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已经到了下午日落时分。
李长青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了现在已经有点索然无味之感。
因为大部分考生的试卷,他都仅仅是看一眼就丢到上书房内的一角。
论强国之策。
看似简单,但却隐隐考验着诸多水平。
比如治国之道,民生之道,富国之道,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算得上是强国。
一些人的试卷,极尽华丽的辞藻,但却是绣花枕头,草包一个,中看不中用。
这些试卷,也被李长青分成了四大类。
平庸而又无聊的,直接丢到了老远处的地上,这些都是下下策,属于下等人才。
说得有点道理的,但又不切合实际的,摆放在龙案的左侧,属中策,算是中等人才。
有精髓,且说到要点上的,李长青会将其放在龙案的右侧,这些属于上策,算是上等人才。
能令李长青眼前一亮,并且说得头头是道,符合大秦国情的,且毫无纰漏的,属于绝顶策略,这算是一等一的人才。
这样的精英人才,目前李长青只看到了两个。
孔八斗。
公孙瑜。
孔八斗李长青认识,所以率先就让小喜子找出了孔八斗的试卷。
这个寒门子弟,饱受清贫,算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他的见解,倒也符合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有世界观。
《强国当以安民先》
这是孔八斗的试卷标题,虽然其言语之中的很多见解还显得稚嫩,但也算是绝佳的论策之一。
随着阅读,李长青也对孔八斗刮目相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安民当是强国第一要素,安民的本质是让天下人归心,也让天下人无法产生作乱的心思,宣扬功德,宣扬精忠报国,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大秦王朝当牛做马,奉献一切。
当百姓能获得这样的回报时,他们也就没了造反的心思。
如此,国家能昌盛的基石,就是安民,抚民,富民……。
全国一心,百姓人心所向,陛下兵锋所指之处皆能一举定乾坤,国焉能不强?
孔八斗洋洋洒洒上千字,让李长青觉得,此人倒是看得透彻。
而且他也说的很清楚,所谓的安民抚民富民,就是高级的愚民政策,让百姓们觉得这样是理所当然的,让他们觉得皇权就应该是神圣的……。
这一点,倒也暗合帝王之术,与李长青的诸多国策相吻合。
所以孔八斗此人,看似是寒门子弟,却也是有志之士。
值得培养!
属于优秀!
另外,公孙瑜此人也让李长青记忆犹新,他的论策,李长青也提前命人找了出来。
《王道强国策》
公孙瑜的论策,也让李长青眼前一亮。
他的思想,无限接近于李长青记忆之中古华夏孔孟流派的思想。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简简单单的八个大字开头,让李长青大为欢喜。
他的论策里,也附带了富民之策,而且结合了强军之策。
要强国,就要富民加强军,公孙瑜并且认为兵者乃大秦兴盛的根本所在,没有强大的军队谈何保家卫国?
要让百姓们富裕,要让百姓们拿着吃喝来欢迎王师凯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能不盛哉?
与孔八斗相比,公孙瑜出身世家,格局就广大了许多。
孔八斗在民生上的见解颇深,因为他穷惯了,而公孙瑜则是看着上游,注重政治与军队。
这跟二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二人的眼光与格局也不同。
阅卷的时间,枯燥而又乏味,但总能有点小惊喜。
一下午,李长青就算一目十行,也阅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试卷。
当众女带来晚膳之时,李长青依旧在挑灯夜战。
两日,仅仅两日李长青就阅读了大部分试卷。
而到此时,除了公孙瑜与孔八斗两位有大才的精英人才之外,李长青还发现了两位不显山不漏水低调无比的士子。
秦玉,杨林。
这两人的试卷,也被李长青将其放到了孔八斗与公孙瑜的试卷旁。
《帝道强国之策》
《霸道强国之策》
秦玉的帝道强国论,讲究帝王心术。
牢笼天下有志之士,将他们掌握起来,并且牢笼天下兵权,集中加强皇权,让百姓们耕种,商人们经商,让天下学子都钻研八股经文白首穷经,这样天下万民安定,皇权集中,就是帝道强国之策。
这样的策略,可谓是见效极快,而且是最对李长青有利的。
看了这一篇策论后,李长青也不得不叹服,这秦玉在政治上,绝对是个人才。
最后,杨林的霸道强国,更让李长青高呼此人绝对是他一直想要寻找的军师。
大秦自建国以来,凡千余载。
时而艰难困苦,时而历经坎坷。
大秦铁骑虽盛极一时,亦多有败误。
而今天命复长青大帝,举国上下,万众一心。
大秦应顺潮流而动,趋大势而行,则成千秋之功。
大秦欲自强于世界,必先自强于东土。
欲要成不世之功,必攘除外患与内乱。
汉贼不两立,大业不偏安。
欲兴霸道而图强,当扫门前之障碍。
西域诸国,东南诸国,辽东诸国则是大秦之障碍。
霸权不灭,大秦何得安宁?
此一时,应当远交近攻,唯有止戈者方可为武。
强军强军,强军就是强国,利剑在手,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大秦兵锋当扫除所有障碍,建立不世之王朝,纳万国于脚下,霸道则是大秦立身之根本。
看完杨林大气磅礴的策论后,李长青整个人都有点热血沸腾。
这些,不就是自己要找的精英人才吗?
论民生,政治,富国,强国等诸多要义,这些人均可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日时间,李长青已经阅读了所有的试卷。
而这一天,也是令所有士子们最激动的一天。
今日,将是传胪大典,宣布金榜之时。
而李长青也在这三日内,愁了又愁。
这几人的名次,到底该如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