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年根第一次北上述职
禾帆子2025-08-19 10:193,070

  查理和布朗原本输了比赛,可听到甘林提出销轮计算器,和算盘的原理结合,来发明一种全新的计算工具时,他们两人的眼中又泛出了光彩。

  伍廷玉也十分好奇,睁着一双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甘林。

  甘林笑着对他们说:“往后我们若是交易量增加,计算效率必须要提高,这就需要更多的研发人员参与进来。若是能研制出一台差分机,那就厉害了!”

  “差分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布朗若有所思地说道。

  “你们可以将这件事放在心里,以后若是遇到合适的人,就提出资助他。对了,有机会可以去法国的纺织工厂里,找找这样的人才。”甘林笑着说。

  他说的这个人,就是差分机的发明人,法国的数学家巴贝奇,但他现在,仍然只是一个18岁的少年。

  查理将桌子上的东西都收了起来,脸上又恢复了他平时那种古井脸,对甘林说:“既然这样,我们明天就去买一件中式马褂穿上,另外,这位小朋友,我们愿意让他加入我们的团队。”

  “还有莎乐茜,是时候让她回来了!”布朗低声说。

  “没错。她应该回来了!”查理也点点头。

  甘林点点头:“距离年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能否凑足50万两白银,就要看各位的了。”

  查理说:“虽然我答应穿中式服装,但这种不按照规矩出钱的事情,请恕我无法认同。”

  “那你们就在这段时间内,整理出一套规矩,然后让莎乐茜和伍廷玉,将这些规矩都教给那些客户就是了。”甘林笑笑。

  甘林最头疼的金钱问题,在少年伍廷玉的帮助下,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没过一个月,莎乐茜提出的理财方案,以及她如阳光一般的笑容,专业的理财知识,让每个来到银行的客人都好评如潮。

  广东十三行的大商人们,听说这里的储蓄政策之后,也派了不少人过来这里投资,在证交所旁边建立了办事处。原本冷冷清清的金融街,慢慢人气越来越旺,四周空置的房屋,也开始有多家店铺进驻,这些店铺都很简陋,但人气很旺,锦绣城证交所每天的成交量,也开始慢慢增加。

  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港通商,从外面进来的货物,就必须要通过广州,再转到锦绣城这里。所以,甘林写信给伍秉鉴,让他帮助动员其他商会一起,给锦绣城开辟特殊通道,让所有锦绣城的货物,可以用最快的时间运进来。这大大刺激了证交所的交易量,也让很多的华商、洋商们嗅到了商机。

  欧华航运公司,因为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及时调整了运输方案,他们从英国运出大批的工业产品,漂洋过海来到新大陆,换成各种各样的工业原材料,又从新大陆南端穿过麦哲伦海峡,越过广袤的太平洋,抵达广州十三行,再经过十三行的特殊通道,源源不断地运进了锦绣城甘林的工厂里。

  这些船又从广州出发,满载着各种各样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又绕过非洲的好望角,一路运到英国的伦敦,再从伦敦,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白的黑的,分别运往处于封锁中的欧洲大陆,从而获得极高的利润。

  英国伦敦金融城里,内森·罗斯柴尔德先生,也一直与甘林保持着通信,1809年年底,内森在听完了欧华航运的年度汇报之后,笑着将人送了出去,之后,他屏蔽了屋里所有的人,这才打开一道暗门。

  “大长老先生,您可以出来了。”内森恭恭敬敬地朝里面鞠了一躬。

  一股沙哑的金属声音响起,里面走出一个带着面具,一身红色长袍,手里拿着一根金属长杖的人,正是石匠工会的大长老。在月光社的聚会上,他曾经亲耳聆听过甘林和众人的辩论。

  “马修长老做得很好!”大长老低声说道,“是时候改变我们的计划了,内森。”

  内森点点头:“剪羊毛之前,我们要先养羊毛。马修那边距离这里很远,中间环节太多,真要实施起来,有很多不便啊。”

  大长老摇摇头:“东方早就有我们的人,那个沙逊家族……”

  内森笑笑:“明白,果然一切都逃不出‘他’的手心。”

  大长老手里的长杖,猛地砸在地上:“和马修联手,不惜一切手段,把东印度公司搞掉!”

  “明白。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干预东方的航路运输,不再有中间商阻挠了。”内森笑道,“我这就给沙逊先生写信。”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1809年年底。甘林正在屋子里写密折,手边放着一张五十万两白银的银票。在银行众人的合伙努力下,第一年最后两个月,第一银行的存款量,一下子上涨了300%。

  这下不仅50万两白银的问题有了着落,各路的商人们纷至沓来,又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的投资,这些投资又被银行一一分配到城市建设的诸多单位下面,整个港岛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甘林写好密折,就收拾起行装。第二天一早,他就穿上一身便衣,搭乘一条北上的商船,前往京城述职。做了一年的官,他还是不习惯风风光光地讲排场出行,这也与自己石匠工会的身份有关。

  当时的封疆大吏们,每一到三年,都会去京城述职,甘林到达锦绣城头一年,皇上特旨,让他尽快进京汇报工程进展。他不敢怠慢,找了一条北上苏州府的快船,准备到苏州以后,再另找去天津的船。

  这条商船上,载满了各种从十三行运出的洋货,准备到苏州转手卖掉。甘林独自一人坐在船后面,谁都不和谁说话,船上的水手们,有的过来搭话,甘林就和他们闲聊,但是关于锦绣城的所有内容,他都一字不说。

  就这样,经过近一周的航行,小船抵达了长江的入海口附近,这时的上海,还仍然是一个小渔村而已,只是借着长江出海口的名头,有一个中转的补给港。

  小船驶过吴淞口,进入长江内河,没过多久,就来到了苏州城外的码头上。

  甘林交给船东10两银子船资,然后就拎着行李下了船。在码头上转悠,寻找北上的船只。

  苏州是长江下游一个重要的港口,因此码头上人来人往,甘林走在人群中间,听着这些人嘴巴里冒出的吴侬软语,感慨万千。

  “这里人讲话可真是……酥到骨子里了,怪不得历代皇帝,都愿意下江南……”甘林暗自嘀咕。

  他想到了在北京城里,孤孤单单过世的楚渺,她讲话的口音,就和这里的人非常相似。

  正在甘林在码头上溜达时,突然,不远处跑过来一个披头散发,背着一口大刀的壮汉,后面跟着几个卒兵,手里拿着长枪大刀,正在追赶他。

  码头的人群中起了一阵骚动,众人纷纷吓得往两边逃去,甘林也急忙站在一边,眼看这个大汉从自己身边跑了过去,突然,他觉得这个人的背影特别眼熟。

  “这人怎么那么像……”还没等甘林说完,几个追逐的士兵,就一把将甘林推开。

  “捕快捉人哉!弗好挡路!!”一个人没好气地朝甘林甩下一句,就急匆匆地继续朝前追。

  甘林有点生气,又觉得那大汉背影很熟悉,于是他就跟着那几个捕快,小跑着追了过去。

  大汉跑到海边,几个码头工人吓得不轻,纷纷四散逃跑,大汉猛地跳上了一条船,拔出大刀就朝绑在码头的缆绳砍去。

  “弗能让伊跑脱!给我上啦!”捕快头目大喊道,几个人举枪就朝那大汉刺去,大汉见状,急忙收刀抵挡,小船微微一晃,他没站稳,脚下一滑,就摔在了甲板上。

  几个士兵一拥而上,大汉只得往船头跑,没跑几步,就被士兵们团团围在船头,动弹不得。江上的风,吹起那大汉的头发,露出了里面那张坚毅却惊慌的脸。

  “梅林!放下手里个刀,乖乖跟我侪回府衙,侬可以少吃点苦头!”那个捕头大喊道。

  跟在后面的甘林吃了一惊,这不是裴家商队的管事么?他不陪着裴燕跑商,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他想要上去问问情况,可这群士兵,早就把梅林给围了个水泄不通,一迭声地让他放下武器。

  梅林左右看看,见自己已经没法逃脱了,他‘呸’地吐了口唾沫,暗骂了一句,抬手将大刀就朝对面的捕头脸上丢了过去。

  “哎呀!”捕头大叫一声,急忙躲闪,四周的捕快也吃了一惊,待要冲上去时,梅林转头,一头扎进了水里。

  那个捕头急急忙忙地喊道:“快点给我沿着河埠头搜,这趟再捉勿到这个人,侬回去要掉脑袋啦!”

  几个捕快,立刻分头沿着河岸跑开了去,码头上的骚动,很快也就平息下来,各人又恢复了忙碌的节奏。

  可甘林心中却是一堆问号,明明之前在京城分开的时候,裴燕和梅林是骑着马走的,可如今梅林却被人到处追捕,难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那裴燕呢?裴燕如何了?

继续阅读:第258章:裴家往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05:师夷长技以图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