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红笔圈破虚假报告,倔科长首战局长
万年山的永田2025-09-06 15:301,828

初夏傍晚六点十七分,江州市区发改局办公楼六层走廊的感应灯陆续亮起。窗外梧桐树影被斜阳拉长,横在走廊瓷砖上,像一道道未干的墨痕。会议室门虚掩着,玻璃杯底还浮着半片茶叶,水汽未散。

齐砚秋坐在办公室靠窗工位,米色风衣未脱,深灰西裤笔挺,左袖口那块墨迹像枚洗不掉的印章。她二十八岁,刚从市统计局调任发改局办公室副主任,今天是第一天报到。桌上摆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江州市第二季度经济分析报告》,封皮烫金字体反着光,右下角写着“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科长王建平站在她身后三步远,手里捏着一支黑色钢笔。这人四十出头,鬓角修剪得齐整,领带卡得脖子发红。他在局里干了十二年,从科员熬到副科长,去年才转正。同事私下说他笔杆子硬、脾气更硬,写材料能通宵,骂人能骂到人哭。此刻他拇指一推,钢笔在食指上转了个圈,又稳稳接住。

“小齐,报告你看看,没问题就签个字,七点前要送上去。”王建平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钉子。

齐砚秋没抬头,指尖翻过一页,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她看得很慢,眼睛盯着数据表格,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节奏清晰。翻到第三页时,她停住,红笔尖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6%”这行字上画了个圈。

她调出市统计局官网的公开数据,对比屏幕和报告,眉头越皱越紧。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是7.8%,差了1.8个百分点。她继续往下翻,财政支出增幅比上季度高了两个百分点,可重点项目的落地率却下降了5.3%。三组数据连不成一条线,像拼错的拼图。

她又圈了两处,红笔划线干脆利落。最后在扉页空白处写下八个字:数据存疑,建议复核。

王建平走过来,瞥了一眼红笔痕迹,嘴角往下压了压。“小齐,你刚来,有些事不了解。这份报告昨天班子会上过了一遍,赵局点头的。你现在提问题,不合适。”

“数据对不上,签了字就是背书。”齐砚秋合上报告,抬头看他,“我不签。”

王建平没说话,钢笔又转了起来,一圈,两圈……他盯着她,像是在看一个不懂规矩的新兵。

齐砚秋起身,拎起报告走向局长办公室。走廊安静,高跟鞋踩在地砖上,声音清晰。赵德明的办公室门开着,他坐在宽大办公桌后,手里端着茶杯,茶盖轻刮杯沿,动作从容。这人五十岁上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常年挂着笑,人称“赵三笑”——见人笑三分,开会笑三分,批评人也笑三分。但局里老人都知道,他笑得越温和,底下越冷。

“赵局。”齐砚秋把报告放在桌上,翻开三处红圈,“这三个数据,和统计局公开信息不符。收入增长率差1.8%,支出和项目落地率逻辑断裂。如果对外发布,经不起追问。”

赵德明放下茶杯,笑容没变。“小齐啊,数据这东西,有时候要服务于大局。我们报的是预期目标,不是死数字。”

“那2+2是不是也可以等于5?”齐砚秋声音没抬,但敲桌子的手指加快了。

赵德明眼神淡了一瞬,笑意仍挂在脸上。“你刚来,可能还不懂什么叫政治。发改局不是统计局,我们看的是方向,不是小数点。”

门被推开,王建平走进来,钢笔在指间飞快旋转。一圈,两圈……五圈,六圈……第七圈半,他猛地一握,笔尖朝下,重重拍在桌上。

“你一个新来的,懂什么叫政治?”他声音炸开,震得茶杯轻晃,“班子定的事,轮得到你在这儿挑刺?签字是程序,不是辩论赛!”

齐砚秋没动,也没退。她把报告往桌中央推了推,说:“我不会签一份明知是假的文件。”

说完转身就走。门关上时,赵德明脸上的笑彻底收了,手指慢慢摩挲着茶杯边缘。王建平喘了口气,瞪着门口,低声骂了句“不知天高地厚”。

办公室里,没人说话。几个同事低头盯着电脑,假装什么都没听见。有人悄悄看了齐砚秋一眼,又迅速移开视线。下班铃响了,走廊传来收拾包的声音,脚步声陆续远去。有人路过她工位,脚步顿了顿,终究没开口。

齐砚秋没走。她重新打开报告,蓝笔写下三条修改建议:一、收入数据需与统计口径统一;二、财政支出增幅应匹配项目进度;三、建议补充数据来源说明。字迹工整,不带情绪。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上“工作记录_6月18日”。光标闪了两秒,她敲下一行字:“赵德明,笑面三分;王建平,暴躁护短。数据造假,非一日之寒。”

窗外天色渐暗,云层低垂,压着城市上空。办公室只剩她这一盏灯亮着,台灯罩下,红笔圈过的报告摊在桌上,像一张未盖章的判决书。

她的手指还在敲桌面,节奏稳定,一下,又一下。

楼道尽头传来电梯“叮”的一声,接着是王建平的脚步声。他经过她门口时停了一下,目光扫过她挺直的背影,冷哼一声,走了。

齐砚秋没回头。她合上笔记本,目光落在报告封面上的“内部资料”四个字上,轻轻呼出一口气。

灯没关,人没走,风也没停。

风暴,正在逼近。

继续阅读:第2章 暴雨夜污水井惊魂,计划书浸透真相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