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李世民目光复杂地看着他:“身陷流言蛮语之中。”
“朕却听说你仍不为所动,常常出宫找李素玩耍。”
“甚至还有心情逛东西两市,买了一大堆华而不实的东西!”
“雉奴,朕实在想不通,你为何如此从容不迫?”
听完,李治愣了一下:“父皇,儿臣知道自己被大理寺和刑部列为嫌疑。”
“可是……此案根本不是儿臣所为!”
“儿臣为何不能从容?”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如今满城臣民都怀疑是你!”
“你纵然没做过,可大家都已将你当成了真凶。”
“难道你不怕嫌疑被定性,此案被定为铁案么?”
李治笑了,笑得天真烂漫:“清者自清,没做过就是没做过!”
“儿臣怕什么?”
“父皇治下朗朗乾坤,儿臣是皇子,难道还怕被构陷么?”
听到这话,李世民不禁哈哈大笑:“好,不愧是朕的雉奴!”
“朕一直觉得你还是当年那个受了委屈动辄哭闹的孩子。”
“今日遇事而不慌乱,可见雉奴果真已长大了,朕心甚慰。”
闻言,李治垂下头,道:“父皇,您果真信我么?”
李世民认真地看着他,加重了语气道:“雉奴,朕相信你。”
“你一直是个好孩子,跟其他的皇子不同,断然不会做出如此恶毒之事。”
李治抬头直视他的眼睛:“儿臣不会辜负父皇的信任。”
“想必大理寺和刑部也快查出结果了。”
“那儿臣便在长安多留数日,待真相大白后再离开长安赴任并州!”
李世民点头:“也好。”
“待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我儿清白后,也教天下人睁大眼睛看清楚。”
“朕的雉奴白玉无瑕,一尘不染!”
“谢父皇夸奖。”
李世民回以一抹复杂的笑容,不知在想着什么。
殿内歌舞已快到尾声。
为首一名舞伎在大殿中央旋转得越来越快,鼓点的节奏也愈见急促。
李治的眼睛又紧紧盯住了那名舞伎,一眨不眨,眼中冒出几许渴望的光芒!
李世民看在眼里,目光闪动了一下。
忽然指着那名舞伎笑道:“雉奴,此女佳否?”
“啊?”
“呃,父皇……父皇恕罪。”
“儿臣饮酒过量,醉后失态了。”李治急忙赔罪。
听到这话,李世民笑道:“今日你已是第三次走神了。”
“莫非对此女情有独钟?”
闻言,李治尴尬地笑,连连摇头:“儿臣醉矣,御前失仪。”
李世民飞快瞥了他一眼,见李治满脸通红,连眼珠都泛起了血丝。
倒也分不清是醉酒还是为美色所迷……
沉默片刻,李世民忽然大笑:“少年郎知好色而慕少艾,此为常情。”
“焉有怪罪之理?”
长长叹了口气,李世民似怅然般道:“连朕的雉奴都长大了,完完全全长成男儿丈夫了。”
“岁月果真如白驹过隙啊……”
“儿臣眼中,父皇仍如当年一般年轻神武。”
闻言,李世民摇摇头,苦笑道:“骗得了别人,哪能骗得过自己?”
“老了就是老了。”
“朕纵然是威服四海的天子,也敌不过岁月沧桑!”
说完,李世民挺直了腰,指着大殿中央那名领舞的舞伎:“雉奴,朕今日将此女赐给你。”
“稍停将她领回寝宫去吧。”
李治露出惊喜之色,急忙伏首道:“谢父皇厚赐!”
扭头望向那名同样伏首的舞伎,李治眼中顿时升起一团欲望的火光。
那是男人对女人最真实的渴求……
李世民淡淡一笑,沉吟片刻:“雉奴,去年朕将太原王氏赐婚予你为晋王正妃。”
“到了明年,你就十一岁了。”
“或许可以完婚了,雉奴意下如何?”
李治愣住,眨了眨眼:“儿臣……儿臣全凭父皇做主。”
看到此,李世民笑了笑:“如此,朕明日便下旨,令太原王氏将族女送来长安!”
“是,儿臣遵旨。”
歌舞毕,酒宴终。
李治告退,领着那名舞伎恭敬地退出大殿。
出门右拐,李治的步履不急不缓,直到离两仪殿数十丈距离后。
李治的脚步这才放缓,仰头望天,轻轻呼出一口气。
成了!
两仪殿内。
张涂老迈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现在殿内。
李世民微醺,一手支着头,闭眼养神。
不知过了多久,仿佛对空气说话般淡淡地道:“加派人手,继续严查刘沈被刺一案。”
“尤其查清楚,此案究竟是不是晋王所为。”
张涂颇为意外地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
然后垂下头来,恭声应是。
帝王永远不会信任任何人!
哪怕是自己最宠爱的儿子。
所以,帝王是孤独的,成功的帝王必须孤独……
这一刻,张涂心底里忽然浮出一丝淡淡的悲哀。
刘沈被刺一案在长安城内渐渐发酵。
李治作为第一嫌疑人,四面八方的流言如利剑般全部指向他。
不仅是朝臣议论指摘,舆论更是蔓延到市井民间。
李世民生了十几个儿子,儿子们不争气是世人皆知的事!
这个王那个王,不是鱼肉乡里,就是沉迷酒色。
不同的是,有的人伪装得比较好。
比如李泰,装了十多年的乖宝宝。
最后没耐心了,终于撕开了伪装的面具,搞了一出飞蛾扑火般的造反……
虽然仅仅一个晚上就被灭,勉强也算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了。
还有的连伪装都懒得伪装,索性摆出一副不讲道理的脸!
我就鱼肉乡里了,我就踩你庄稼了,我就喜欢美色美酒了。
怎样?你打我啊。
十几个不争气的儿子,里面再多出一个杀人犯当然也就不足为奇。
尽管晋王李治平日里跟乖宝宝一样可爱呆萌,可是有李泰这个假装的乖宝宝的反面教材在前。
李治究竟是不是面善心恶,谁也不敢下定论……
于是,刘沈被刺一案迅速开始发酵。
所有的证据全部指向李治,李治便成了千夫所指。
窃窃的议论声越来越大,终于还是有御史在朝堂正式捅破了这层窗纸!
六日后,三名监察御史联名上疏,请求李世民严查刘沈被刺案。
相关嫌疑人等皆须羁押于大理寺,等候裁处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