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源他大致了解了,而且他更明白。
五国使节赶在吐蕃使团即将离开长安,远赴吐蕃的前一天群殴。
并且在吐蕃赞普的婚事里突然横插一杠子!
无论发动的时间、事件、和仿佛约定好的说辞都赶得非常巧。
太多的巧合凑在一起,若李世民还没发现其中的蹊跷,这么多年雄才伟略的天可汗也就白当了。
这是有人在背后搞事情啊!
看着案头上刺眼的五份国书,李世民的眉头深深拧了起来,面色也越来越阴沉。
破坏既定的和亲国策,打乱他对大唐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的战略布局。
此罪,不可恕!
突发事件在当日金殿争执的那一刻,便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
朝会不欢而散,散朝之后李世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身边的太监派出了宫,此刻他正在大殿内等着太监的消息。
事非寻常必有妖,李世民不信五国使节异口同声求婚的背后无人撺掇怂恿。
无论这个人是谁,查出来必须严惩!
太监的效率依然如往常般高效快速。
李世民没有等多久,太监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外,形如鬼魅,貌若阴魂。
像一道永远见不得光的影子,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做着阴暗的事。
李世民对太监毫无征兆的出现没有任何反应,他仍垂头看着案头上的国书,仿佛对着空气说话。
“查清楚了吗?”
太监恭敬地躬身:“线索断了。”
李世民嗯了一声:“看来颇为老练,不是新手。”
“跟朝臣或门阀脱不了干系吧?”
太监摇头:“老奴只查到昨夜有人秘密见了五国使节,不知商量了什么。”
“那人身份神秘,不知面貌。”
“那人走后一个时辰,五国使节便与吐蕃官员动起了手,显然六国使节恶斗并非一时意气。”
“而是早有预谋,针对吐蕃使团的预谋!”
李世民皱眉:“然后呢?线索至此便断了?”
“是,那个神秘的人来去无踪,无迹可寻。”
“知其身份者,只有五国使节,老奴无法对使节动手问讯,线索到这里只能断了。”
李世民面色一沉,冷冷道:“太监,这件差事你办得令朕很失望!”
太监双膝跪倒,语气却仍然平静:“老奴罪该万死。”
李世民哼了哼,道:“起来吧,太平日子过久了,你和你那些手下都懈怠了。”
“你要记住,你是朕的眼睛和耳朵!”
“朕当年刚即位时,整个天下的一举一动皆在朕的掌握之中。”
“如今却连区区长安城的动静都查不出来,这是你的失职。”
“是,老奴知罪。”
太监停顿片刻,忽然又道:“虽然老奴查不出与五国使节见面者何人,但老奴却查到了另一件事。”
“或许与和亲吐蕃有关。”
“何事?”
“老奴查实,任城王之长女,陛下新册文成公主殿下,与真腊国王子似乎有私情。”
李世民猛然抬头,目光如利剑,紧紧盯住太监。
“私情?文成公主与真腊国王子?”
“是。”
李世民脸颊抽搐几下,神色越来越冷峻了。
“道宗贤弟可知此事?”李世民语气阴冷地道,这个问题很重要,它考验着天家手足的亲情。
“任城王似乎并不知情,直到数日前。”
“文成公主在任城王府悬梁自尽,当时便被下人救下。”
“老奴猜测,大概在那时,任城王应已知其私情了。”
李世民眼中厉芒闪烁,冷冷道:“所以,六国使团乱斗,五国使节求亲,背后只怕与任城王脱不了干系。”
“想必文成公主不愿远嫁吐蕃,道宗贤弟动了恻隐之心,亦不舍爱女远嫁?”
“故而把长安城这滩水搅浑,意欲逆转此事……”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思路反应还是非常灵敏的,一番话便将事实真相推断得八九不离十了。
太监垂首平静地道:“老奴无法判断,只能将实情禀奏陛下,由陛下定夺。”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看来道宗贤弟是想成全雪雁和那个真腊国王子啊!”
又是一言道破事实真相。
李世民摇摇头,神情忽然变得萧瑟起来,缓缓道:“做父亲的,为儿女打算本是天经地义,有时候太顽固往往会造成一生悔恨的后果。”
“只不过,你若不愿嫁女,为何不与朕直言?”
“本是同族兄弟,彼此说句实话那么难吗?”
“何至于背着朕搞这些小动作,坏了朕的国策!”
语声渐冷,殿内似乎也平空刮起一阵阴冷的寒风,太监浑身一凛,身子躬得愈低了。
“陛下,还有一事……”
“说!”
“老奴还查到,任城王昨日轻车简从。”
“去了丰禹村,登门拜访姑苏县候李素,一个多时辰后方离开。”
李世民两眼一眯,眼中的杀气愈发凌厉了。
“好,好得很!李素也参与进来了。”
“魏王谋反一案,朕便察觉他在里面不清不白。”
“朕只当是他与魏王结仇多年,借机推波助澜,遂不与他计较。”
“没想到他竟变本加厉,真以为朕那么容易糊弄么?”
李世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太监犹豫了一下,仍旧非常冷静地道:“陛下,李素是否直接参与此事,老奴并未查实。”
李世民怒道:“不必查实了!”
“这混帐小子的秉性朕还不知道么?貌似忠良老实,实则奸滑无比!”
“自打入朝封爵以来,他在暗中搅和了多少事!”
“朕惜他是大唐难遇的人才,他却愈发无法无天了!”
“今日之事或许是李道宗不舍嫁女而起。”
“但朕敢拿自己的脑袋担保,挑起六国恶斗,撺掇五国使节求亲的主意,必然是李素那混帐所出!”
“放眼长安城内外,如此阴损的主意也只有李素能想得出来,别人没这本事!”
太监见李世民二话不说便定了案,索性也垂首不语了。
他跟李素不算太熟,没义务帮他开脱……
李世民越说越气,怒道:“一个两个都负朕,朕到底做错了什么?”
“下旨!马上拿李道宗,李素下大理寺问罪!”
太监凛然领命退下。
大殿内又恢复了寂静,李世民的目光不由自主望向案头的五份国书,不由一阵心烦。
国书是国与国之间非常正式的公函来往。
既然递了上来,李世民就不能当作没看见。
哪怕明知这是李素在背后撺掇的结果,李世民也不得不以大唐国君的身份庄重对待这几份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