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齐长阳的身手,避开魏皇后的动作轻而易举。
不过他不想掺和这些事,只要得到他想知道的信息就行了。
魏颐也没有动,他能猜到魏皇后写了什么给魏长功。
他记得父亲当时让自己回宿州的急切,回到宿州之后便马上让他去营中历练。
平时也有意无意的提到一些事,也谈到过太子在宫中的行为举止。
好像从一开始,父亲就想要他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心把他送到京城培养,延请高人为师。
而这封来自皇后的信,从她对太子的重视看,应该是告知父亲,太子的地位不容动摇。
因此他对这封信并不好奇,若是皇后能安心,他不看便是了。
雁归看着他低垂的眼眸,有些心疼。
虽然魏大将军夫妇对魏颐也十分关心疼爱,但是当时是魏颐一个人在京城长大,那时候他常常进宫,也许会渴望魏皇后这位亲人的关爱。
到魏皇后生下太子,期中的待遇差别,魏颐自然能感觉到。
以前可以告诉自己,太子是她的亲子,血脉亲疏有别,可现在发现魏皇后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那些时候的区别对待也无法不让人介怀。
“阿颐,不是什么重要的事,这信母后保管,到时候重新交给兄长。”
这时魏皇后第一次在魏颐面前用这个自称。
“是,娘娘。”魏颐像之前一样应道。
此时一个镜卫进来朝齐长阳禀告:“头,有官员奉召进宫。”
皇上此时已经差不多只剩最后几口气了,听到这话脸上有了一丝光彩,想到现在的情形随后又暗淡下去。
魏皇后反应比较快,还十分和蔼地跟雁归确认道:
“好孩子,齐舆平当真已经被控制住了?”
雁归刚刚点头,齐长阳便道:
“大皇子妃不用担心,我看这位溧阳王就算继位也活不过三年,更遑论留下子嗣了,他身上暗疾难愈。”
这下连长明都怔住了,皇上更是最后吐出了一口血,双眼瞪大直视某处喊道:
“朕、不、服——”便戛然到下,没了气息。
只长明一个呜呜哭的伤心,魏颐对皇上这位亲生父亲的感觉十分简单,不过是有血缘的陌生人,因此只有些唏嘘,并没有什么难过。
随之而来的是众人看向他的目光。
魏皇后看都没看皇上的尸身一眼,只看向长明道:
“明总管,你若是还想留条命在,便听本宫的安排。”
长明虽然忠心,但也不是孤家寡人,此时也只能听从魏皇后的安排。
魏颐瞬间有些无所适从,只看向雁归,仿佛要从她的目光中索取一些力量。
雁归早就料到有这一天,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不过她看向魏颐的目光充满了信任,她相信魏颐可以做好。
这天下,交到他的手中,一定是万民之福。
接下来便是魏皇后发挥的余地了。
此时长明已经完全驯服的站在她的身侧迎接赴召的重臣,齐长阳则先行离开。
雁归觉得自己在侧或许可以给魏颐一些力量,便一直站在他身后的一侧。
大臣们匆匆进宫,没想到皇上已经身死。
让他们心惊的是,魏皇后始终淡定在侧,而他们一直翘首期盼的溧阳王竟然全无踪迹。
宫中的守卫也换了人,统领被换成了亲近魏家的将军,众臣战战兢兢,深觉天要变了。
而早已知道一部分内情的要数没来的武安王,一向淡定的御史中丞宋广元也不禁脸色大变。
虽然她女儿已经许婚溧阳王,但是他一向忠于皇帝,以直臣自居。
若是太子真的上位,那他们宋家的处境也堪忧。
此时知道一半内情的京兆府尹赵大人也是一头雾水,太子的尸身还被他停放在府衙。
魏二公子也已经关到了死牢,为何魏皇后还是这样淡定在出现在众人面前,难道她还有一位皇子可以继承皇位?
接下来就知道,他的突发奇想竟然成真了。
皇上的贴身太监长明,言明皇上缠绵病榻许久,今日凌晨突然离世,众臣没有见到最后一面。
还派了几位太医细细查看了皇帝的遗体,并公布了之前的脉案,确认皇帝是因病而逝。
这一切都是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当面进行的,所以魏皇后和她身边的魏颐暂时洗掉了弑君的嫌疑。
然后魏皇后就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魏将军家的大公子魏颐就是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就当众人觉得十分荒谬难以接受时,魏皇后还没有来的及出示人证和物证。
雁归把刚刚到手的一卷经年的圣旨递给了魏皇后。
这是刚刚齐长阳派人送来给她的,说可以派上用场。
魏皇后有些莫名,但还是伸手接了下来,看到那有些陈旧的明黄色锦布,慢慢展开来看。
打开看完期中的内容之后,魏皇后一脸欣喜道:
“这是先皇遗旨!”
上面写由封祝渊松为帝师教导储君,而祝渊松就是魏颐的师父的本名。
圣旨由长明捧到众臣手中传阅,先皇已经过世二十几年,朝中的老臣还记得先皇笔迹的激动万分:
“是先皇,是先皇的笔迹没错!”
众人没想到,先皇竟然还有如此长远的打算,莫不是对刚刚驾崩的皇上有什么意见。
魏颐也没有想到,一向关心自己的师父竟然还有这样一层身份在,最近直到最后关头才送上这封遗旨或许也是对他的考验。
有先皇的遗旨做保,再加上魏皇后的人证长明证实,魏颐确实是她遵先皇遗命送出宫教养的皇储。
才有大臣牵头道:
“陛下已仙逝,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恭请皇储登基!”
此时御史中丞还想挣扎一番:“下官认为,溧阳王也是陛下子嗣,应等溧阳王到场再行决定。”
这时局面已经偏向魏家,便有人出言:“中丞大人莫不是因为溧阳王乃你家东床,才视先帝遗命于无物?”
“溧阳王乃是庶出,而且论年岁也是嫡皇子年长!”
“嫡皇子本就是众所周知文武双全的俊才,如何比不上溧阳王?”
“而且溧阳王久未回京城,难道就空等?国不可一日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