寻。

夜深人静,沈敬言独自坐在书房之中,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在墙上拉得老长。他的面前,摆放着父亲被贬前写给他的信,信中的字句依旧清晰:“为吏者,宁守死法,不随浊流。”父亲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因弹劾胡惟庸而被贬至凤阳务农,却从未有过丝毫后悔。父亲的教诲,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时刻指引着沈敬言前行的方向。

沈敬言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信纸,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聚宝门浮尸案中死去的漕运司小吏周顺,想到了那些因盐引被挪用而受苦的百姓,想到了云南戍边因军粮克扣而蒙冤的士兵。他深知,若此时放弃,这些冤屈将永远无法昭雪,胡惟庸的阴谋将继续得逞,大明的江山社稷也将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我不能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也要为正义而战。”沈敬言暗自下定决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

他起身,走到书架前,翻开那本《大明律》。这本律法,是他心中的信仰,是他维护正义的武器。他将在苏州查田所获得的证据,小心翼翼地抄录了一份,藏在了《大明律》的夹层之中。他知道,这些证据是揭开胡惟庸阴谋的关键,必须妥善保管。

与此同时,在锦衣卫的驻地,秦武正恭敬地向蒋瓛汇报沈敬言的动向。秦武身着锦衣卫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神情严肃。他详细地讲述了沈敬言家中发生的事情,以及沈敬言深夜在书房的举动。

蒋瓛坐在太师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说道:“胡党要动他,我们就看着。沈敬言这个倔脾气,肯定不会轻易罢手。等他快死时,再‘救’他一次,他才会真正听话,为我们所用。”蒋瓛心中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试图利用沈敬言与胡惟庸之间的矛盾,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秦武微微皱眉,他对蒋瓛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在这段时间的调查中,秦武逐渐对案件的真相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他开始怀疑胡惟庸在背后的所作所为,也对自己一直以来盲目听从蒋瓛的命令产生了一丝动摇。然而,身为锦衣卫百户,他深知自己的职责,不敢违抗蒋瓛的命令,只能默默将这些想法埋在心底。

“是,属下明白。”秦武低头应道,心中却五味杂陈。

而在回春堂内,医女苏婉正忙碌地为病患诊治。她的心中,同样牵挂着沈敬言的安危。自从卷入盐引案以来,苏婉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直在暗中帮助沈敬言。她深知沈敬言所面临的危险,也敬佩他的正直与执着。

“阿秀,你去打听一下沈大人的情况,看看他是否安好。”苏婉对身旁的侍女阿秀说道。阿秀虽曾是胡府旧仆,但自从跟随苏婉以来,被她的善良和正义所打动,早已真心实意地为苏婉做事。

“是,小姐。”阿秀应了一声,便匆匆出门而去。

苏婉看着阿秀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沈敬言能够平安无事。她深知,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沈敬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自己能做的,便是尽最大的努力,为他提供帮助。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中,每个人都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风暴之中。沈敬言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威胁所动;秦武在忠诚与正义之间徘徊,内心充满了挣扎;苏婉则在暗中默默支持,为正义的天平增添一份力量。而胡惟庸,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一切,准备随时发动致命的一击。

沈敬言深知,接下来的道路将更加艰难,但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他也要为了真相和正义,奋勇前行。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终有一天能够冲破黑暗,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这漫长的黑夜里,沈敬言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凝视着那本藏有证据的《大明律》。他的思绪飘得很远,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想到了那些受苦的百姓,想到了大明的未来。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的退缩。

“父亲,您放心,孩儿定不会让您失望,定要将这黑暗的幕布撕开,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沈敬言轻声说道,仿佛是在向父亲承诺,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此时,窗外的风声愈发猛烈,吹得窗户纸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沧桑与无奈。然而,沈敬言的心中却无比坚定,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他无怨无悔。

而在京城的另一处,胡惟庸正坐在相府的密室之中,脸色阴沉。他得知沈敬言并未因柳氏的劝说而放弃追查,心中的杀意愈发浓烈。

“这个沈敬言,真是不知死活。看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是不会罢休的。”胡惟庸咬牙切齿地说道。他身旁的管家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老爷,那我们该怎么办?”管家战战兢兢地问道。

胡惟庸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说道:“找几个身手好的死士,暗中盯着沈敬言。找个合适的机会,将他除掉。记住,一定要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办。”管家连忙应道,转身匆匆离去。

胡惟庸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心中谋划着下一步的计划。他深知,沈敬言的存在,已经对他的计划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若不尽快除掉他,自己的阴谋很可能会败露。

与此同时,在南京的街头巷尾,一场无形的风暴正悄然降临。百姓们依旧过着平淡的生活,却不知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秦武从锦衣卫驻地出来后,独自一人走在街头。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是锦衣卫百户,肩负着维护朝廷稳定的职责,应该听从蒋瓛的命令;另一方面,他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胡惟庸的种种恶行,对沈敬言的坚持也产生了一丝敬佩之情。

“难道为了所谓的命令,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胡惟庸这样的奸臣为非作歹吗?”秦武暗自思索着,脚步也变得愈发沉重。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而在沈府,柳氏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既担心丈夫的安危,又害怕柳家因此遭受灭顶之灾。泪水再次浸湿了她的枕头,她不知道这场噩梦何时才能结束。

“敬言,你为何如此固执?难道我们一家人的性命,还比不上你所谓的正义吗?”柳氏轻声哭泣着,心中充满了无奈。

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各方势力都在暗中涌动。沈敬言、秦武、苏婉、柳氏、胡惟庸,他们如同棋盘上的棋子,被命运的丝线牵引着,走向未知的结局。而这场权力与正义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沈敬言在书房中,再次打开那本《大明律》,仔细地看着藏在夹层中的证据。他深知,这些证据是他与胡惟庸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他为正义而战的希望所在。

“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要将胡惟庸的罪行公之于众,还大明一个公道。”沈敬言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激烈,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一切挑战。

此时,天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然而,对于沈敬言和这个风云变幻的大明王朝来说,这或许只是黑暗前的最后一丝曙光。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他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而沈敬言能否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坚守正义,揭开真相,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沈敬言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他仿佛看到了那些受苦的百姓,看到了父亲那坚定的目光,也看到了大明王朝的未来。他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发誓,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了正义,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在这个充满权谋与斗争的时代,沈敬言如同一位孤独的勇士,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的心中,有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对真相的不懈探寻。而他的每一步,都将影响着大明王朝的命运。

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京城的大街小巷逐渐热闹起来。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沈敬言、秦武、苏婉、柳氏、胡惟庸,他们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和信念,在这个风云变幻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结局,又将何去何从,无人知晓。

沈敬言回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他知道,自己的道路还很漫长,但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正义,终有一天能够战胜黑暗,迎来光明。

在这漫长的斗争中,沈敬言并非孤立无援。苏婉在回春堂中,继续为他收集着各种线索;秦武虽然身处锦衣卫,但内心的天平已经逐渐向正义倾斜;而沐春,作为西平侯世子,也在暗中关注着局势的发展,随时准备为沈敬言提供帮助。

然而,胡惟庸的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扳倒他谈何容易。他在朝中党羽众多,上至六部官员,下至地方小吏,都有他的眼线。沈敬言每前进一步,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但沈敬言并没有退缩,他如同一只无畏的雄鹰,在暴风雨中勇敢地翱翔。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恩怨,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未来。

“哪怕粉身碎骨,我也要为正义而战。”沈敬言握紧了拳头,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残酷,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一切挑战。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沈敬言的命运如同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但他的精神,却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而这场权力与正义的较量,也将继续下去,直到真相大白于天下。

沈敬言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着。他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揭开胡惟庸的阴谋,还大明一个太平盛世。而他的故事,也将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愈发紧张。胡惟庸的死士已经开始行动,他们如同鬼魅一般,在沈府周围徘徊,寻找着下手的机会。而沈敬言,却对此一无所知,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案件的调查之中。

在这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沈敬言能否化险为夷,成功揭开胡惟庸的阴谋?秦武又将何去何从,是继续听从蒋瓛的命令,还是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苏婉和沐春又会如何帮助沈敬言?一切的一切,都如同迷雾一般,笼罩着这个古老的王朝。而故事,也将继续在这充满悬疑与惊悚的氛围中,缓缓展开。

沈敬言在书房中忙碌着,整理着手中的证据。他的眼神专注,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吹灭了书桌上的蜡烛,房间顿时陷入了黑暗之中。沈敬言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毛笔,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谁?”沈敬言低声喝道,声音在寂静的房间中回荡。然而,并没有人回应他。沈敬言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摸索着走到窗前,想要看看外面的情况。就在这时,一道黑影突然从窗外闪过,沈敬言心中一紧,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被敌人盯上了。

“看来,胡惟庸已经开始动手了。”沈敬言暗自思忖道。他深知,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不能慌乱。他悄悄地回到书桌前,拿起藏在《大明律》夹层中的证据,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他知道,这些证据是他的命根子,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入敌人的手中。

而在沈府的屋顶上,几个黑影正静静地潜伏着。他们身着黑色夜行衣,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双冰冷的眼睛。他们是胡惟庸派来的死士,奉命取沈敬言的性命。

“一会儿听我命令,一起动手,务必一击必杀。”为首的死士低声说道,声音冰冷而无情。其他死士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他们如同饥饿的狼,等待着最佳的时机,向沈敬言发动致命的一击。

沈敬言在房间中,思考着应对之策。他知道,自己身处险境,必须想办法逃脱。他悄悄地打开房门,朝着院子里走去。然而,他刚走出房门,就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杀意扑面而来。他心中一惊,连忙侧身躲避,只见一把利刃从他的身边划过,险些刺中他。

“果然有埋伏。”沈敬言心中暗叫不好。他迅速抽出腰间的佩剑,与来袭的死士展开了搏斗。黑暗中,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此起彼伏。沈敬言虽然武艺不弱,但面对几个训练有素的死士,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难道我今天就要命丧于此了吗?”沈敬言心中闪过一丝绝望。但他很快又振作起来,他想到了自己的使命,想到了那些受苦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不,我不能死,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沈敬言怒吼一声,挥舞着佩剑,拼命抵抗着死士的攻击。然而,死士们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沈敬言身上也多处受伤。

就在沈敬言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大喝:“住手!” 死士们一愣,转头望去,只见秦武带着一群锦衣卫赶到了。秦武手中挥舞着绣春刀,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

“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在沈府行凶!”秦武大声喝道。死士们见势不妙,想要逃跑。然而,秦武等人早已将他们团团围住,死士们插翅难逃。

“秦百户,你……”沈敬言看到秦武,心中既惊讶又感激。他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秦武会出手相助。

“沈大人,先别说话,这些人交给我们。”秦武说道。随后,他带着锦衣卫与死士们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一番激战,死士们全部被制服。

“秦百户,多谢你出手相救。”沈敬言感激地说道。

秦武笑了笑,说道:“沈大人客气了。我也是看不惯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胡惟庸如此胆大妄为,竟敢派人刺杀朝廷命官,实在是罪不可赦。”

沈敬言点了点头,说道:“秦百户,看来你已经看清了胡惟庸的真面目。”

秦武叹了口气,说道:“沈大人,实不相瞒,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胡惟庸的种种恶行。我不能再助纣为虐,我要站在正义的一边,与你一起揭开胡惟庸的阴谋。”

沈敬言听后,心中大喜,说道:“秦百户,有你相助,我们成功的机会就更大了。”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然而,他们也深知,胡惟庸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正义,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们将携手并肩,共同迎接一切挑战。

而此时,在相府中胡惟庸得知刺杀失败,气得将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怒喝道:“一群废物!连个沈敬言都对付不了!”管家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出声。胡惟庸来回踱步,思索着下一步对策,他深知沈敬言不死,自己的计划始终存在隐患。

沈敬言家中,秦武看着受伤的沈敬言,说道:“沈大人,胡惟庸此次刺杀不成,必定还会有后续动作,您务必小心。”沈敬言点点头,眼神坚定:“我不会退缩,只是连累秦百户了,此事若被蒋瓛知晓……”秦武微微一笑:“沈大人放心,我既然选择站在正义这边,就已做好准备。”

沈敬言感激地看着秦武,随后想起一事,说道:“此次多亏秦百户,但不知秦百户为何突然改变心意?”秦武神色凝重:“在调查中,我看到了诸多无辜之人受苦,也察觉到胡惟庸的野心。我身为锦衣卫,不能助纣为虐。而且,蒋瓛让我等看着您送死再出手,如此行径,我实在无法认同。”

沈敬言沉思片刻,道:“如今你我携手,需更加谨慎。胡惟庸势力庞大,我们要从长计议。”秦武表示赞同:“不错,我们先将今晚之事保密,避免打草惊蛇。我在锦衣卫中也会留意蒋瓛动向。”

沈敬言妻子柳氏听闻动静赶来,看到受伤的沈敬言,又惊又怕。沈敬言安慰道:“娘子放心,我没事。你看,秦百户已与我站在一起,我们定会度过难关。”柳氏看着秦武,眼中满是感激:“多谢秦百户救命之恩,只是这往后……”秦武说道:“夫人不必担忧,我与沈大人定会小心行事。”

待柳氏离开,沈敬言与秦武继续商讨。沈敬言拿出藏在《大明律》夹层的证据,说道:“这些证据是我们扳倒胡惟庸的关键,但仅凭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找到更多铁证。”秦武思索道:“沈大人,苏姑娘或许能帮上忙,她在医馆接触的人多,说不定能获取新线索。”

沈敬言点头:“你说得对,明日我便去找她。还有沐春世子,他在云南知悉军粮之事,我们也需与他商议,共同寻找胡惟庸罪证。”秦武应道:“一切听沈大人安排,只是行事时需万分小心,胡惟庸必定会加强防范。”

沈敬言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心中暗暗发誓:“胡惟庸,你的恶行定会大白于天下,我定要还大明一个公道。”秦武握紧拳头:“沈大人,我与您共进退。”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沈敬言与秦武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准备迎接与胡惟庸更为激烈的斗争,为揭开真相、捍卫正义全力以赴。

继续阅读:第14章 回春堂遇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洪武暗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