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金属梅兰竹菊
禾帆子2025-08-19 10:093,035

  众人讨论的话题,渐渐从梅兰竹菊,转移到了国家大事上面,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的白莲教起义,民生疾苦,官府各种的不作为,众人一个个愤慨不已,扼腕叹息。

  甘林见原本活泼快乐的氛围,突然变得沉默,他明白,这是快要讨论到核心问题之上了。他清清嗓子,对大家说:

  “诸位诗社同道们,刚才的飞花令,我们取了梅兰竹菊四字对令。我这里呢,按照这个梅兰竹菊的思路,构思了一个‘金属梅兰竹菊’,各位想不想听听?”

  众人一下子来了兴致,听说过植物梅兰竹菊,可大家伙从来都没听说过还有什么‘金属梅兰竹菊’,大家纷纷凑到甘林身边,问他这里头具体是个什么意思。

  甘林站起身,从林则徐手里拿过一把折扇,走到众人中间,‘啪!’地一声,折扇打开,这就走着了:

  “所谓金属梅兰竹菊,原本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都是大家日常可以看到的金属,在下瞎编乱造,众人听个乐呵就好!”

  大家都屏住气息,认真聆听。

  “所谓‘梅金’,乃是一种被称为‘铝’的金属。此物质轻,高强度、耐腐蚀,大自然当中含量丰富,用途广泛。而炼铝的过程既复杂又困难,想要提炼出纯铝,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意志。正合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的坚韧精神。”

  “所谓‘兰金’,乃是我们日常所见的贵金属‘银’。兰花清雅脱俗、味道幽香而被誉为花中君子。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纹银,光泽优雅,品相尊贵,正好与美丽的兰花相对应。各位觉得我讲得是与不是?”

  “好!”邓廷桢首先鼓起掌来,众人一看,也跟着一起鼓掌。甘林急忙向众人抱拳行礼,然后又继续说道:

  “所谓‘竹金’,也是我们日常看到的一种金属‘铁’。竹子代表坚韧与节操。而铁的硬度与强度都非常好,是各种制造业的基础材料,并且,正如竹子的产量丰富,大自然当中的铁,含量也非常巨大,而且用途广泛。我觉得,能与‘竹’相配的,惟有‘铁’而已。”

  大家又是一阵点头。

  “所谓‘菊金’,乃是‘铜’。菊花傲骨凌霜、色彩斑斓。铜质地坚硬,色彩鲜艳,是制作各种工艺品的必备原料,而且,将铜与锡、锌、铅等一同冶炼的话,还会冶炼出堪比黄金的青铜来。如此色彩鲜艳的金属,正好与颜色丰富多彩的‘菊花’相得益彰!”

  “好!好好!卓润兄高见!我等佩服!”这次是林则徐率先鼓起掌来。大家也跟着一起鼓掌。

  “在下略懂一些冶金生产的知识,胡乱瞎诌几句罢了,比不得各位才高八斗。”甘林谦虚地回道,同时也在偷偷地观察众人的反应。

  没想到旁边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徐继畲,突然来了一句:

  “卓润兄此番言论,让在下大开眼界,听说卓润兄曾在英吉利国生活有年,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那边的风土人情?”

  甘林一看,这个少年的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子不输成年人的气场,他的这个问题,一下子把众人的好奇心都勾了起来。他呵呵一笑,赞赏地看了一眼这个后世写出《瀛寰志略》的大才。

  “这个问题……在座各位,还有谁想听?在下怕是一说,会破坏气氛。”甘林故意又问了一句。自古我华夏向来对洋人都知之甚少,所以他略有担心。

  “卓润先生言重了!治学之道,讲求‘经世致用’,吾等寒窗苦读,乃是寻求治国安邦之道,务当世之务,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此乃正道也!方今我大清,与洋人交流日甚,可朝廷却丝毫不懂得顺应时代潮流,反而推行闭关锁国之策。如今有一从西洋回来的诗客,岂可轻易放过?”说完,他就捋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

  甘林一看,这人正是陶澍,陶子霖。他是湖南人,专研经世致用之道,他的思想影响了后面一大片人,包括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康有为、甚至毛爷爷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陶澍的一番话,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的一致喝彩。大家纷纷点头,让甘林继续说下去。

  “既是如此,那在下斗胆说上几句。”甘林略一思索,一拍扇子,张口就来。

  蒸汽机声动地来,织轮飞转日夜开。

  铁厂炉火照千里,煤城烟囱入云怀。

  战舰炮火轰天阙,货船珍宝四海来。

  工业辉煌耀世界,强国雄姿令人猜。

  甘林描绘的这番工业化的景象,在他们的眼中,恍若天方夜谭,云里梦里一般,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呆呆地坐在位置上,半天都不出声,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凝重。

  只有徐继畲少年无畏,紧接着又冒出一句:“那卓润先生以为,我国若是与洋人对抗,胜算有多少?”

  “一成不到!”甘林实话实说,“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军事上,都会被对方碾压。”

  这时,就连老成如陶澍、邓廷桢,都有些坐不住了。陶澍更是脸上憋得通红,刚才是自己劝甘林发言的,可谁曾想,事情却变成了这样。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姚莹,终于开口了:“常言道:事分阴阳,物极必反。天下之事,无绝对的强大或弱小。岂不闻老子曰‘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么?依在下之见,刚者必有其弱,柔者必有其强。以我之强,克敌之弱,胜算岂不能增大一分?”

  众人又纷纷点头,甘林也赞许地看了姚莹一眼,之后才说道:“石甫兄大才!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泱泱华夏,人才济济,所长者,在于人口众多,文化丰富,潜力巨大。所短者,乃是‘器’之落后而已。”

  “哦?”众人又是一愣。

  “我华夏人口虽众,却精研器者少,而精研器者,又无法获取相应的地位和条件。为何如此?皆是因为‘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所致。读书固然重要,但其他行当,就是下品么?以在下之浅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士农工商,各得其所,天下百姓,一视同仁。位高责任重,多得者多担。使‘耕者有其田,产者有其市,工者有其所,研者有其求。’进而使我华夏国富民强,在世界列强之中,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甘林将曾经在‘月光社’里辩论的内容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发展,这也是他一直思考,追求的目标,既不否认读书的重要,同时又强调了其他行当也很重要。众人听了,也纷纷点头。

  邓廷桢嘴角含笑,端起一杯茶呷了一口:“甘先生大才,邓某佩服。然我大清现行制度所限,甘先生的志向,恐怕难以实现哪!”

  “洋人的物事,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前朝有本奇书,叫《天工开物》,里面介绍了很多东西,而洋人,无非是将里面的内容加以细化,投入资金研究,规模化、集群化而已。说起来,我们才是洋人的老师啊。”甘林呵呵一笑。他的云淡风轻,又让这些觉得洋人技术高深莫测的众人,受到了强烈的暴击。

  “建国之基,当发端于心,除旧迎新,必起始于思。若是思想改变,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甘林连着甩出一大串朗朗上口的句子,猛地收起折扇,指着天边说道。

  “范文正公(范仲淹)曾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天下大势,虽国泰民安,却暗流涌动。正是我等华夏英雄儿女,一展其才之际。天下英雄出我辈,强国救世,舍我其谁?”

  邓廷桢深受感动,眼中泛出了熊熊烈火,他刚正不阿、正气凛然地一拍桌子,激动地说道。

  “强国救世,舍我其谁!”

  众人同声应和,小屋里立时就充满了一腔报国的豪情。

  甘林心下暗暗感恩,这群年轻人,才是自己最应该倚重的对象,将来的变革,就是要靠他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甘林仰天大笑。

  “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甘林突然觉得胃口大开,立刻唤来店小二,掏出一锭纹银,让他给众人买几只上好的烤鸭子,还有一些下酒的酱菜去。这群少年,原本也没什么收入,邓廷桢等人,收入也十分微薄。所以甘林也不多问,直接就大包大揽下来。

  不多时,五只香喷喷的烤鸭,还有严嵩亲笔题词的‘六必居’酱菜馆的上好配菜,合着京城里的老字号桂花酒,都一一端了上来,瑞云茶社的咏梅间里,传出阵阵爽朗的大笑声,直到夜深。

继续阅读:第198章:似是故人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05:师夷长技以图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