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真是假?千万别打了眼!
尹剑翔2025-11-11 16:521,990

  在众多的造假中,其实最难分辨的算是文物造假了。

  因为古董这东西,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个门道,只有极少数人说它是真的他就是真的,说是假的你也看不出来。

  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而越是太平年代,古玩造假之风也越是猖獗。

  其实,赝品最早是指工艺精湛的仿真品,并非粗制滥造的假货。“古玩仿造一直都有,宋代算是第一个高峰,当然那个时候和今天不一样,当时许多人仿造古玩不是为了骗钱。”中国历史上至少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古玩仿造高潮,第一次是宋代,第二次是明清,第三次是在民国。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搞收藏,比如赵明诚,他就是著名金石学家,这个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他就是宋代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丈夫。

  这样专门研究古玩的人,他发现个周代的青铜鼎,觉得非常喜欢,就仿着造了一个,当然他仿造的目的是出于一种爱好和研究。但渐渐的有的人发现,这种造出来的假东西也可以卖钱的时候,情况就变了。

  宋代时期造假者多仿造商、周时的青铜器,而到了明清时则改以临摹名人字画为主了。从明代起,古玩造假开始有了地域性。明代时江南那里造假画很出名,当时苏州的专诸巷、桃花坞一带聚集着一批人,专门以画假画为生,水平也很高,后人管他们做的东西叫"苏州片"。

  清代的时候,北京又兴起了一个"后门造",说的是一些人聚集在北京地安门附近,专门伪造一些宫里的文物,也很有名。

  而到了民国时期,伴随着大量故宫(微博)文物的外流,造假之风也日益兴盛,当时的造假者几乎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连袁世凯当皇帝那几天烧的瓷器,他们也仿。

  从有真东西开始就有假冒的,不过现在更加过分了,连恐龙蛋、陨石都有人造。

  文物造假已经到了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地步。有的地方一个村的人都造假,已经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特色经济了。当然,人家对外打的招牌是工艺品制作,你也说不出什么来。

  尽管许多人都知道古玩市场水很深,但为什么全民收藏还是愈演愈烈呢?

  这其中,有的人是附庸风雅,有的人是痴心迷醉,但也许更多的人是希望偶尔捡个大便宜,然后一夜发家致富。不过,清末大收藏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夫讲求古玩,本为无聊之行为,以有用之精神,传播死人之身后遗物,毫无裨益于现在之国计民生。然几千年来永远为国人所乐道者,实系专制政体逼出之康庄大路,无可奈何之举也。”也就是说,赵老先生认为大家是因为实在没别的可玩,只好玩古玩。

  如今的古董赝品不仅种类繁多,还有各种档次的供人选择。很多人总觉得,赝品无非是把新东西做旧,所以大不了找个研究所用高科技给鉴定一下不就行了,其实不然。

  比如说要造一张明代假画,造假的人会先花个几万块钱买张明代留下来的宣纸,然后再用明代的古墨,请个画工好的人来画,这样你找什么机构做科研鉴定,都会给你说这是明代的。

  青岛的平度、胶州很多那种在画上盖假印章的,我们圈里的人都知道。比如发现了一张宋代无名氏的画,上面也没有题词,也没落款,画的也还行。这些人就做一个名人的印章给盖上,这画立刻就值钱了。

  如今的造假者为了卖出高价,很舍得下本钱,而且经常会用古物去“造”古物。比如说瓷器,有的造假者甚至高价收购古代瓷器的碎片,回去碾成粉末再重新烧造。

  我曾经,见过的一个瓶子,当然我不太懂啊,人家就告诉我,这个瓶子的底是唐朝的,是真的,但是上边都是重做的,一般人家看古董的人都是给娄底,就是看底下这个款,一看,没问题,再拿C14测一下,也是唐朝的东西,就这么认定为唐朝的了。

  我一再说,古董只有少数人能看出门道来,这和假钞还不一样,大部分拿个验钞机就能看出来了。看古董,要历史知识,工艺知识,推理能力等各种素养都要具备才行。所以,古董鉴定专家现在那是备受推崇,不过这专家也有真有假。

  前些日子,有一副300元的画是就变成为“齐白石大作”了。

  因为拍卖公司的所谓鉴定师们只要收钱,就可以按照客户的喜好随意开具鉴定证书,有证书的假文物骗你没商量。

  有些专家只要一千字,几百元的东西马上就变成了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的东西。你说坑人不坑人。

  坑人是坑人,但是这东西还没法办。

  因为这个古董鉴定,历来就又行业内的规矩,你买假了,那是你眼力不行,不能归于法律的途径。而且中国的相关法律,也还没有对制造假古董这种行为列为是犯罪。

  其实,透视文物造假乱象,其根子就在一个“利”字。而要治理这种乱象,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律的监控惩戒。在这个方面,国外的经验可借鉴。在成熟的国外艺术品收藏市场,出售艺术品的机构都提供严格的保真服务,一旦你购买的艺术品被权威机构鉴定为假,或者鉴定机构做出了假的鉴定证书,那购买者会得到全额赔偿,鉴定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就是要从国家法律的层面上,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打造从文物鉴定、拍卖、市场管理、打击赝品“一条龙”强有力的监管链条,以最大限度地规范保障民间收藏市场,使那些制假贩假、包括“鉴宝”的假专家们真正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制裁。

继续阅读:层出不穷的假学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古案今说2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