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我温庭晚比慕如初、比梁丘雅音、比什么轻罗,都要有资格做这个女帝!她们当中谁有我这样,掌握了四国政要的秘密?
脑瓜子一旦开窍,温庭晚的思路就瞬间通畅。无需再将轻柔的话一点点的前后回想,最最重要的一句话,弹指间便清晰的呈现在脑海……
千古女帝,将葬送赫连家族的皇位。这一点在赫连双子中,早已不是秘密!
说明什么?
不只是赫连宸,赫连骁也想除掉他们哥俩眼中的“女魔头”!
而曾在木兰,那货就扬言要杀昭月……
最关键,从一开始高匪就对我温庭晚没啥好脸色;而长辞,却在我跟赫连骁之间周旋,在保我……
以上这些,统统说明了什么?
哈哈,原来千古女帝,竟是我昭月!!
昭月女帝,这名儿不错!
思及此,某女已止不住脸上的洋洋得意,尽管她压根没想好要不要去做这个“千古女帝”;如要做,那又该如何一步步的实施?
一切都来不及去细想,她总得为这个小庆幸而稍稍得意一下吧?
至于面前的轻柔,就算再蠢再笨,也看得出温庭晚的这幅表情意味着什么。故此刻,她彻底慌了神,不知该怎么应对,只得上前连连附和道:
“对啊对啊!便宜了外人,对公主您自己也不好啊!”
只能这样拙劣的继续误导了。
温庭晚却只感好笑……
轻柔啊轻柔,就凭你,也想误导本宫?
心里如是嘲笑,面上却瞬间换了幅做派……
“嗯,你所言极是!”
收起得意,温庭晚倏然皱眉,一副很严肃紧张的表情。继而拍拍轻柔的肩,故作沉重的点头,
“本宫定会,好好考虑!”
“……”轻柔却愣住不敢接话,以她的城府功底,断是分辨不出温庭晚有没有在伪装。
且,公主在说完后,已俨然一副忧伤茫然之态,秀眉蹙得很紧:
“放心,本宫不会让赫连双子内斗。因为这对我木兰,没半点好处!”
最后这句话,温庭晚的忧伤茫然纠结非常真实。若自己就是那个千古女帝,将来一统四国,必定会跟所有人站到对立面:赫连骁、温松谱、绿翘、苏孟德、陈仓……等等!
到那时,也许唯有长辞在身边支持她!
毕竟长亭树杈那晚,长辞说过一句话——我的女皇,唯你是从。当时她还不解这话的意义,此时再回想,原是长辞有更深层次的暗示啊!
可这样的未来,她能面对吗?
与所有人为敌,且不说赫连骁与苏孟德,也不谈丫头绿翘,单说老父亲温松谱和知己陈仓……她怎舍得去跟他们对立?
重活一世不易,要珍惜身边的真心人。这一路走来,谁能有陈仓对她掏心掏肺?赫连骁和长辞,也许都不及……
直到这一刻,温庭晚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千古女帝”要不要去做。故表现出来的真实沉重感,完美将轻柔蒙骗。
小丫鬟深深松了口气,认为公主已成功被她带偏。只要接下来的一路上,自己伴在公主身边不利半步、做她最亲信的人,轻柔很有信心能稳住她,不让她“搞事”。
却不知此刻温庭晚心里想的是,不管“千古女帝”这未卜先知是否靠谱,轻柔都是她要稳住的关键人物。毕竟此女知道她了解太多,关于赫连宸偷帝位,关于轻罗的动向,关于蜀国雅音……
不管将来“搞不搞事”,自己都得装疯卖傻,装作对这一切皆蒙在鼓里。而轻柔一旦向赫连宸告密,对她来说无疑将是一场浩劫,什么时候被赫连宸秘密除掉了,都说不定。
所以温庭晚认为,接下来的一路上,她都要稳住轻柔,彻底收其忠心!
就这样,“各怀鬼胎”的主仆俩想到一块去了。也许未来的途中,她俩会“紧密联手”,最后谁会被谁的观点影响,不得而知。
——
畅听殿的午膳中,虽韦忠贤、曹敬之以及夜慕寒等重臣都在,但有慕如初的支持,且温庭晚的“医馆计划”本就美好,对夏国来说有利无弊,所以敲定得很顺利。
尤其是曹敬之,一改当日望月楼里和温庭晚“敌对”的态度,在夏君主面前大肆赞扬她蕙质兰心、德容兼备。还毛遂自荐,要当“医馆计划”的夏国主理人。
此言一出,无疑阻挠了慕如初“借机扶儿子上位”的如意算盘,偈尘就算能顺利参与“医馆计划”,功劳也会被爱出风头的曹敬之抢夺。那么今后,她还有什么理由让朝廷给夜长辞一官半职?
所以曹敬之的“毛遂自荐”,立马赢得韦忠贤的支持……
“陛下,老奴认为丞相大人的提议可取!昭月公主此善举,旨在造福百姓、促进两国之友谊。我国朝廷若放低诚意,便会在此过程中失去民心。虽说延庆寺是皇家寺庙,但终究不能代表朝廷,自是没能力调动太医院里的御医们。但若是让丞相大人奉旨出面,不仅能让太医院和延庆寺双双配合,还能彰显我大夏朝廷在此善举中‘心系百姓’的诚意,不减合作者分毫!”
这番话已经说得很露骨了,言外之意有三……
其一,医馆计划是好事,但切不可让木兰昭月抢了风头。若弄到最后,只让她一外国公主在我国百姓中留下美名,对我夏国朝廷有弊无利。
其二,医馆计划要以“医”为主,延庆寺毕竟是行善的寺庙,代表不了我夏国的医术。就算他们出了个“神医偈尘”,又岂能在此专业领域内独领风骚?故,太医院的御医们不能不参与,这份政治功绩不能让昭月和偈尘两人抢走。
其三,丞相乃百官之首,延庆寺又能代表本国皇族,两者携手配合昭月的医馆计划,才能切切实实的体现本国君臣,皆有爱民之心哪!顺利造势后,从此君、臣、民万众一心,成就万夫不可挡之势。
不得不承认,韦忠贤这番话入情入理,不仅考虑了君主的形象,更是考虑到官员们和百姓的矛盾。站在夏国的立场上,可谓是真正的顾全大局。
但可惜,在场除曹敬之外,无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