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沈昭容,不回来她反倒更省心了。
姜婴幽幽叹了口气,对面前的人忽然就没那么讨厌了。
只能说一句为母则刚。
“好,我答应你。”
她也没有别的选择。
孟似锦唇角微微上扬,“我就知道郡主是个聪明人,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姜婴刚刚才觉得她没有那么讨厌了,结果一转头这人就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还是继续讨厌她吧,姜婴心想。
不过想来孟似锦应该也不在意她是否讨厌她。
“只答应可不够,我要郡主做到才行。”
“你既然来找我,不就是因为知道,除了我没有人能做到这件事情吗?”
虽然她现在提起沈昭容就反胃,根本不愿意和沈昭容扯上一文钱的关系,但她也不得不承认,孟似锦是有十足的把握来找她的。
不说沈昭容现在对她是什么心思,是愧疚还是占有欲和不甘心作祟,她说话,沈昭容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听从的。
而孟似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来找她。
她要做的,就是把可能性变成必然。
这似乎并没有很难。
“你要的东西,我可以帮你守住,我要的东西呢?”
“郡主别急啊,你先看看这个。”孟似锦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推到姜婴面前。
姜婴拿过信,拆开。
里边只有薄薄的一张纸。
“这是我调查到的一些情报。”孟似锦说。
内容不多,姜婴很快就看完了。
看完之后,忍不住有些心惊,“准吗?”
“当然。”孟似锦笑道:“郡主莫不是觉得,自己的人渗透不进敦亲王府,旁人也无能为力吗?”
姜婴沉默,手上的信纸被她捏皱,“我没有这么想,只是此事到底牵扯到我世公,我不得不谨慎。”
“理解,但郡主现在,似乎除了相信我,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吧?”
“如果你能保证消息的准确性,你的事,我一定帮你完成。”
“静候佳音。”孟似锦起身离开。
姜婴一个人留在雅间里,手上的信纸只有那几句话,她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
不是在确认消息,而是在思考对策。
信上说,蓝山的妻子,蓝月的母亲,其实没有死,人在敦亲王手里。
说这父女二人,有可能是被敦亲王胁迫,才会诬告姜焚。
“郡主。”霍湘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房门被轻轻敲响,“时候不早了。”
再不去户部当值,就要迟到了。
当官的,就算不整日在户部待着,也得去点个卯,表示这个位置上有人。
姜婴站起身出了门,“走吧,回去。”
姜婴很少擅离职守。
就算偶尔出门,也是有正当事务,这一点,就连盯着她找错处的御史台都找不到她的毛病。
但近日在户部的一整天,姜婴一直心神不宁,手上拿着账本,好半天也没翻一页。
另一只手上的算盘倒是没停过,只是拨弄得杂乱无章,根本不是在算账,而是心烦意乱时的无意识动作。
谢芸看着她忧心忡忡的模样,也跟着心中难安,“郡主,要不今日先回吧?”
在这儿也办不下去差。
姜婴摇了摇头,“不能走。”
现在她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呢。
擅离职守其实算不上什么大错,可姜焚才因为贪污军饷而被关进大牢,她这里闹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
这并不是姜婴想看到的结果。
而且,萧肆说过,这件事情他会调查。
姜婴不能动,她动了会打草惊蛇。
她必须留在户部,留在那些人的眼皮子底下,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并没有多余的动作,希望能够以此来放松那些人的警惕之心。
故而,纵然心神难安,如坐针毡,姜婴还是在户部坐到下值的时辰。
暮鼓敲响,姜婴又在书房里坐了一会儿,外边人走得差不多了,姜婴才随手拿了一本账本,带着谢芸回家。
才回到提督府,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萧肆就从外边回来了。
谢芸原本打算伺候姜婴休息一会儿的,昨天晚上到现在,姜婴都没合过眼。
见萧肆回来了,她就先回自己的院子了。
“怎么样?调查出什么了吗?”姜婴急切地抓住萧肆的手臂。
萧肆握住姜婴的手,“别担心,这件事情并不是没有转机。”
姜婴听他这么说,不仅没有放心,反而更加担心了。
“你调查到什么了?”她声音有些颤,“难道我世公真的……”
若非如此,萧肆没必要用“转机”两个字来形容这件事。
事情走向更坏的结果,才会用转机。
而这件事情,唯一的更坏的结果,就是那奏折上弹劾的内容,是真的。
想到这种可能,姜婴就猛地摇头,“不可能,世公绝对不可能做这样的事。”
“他爱兵如子,恨不能和将士们同吃同住,这诸多戍边的将领,就只有我世公对将士们最好了,当年最困难的时候,他还亲自下过伙房,他怎么可能贪污军饷?”
萧肆见姜婴太过激动,伸手将人揽进怀里,手掌在姜婴的后背上轻拍安抚,“阿婴,你听我说,这件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世公虽然确实有贪污的行为,但其情可悯,其情可原。”
姜婴在萧肆的安抚下,渐渐平静下来,从萧肆怀中退出来,坐直身子,“到底是什么情况,你明说吧。”
看着像是已经冷静下来了,但其实萧肆看得出来,她在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年那场大战,你还记得吗?”
姜婴微微颔首,“当然记得。”
那是一场足以记录进史书的战役。
当年还是先皇当政,内忧外患之际,大景被六国联军攻打,陇西首当其冲。
陇西守将姜焚带领将士们奋勇抵抗。
但敌众我寡,兵力悬殊之下,就算姜焚用兵如神,就算将士们悍不畏死,也依旧死伤惨重。
将士们死伤无数。
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最后记录在史册上,姜焚的名字也被传遍大江南北。
一将功成万骨枯,好像战争胜利之后,除了死伤将士们的家眷,所有人都在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