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八月底,连着两三天都是阴天,空中的乌云始终散不去,直到昨日下午下了场大雨,雨后云层散开,燥热也跟着远去。
整个夏季李小康都在外面跑,不是跟着李永福下地干活就是跟刘三河往山里钻,没几时消停过,几个月下来人给晒得黝黑。
原先家里刘三河最黑,现在他俩站在一起,说不清谁更黑一些,一眼望过去就是一高一矮两块黑煤炭,感觉黑得差不多。
郁知秋实在看不下去,叫李小康好歹在家养几天,把自己捂白一些,成亲那天穿红色衣裳能好看些。
李小康疑惑地挠头,他只知道姑娘家捂白一点好看,男人捂白做什么,男的太白不就是小白脸吗。
不过郁知秋在他心里地位很高,她说的话李小康就算疑惑也不会当耳旁风。
于是他找了块红布在刘三河身上比划了一下,比完沉默好半天没说话,第二天不用人提醒也知道躲在阴凉处做事。
光不晒太阳还不够,已经晒成黑煤炭了,只防晒白不过来。
为了不被未来媳妇嫌弃,李小康厚着脸皮求上郁知秋,问她有没有办法能让他快点变白。
郁知秋盯着那张苦瓜模样的黑脸看了好一阵,也跟着愁成苦瓜脸,这要是在现代,去美容院捣鼓几天还有可能,在这里只能想些土方法试试。
为了李小康能在成亲那日当个俊俏点的新郎,郁知秋当天晚上努力回忆了许久,想出两个便宜的土方子给李小康跟刘三河试。
没错,郁知秋也看不惯刘三河的样子,打算让刘三河跟李小康一块试试能不能变白些。
没有李小康这事也就罢了,郁知秋不一定能想到这上头,现在是李小康必须要养养脸,养一张脸跟养两张脸没差别。
刘三河压根没想到还有他的事,嘟着嘴满脸不乐意,不乐意也不行,天天这么糟蹋脸,以后瞧着不得比同龄人大好几岁。
这小子现在只知道玩,觉得不碍事,等再长大些青春懵懂时被姑娘嫌弃,不着急才怪。
家里的淘米水也不用来喂猪浇菜了,全留给李小康跟刘三河洗脸,早晚都洗,洗完脸再敷上郁知秋用白芷、绿豆、薏仁调的面膜。
这是郁知秋能想到最经济实惠的法子,其他的方子或许效果比这个好,但需要的药材多,且会加牛奶跟珍珠粉,对老百姓来说太奢侈,家里人都没喝上几回牛奶,哪舍得往脸上敷。
光是这样周氏仍心疼得不行,绿豆可是能吃的,白芷跟薏仁家里没有,是主子自己花钱买的,这些都是好东西用来敷脸多可惜呀。
可孩子成亲就这么一回,她也不想儿子成亲那天太黑被人笑话。
主子对他们一家已经够好了,周氏跟李永福不好意思再让郁知秋破费,第二天便自己买了绿豆、白芷跟薏仁回来,不占主家的便宜。
刘家人看在眼里,心中感叹周氏的分寸感未免太强,就这点东西花不了多少钱,再说也不是小康一个人用,三河也在用。
不过反过来想,也正是因为李家人有分寸,刘家人跟他们才能处得跟一家人似的。
李小康跟刘三河这俩原本的肤色不算太黑,他俩变成这样是被晒的,养了三天后,他俩的脸不说变得多白,至少黑得没那么夸张。
两黑炭的变化家里人都能看出来,郁知秋瞧着挺心动,每日多调一些,叫上张佩兰跟周氏三个人一起敷。
秋收那会晒黑的可不止李小康跟刘三河两个,她们也没少晒。
女人哪有不爱美的,若说一开始让周氏一起敷,她心里肯定舍不得,如今在儿子脸上见到了效果,郁知秋提出来,周氏半点拒绝的意思都没有。
张佩兰还想叫刘二毛一起,向来听媳妇话的刘二毛不等媳妇把话说完就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什么也不愿意敷脸。
他一个娶了媳妇的男人折腾这些做什么,媳妇负责漂亮就行,他负责养家。
于是乎,刘家从这天开始出现了诡异的现象,每天晚饭后三个白面妇人坐在屋檐下挑豆子,两个白面少年蹲墙角处戳蚂蚁。
李永福每次看到这个场景心里就突突,拍着胸脯庆幸是白天看见,不是晚上看见,这要是晚上瞧见一群白面人,他都得吓撅过去。
起初只有李小康跟刘三河两个人敷脸时,李永福还能坚持,院子有五个人敷脸时,他要不在屋子里坐着,要不就去照顾牛,若非必要绝不在院子里待着。
转眼间进入九月,李小康的脸比之前变白许多,人瞧着干净利落,比前段日子的黑炭脸不知好看多少倍。
眼看没几天就是李小康成亲的日子,郁知秋给李家人放了几天假,让他们一家可以好好张罗亲事。
她的意思是李家人都留在村里准备李小康的亲事,周氏说用不着这么多人,还是把李家姐妹支去了镇上。
这俩丫头个头窜得快,手上也勤快,在铺子里能帮着做不少活,成亲的事两个孩子帮不上忙,不如去镇上好好做事。
周氏跟李永福做惯了家里的活,每日仍会早早起来做事,他们只是没去铺子上,家里的事一点没落下。
刘家人平日里忙,家中院子虽有每日打扫,到底不够细致,趁着这几天有时间,夫妻俩准备把刘家院里院外都给收拾了。
左右年前都要大扫除一回,现在打扫干净,回头过年的时候轻省些。
李小康的肤色好不容易养回来,周氏怕他得意忘形,不让他到处跑,只叫他干院子里的活,他们夫妻去屋后清理沟渠割杂草。
李家一家人住在刘家前院,李小康自己有间单独的屋子,屋子宽敞明亮,比村里好些夫妻住的屋子都好。
这间屋子就是他跟刘月的新房,周氏早把李小康的屋里细细整理一遍,该有的都家具一样不少,衣柜里还放着今年新做的被子。
胡家办喜事那会,郁知秋就说过李小康跟刘月的酒席她包了,买食材掌勺的人自然是刘二毛夫妻,熟能生巧,做酒席这事,刘二毛夫妻比她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