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炉温异动藏玄机
万年山的永田2025-09-12 09:072,064

齐砚秋把断笔塞进风衣口袋,指尖还沾着血。她没再看陈建明一眼,转身走向自己的车。工人们散在原地,没人敢动水泥袋,也没人去碰那堆错型号的钢筋。监理员缩在角落,手里攥着一张被雨水泡皱的记录单。

车门关上,车内闷热如蒸笼。她掏出手机,调出刚才拍下的三张图:水泥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供货单签收时间、实验室报告编号。屏幕反光映在她脸上,像一道冷白的刀痕。

红笔圈住“8月10日”——这是水泥出厂日。蓝笔标出“8月9日签收”——货还没生出来,就已经进了工地?黑笔写下“赵德明特批”,又划掉,改成“流程倒挂,人为预设”。

她点开实验报告PDF,放大检测时间戳。“取样时间:8月12日,检测完成:8月11日。”她轻笑一声,“这年头连电脑都学会穿越了。”

副驾座上躺着一袋从堆料区顺走的水泥样品,标签朝下。她翻过来,看见一行小字:“仅限内部试用,不得用于承重结构。”她把这句话拍下来,存进加密文件夹,命名:“送命题”。

手机震动,林小满发来一条语音:“齐姐,你让我查的监理日志备份……局里系统显示最后一次上传是三天前,之后所有修改都被清空了。”

她回拨过去,声音压得低:“找纸质版。他们删电子档,总还得签字留痕。”

“可……办公室现在锁着,保安说没局长批准不能进。”

“那就等有人进去。”

电话挂断,她发动车子,雨刮器“咔”地一声弹起,划开挡风玻璃上的泥水。后视镜里,陈建明站在工地门口,正低头打电话。她没急着走,而是打开录音功能,把刚才那段对话重新听了一遍。

“必须烧完这批钢筋”——这句话不是她说的,也不是监理员说的。是她在昨夜潜入监理办公室时,手指触到日志本最后一页,脑中突然响起的声音。

当时她站在空荡的房间里,窗外月光斜照在桌面上。那本黑色硬壳日志孤零零地摊开着,像是专门等她来读。她戴上手套,指尖轻轻抚过纸面,一句话就这么冒了出来,清晰得像有人贴着她耳朵说。

她拍了照,也记下了废纸篓里拼出来的名字:李强,宏远钢构,晚班调度。

现在,她导航输入“宏远钢构厂”,路线显示要开四十五分钟,途经两段无信号区。她看了眼油表,还剩三分之二。够用。

郊区公路越走越窄,路灯稀疏,路边广告牌歪斜。她摇下车窗,风吹进来带着铁锈味。前方出现一座老旧厂区,铁门紧闭,但围墙内灯火通明。她绕到后墙,发现通风口栅栏松动,透过缝隙能看到车间深处,熔炉口正喷出暗红色火光。

她下车,贴墙靠近控制室。窗户蒙着油污,她用袖子擦出一小块透明区,看见温度计指针停在1380。正常待机温度不该超过900。她皱眉,正要拍照,却发现仪表盘背后有块金属凸起。

她伸手一摸,指尖碰到磁铁边缘。

冷笑了下,她迅速取出手机,连拍三张:温度计读数、磁铁位置、炉口正在吞入的钢筋捆。照片刚存好,身后喇叭突然炸响:

“齐主任,您对别人家的炉子这么感兴趣?”

她没回头,只把手机塞进内袋,缓缓转身。

监控室窗口亮着,陈建明的脸出现在屏幕里,嘴角挂着笑,眼神却冷得像冰。

“这批钢筋含硫超标,按规定得销毁。”他说,“你闯进来偷拍,算不算妨碍公务?”

她拍拍手,像是掸灰:“那您解释下,为什么销毁要用1380度?炼钢都不用这么高。”

“特殊工艺。”他声音不变,“我们有自己的标准。”

“哦。”她点头,“那您这个‘标准’,是不是也适用于把42.5水泥说成52.5?或者让检测报告比取样早两天出生?”

屏幕里的脸僵了一瞬。

“我劝你别查太深。”他语气终于沉下来,“有些火,不是给人看的。”

她笑了笑,从风衣口袋抽出蓝笔,在掌心写了两个字:**留证**。

然后转身就走。

回到车上,她先把照片上传到云端,设置定时发送给江彻和林小满。又把磁铁的照片单独拎出来,加了个备注:“物理干扰,非故障”。做完这些,她才点火启动。

雨开始落下来,先是几滴,接着密集成线。雨刮器来回摆动,发出“吱嘎”声。她看了眼后视镜,厂区灯光渐远,但那一抹暗红始终浮在视野尽头。

手机震动,一条新消息:

“齐姐,我找到了李强的排班表原件,他昨晚确实在岗。但他今早没来交接,同事说他请假了,电话打不通。”

她盯着这条信息,手指在方向盘上敲了三下——慢、慢、快。

这不是请假,是消失。

她打开录音功能,低声说:“宏远钢构,熔炉超温作业,使用磁铁篡改仪表读数,指令销毁钢筋。现场拍摄证据已存证。相关人员:陈建明,李强(失联)。建议立即调取厂区电力负荷数据,比对实际能耗与申报用量。”

说完,她关闭录音,转为视频模式,对着前方道路录了一段:

“我现在正离开宏远钢构厂,时间为凌晨三点十七分。天气状况:中到大雨。行车路线:沿S207省道返回市区。后续行动:向市安监提交证据材料。”

她按下暂停,没关机。

雨越下越大,雨刮器节奏跟不上水流速度。她放慢车速,忽然注意到路边一块指示牌——“前方五公里,桥梁施工,禁止重型车辆通行”。

她眯眼细看,发现路中央不知何时多了几个反光锥桶,排列方式不像是正规施工队摆的。太整齐,反而显得刻意。

她踩下刹车,车速降了下来。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自动亮起,弹出一条监控截图:宏远钢构厂大门开启,一辆无牌皮卡缓缓驶出,车斗盖着防水布,轮廓分明是钢筋捆的形状。

她瞳孔一缩。

不是销毁,是转移。

她猛踩油门,车子向前冲去,雨刮器“啪”地一声撞上极限位置,划出最后一道清晰弧线。

继续阅读:第23章 样本沉河证成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