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白芷闻言,神色一怔。对于姜姒的开口问起,感到奇怪的很。
下意识的,陷入一番沉思。
虽说身为国公府嫡女,她也见过不少人。
可这三皇子南宫靖确实是从未谋面,至少在韩白芷印象中不曾见过。
不仅因为南宫靖自小怕生故极少出现在百官跟前,更因为体弱不得见风。
“三皇子,极为孱弱。印象中,似乎有在皇太后寿宴上远远见过一次。”韩白芷顿了顿,带着几分不太确定的语气开口。
姜姒知道,即便自己问了韩白芷或许也没有什么答案。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昨日见到那个孱弱的男子竟觉得有些像前世印象中的那个一闪而过的身影——三皇子南宫靖。
“怎么,你对三皇子有意?”韩白芷说着瞥向姜姒,遂之突然摸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白芷,我只是好奇罢了。按照你说的,三皇子或许是唯一的变故。”
唯一,对于太子之位有变化的变数。
但这一点,姜姒没有明说。对于她们而言,这些不重要。
尚书府似乎恢复了风平浪静,而与尚书府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表面上汹涌澎湃背地里更波谲云诡的宫廷。
南宫舜看着祠堂里的陈列着的牌位,神色一凛。
正要伸手将边上那块移到跟前,却听到了推门的声响。
下一瞬,一阵轻而急促的脚步声陡然到了身侧。
仅凭这细碎的脚步声,南宫舜便能大致猜测到来人身份。
不过仅仅是猜测,却为敢真正侧目以视。
直到,一身明黄色的锦袍落入眼底。
“阿幺,你该做决定了。”女人说着,拖着逶迤的长尾道。
“母后,儿臣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你一直不肯放过阿靖。他是小柔给儿子唯一的念想了。”
素日里在朝堂威严非常的南宫舜,到了跟前人的身侧突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对于那个女人确实是一直没有放下,不然这么多年也不会对南宫靖多加包容。
甚至于猜测到元宵宴的背后主使者可能与他有关时心还是不敢对此做什么更大胆的猜想。
对于南宫舜而言,南宫靖只是自己的一个儿子。
况且,对于皇位继承人身份明显有更加合适的存在出现。
而这个存在,是南宫璟轩。
起码,连他的母亲都以为应该是南宫璟轩。
那么,这一切就不该有什么变数。或许,就应该如此。
“你以为,哀家为什么能够忍着那个贱人的孩子继续留在宫中?如果不是因为他是个废人,早在出生时就该随了他母亲一道入土。”
“皇帝,我知道你会做正确的决定。希望你,不要让哀家失望。”
女人说完话,起身磕完头后上了一炷香离去。
南宫舜见女人消失,本来伸手触向牌位的动作硬生生停住。
半晌后,似是无奈的舒了一口气。
“小柔,是我对不起你。”
“你放心,我一定会给靖儿找个合适的妻子。”
“也算,告慰遗愿。”
南宫舜说完,瞥了眼那个隐藏于祠堂边角的牌位一眼。
他知道,自己除了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外更是帝王。
再次从祠堂出去,南宫舜又成了这个国家的王。
虽然宫里的人对于南宫舜的病情守口如瓶,但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南宫舜的病情还是被人知道了,尤其几个大臣也再次提出立太子一事。
尽管近两日南宫舜在所有事情上都亲力亲为,但不可否认的是近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皇上的身子是在硬撑。
早朝
“有本启奏。”南宫舜紧紧捏着座椅上的玉龙头,目光在几位辅政大臣上粗粗过了一遍。
“启禀皇上,老臣以为如今正是开春。百废待兴,宜立储。”
“皇上,老臣附议。”
“皇上,臣附议。”
“皇上,臣也附议。”
…
一连好几个大臣都提起此事,舜帝的脸色有些不悦。
但他的身体如今确实是强弩之末。
对于大臣提议立储一事,他心中虽感到不悦却也明白此事迫在眉睫。
“好,那朕就遂了你们的愿。”
“既是立储,可有人提议太子人选?”
南宫舜此话一出,本来在底下跃跃欲试着让立储的大臣们顿时没了声。
虽说舜帝同意立储一事,但眼下若站了队伍恐怕也并非良策。
故而,没有一个人敢开口。
尽管群臣对于此时开口谏言跃跃欲试,但没有一人敢真正上前。
舜帝也明白大臣们的心思。
先太子关押已久,如今已是废子。
太子之位迟迟不定,总归动摇国之根本。
尤其如今的他,身子越发有些支撑不住了。
储君之位,也该打算了。
舜帝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丞相,示意开口。
“那依苏丞相的意思…”
苏琰没想到宣帝倒先拿他开了刀,震惊不解之余倒也说了说自己的看法。
“皇上正当壮年,然天有不测风云实则难料。”
“为日后朝廷政事、百姓福祉,还望皇上早做打算。”
丞相这番话虽然有些让南宫舜觉得不太舒服,但好歹还是按耐着情绪了。
到底丞相,他该给几分薄面。
“众卿家以为何如?”
南宫舜难得耐心极好的打算问问其他人,可底下依旧鸦雀无声。
正当他打算示意一旁大太监开口,却见一名士兵跌跌撞撞冲进金銮殿。
“报!前方八百里加急!”
“禀!”
“金国来犯边境,扰民数日!”
“百人重伤,数十人战死。请皇上,派兵!”
匆匆赶来的士兵说着,已双膝跪地。
“众卿家,可有良策?”
“启禀皇上,臣以为几位皇子堪大任。”陵国公韩誉说着,将视线瞥向了一旁的礼部尚书姜德元。
姜德元本来不想开口,但想着既然是陵国公的意思便一道附和。
几位皇子?
这话倒提醒了南宫舜。
微眯眼思索一瞬,便徐徐开口:
“威武大将军何在?”
“启禀皇上,臣在。”
南宫舜话音一出,百官中便走出个魁梧大汉。
“朕命你与五皇子带一千精兵前去!明日丑时,不得有误!”
“是,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