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早上七点。
随着几道钟声响起,深锁的紫禁城大门再一次打开。
朱雀门外,文武百官从左右两侧进入了朱雀门,往金銮殿而去。
参加殿试的进士们,亦是跟在文武百官的身后,怀揣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踱步进入其中。
三月的京城,草欲绿,花欲红,已经褪去了冬季的寒冷,一片万物复苏之象。
就如同朱雀门内巨大的广场一般,这里的柳树之上都已经冒出了绿色的嫩芽,伴随着柔和的春风让人体感格外的舒适。
当百官进入金銮殿后,进士们全部在殿外默默等候着。
当李长青来到金銮殿时,所有的官员还有门外的进士们都通通下跪行大礼。
经过一番礼节后,在李长青的示意下,宣读金榜的过程开始了。
旋即,就有鸿胪寺的官员开始宣读。
此时,殿外的进士们,已经到了无比激动的时刻。
这是他们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是新生,也是新的开始。
从李长青钦点的第一名开始读起时,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因为此次的状元郎,有两个!
“昭武十四年恩科殿试甲榜第一名状元,公孙瑜!”
“昭武十四年恩科殿试甲榜第一名状元,杨林!”
“昭武十四年恩科殿试甲榜第二名榜眼,秦玉!”
“昭武十四年恩科殿试甲榜第三名探花,孔八斗!”
“昭武十四年恩科殿试甲榜第四名亚元,刘德礼!”
“昭武十四年恩科殿试甲榜第五名传胪,元亨!”
“昭武十四年恩科殿试甲榜第六名传胪,史明杰!”
“……。”
“……。”
“昭武十四年恩科殿试甲榜第三百名传胪,关俊。”
这一次,让所有朝臣们与士子们都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前三甲,竟然有四人?
而且是并列状元?
之所以这么做,李长青也是有考究的。
公孙瑜是综合型人才,而且其国策涉及了诸多方面,政治民生经济都有涉及,这个状元当之无愧。
其次,就是杨林。
杨林的军事见解极为恐怖,这也符合自己的诸多抱负。
给杨林个状元,也暗合自己的称霸之心。
至于秦玉,此人当第二那是妥妥的。
秦玉是政治型人才,与杨傲之相当,可以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现在左右相国的位置空缺,李长青已经准备升迁杨傲之,但升迁之前,还得放一放,让这个秦玉历练历练。
秦玉能顶替杨傲之的位置后,杨傲之自然能担任空缺依旧的丞相之位。
还有就是孔八斗。
论安定内部,孔八斗绝对没得说。
此人也是寒门士子的典范,提拔孔八斗,也有利于人心的安稳。
毕竟是穷苦人家出身,一些见解与格局跟杨林公孙瑜等人比起来是差了一点。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们进入仕途后的发挥。
不过让李长青失望的是,读书是个长久的过程,一个家族的底蕴积累也是个长久的过程。
这些参加殿试的寒门子弟,本就占了少数,如孔八斗这样优秀的人,却很少。
朝臣们却是眼珠子都快掉了下来。
如元太师一族中的后生,可以算是人才了吧?
从小就接受极为良好的教育,也才获得了第五名。
而户部尚书家族之中的后生,也仅仅获得了第六。
杨傲之也算是寒门子弟,但却不是真正的穷苦寒门,就算他的族人也排到了十名开外。
金榜题名的士子们纷纷进入了大殿,接下来就是御前听封的激动时刻。
“朕心甚微,今日朕封恩科四甲为京城四绝,领六品官衔,希望你们日后勤勉奋进,不要落了第一届恩科四甲的名头……。”
李长青带着无比的威严,为四甲赐予了称号,还将他们封了官职。
科举与武举不同,武举可以直接当三品将军,但科举之后的官员,则要熟悉诸多衙门之间的事情,还要熟悉办公流程,更需要积累资历才能升职。
而六品官衔,已经算是好的了。
比起百名开外的只有一个县令的官职来说,他们这些名列前茅的人都能留在京城当官,可谓是一件大喜事。
能在朝中,谁又愿意去边角料的地区当一个县太爷呢?
要知道,进士被封到县后,想要升官都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了,如果政绩不行还要面临惩罚,并不是说有些人能考试通过就一定适合当官,这是两码事。
“臣等谢主隆恩。”
一众新晋的官员们激动无比跪地,重重磕头谢恩。
自今日起,他们就要将满腔热血报效于朝廷,报效于天子。
有些学子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磕头如小鸡啄米。
如孔八斗,他到现在都一直处于震惊之中。
他万万没想到,陛下竟然让他名列三甲,孔八斗在会试时只在前三百,却不料殿试直接鲤鱼跃龙门成了三甲。
他现在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在下朝后赶紧去通知杏儿,并且履行他的诺言,对他好一辈子。
但是他也知道,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安排,由不得他。
除了封前四甲与前十名之外,其余的官员皆由吏部主持,根据他们的资料逐一分配。
“总算有新鲜血液注入了。”
看着下方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李长青心中激动不已。
这些士子,就算是士族出身,有一大部分也不是京城乃至顺天府的士族。
这些,可都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
待众人起身后,李长青开口道,“礼部尚书。”
“陛下,微臣在。”礼部尚书宋翰连忙出列,手持玉笏恭敬看向李长青。
“今日游街夸官,诸事由礼部负责,要向天下士子扬我朝廷求才之心,明白了吗?”
“陛下,臣已经准备妥当。”
“散了吧,朕乏了。”
交代完游街夸官的事情后,李长青揉了揉有点发沉的眉心,摆摆手示意道。
这三天,李长青可是累坏了。
当然,这对于殿试的士子们来说,则是另一大激动人心的事情。
旋即,满朝文武还有诸多士子均下跪相送,高呼万岁。
游街夸官,也是李长青安排的。
这是属于士子们的荣耀。
状元郎带头,他们鲜衣怒马,身穿崭新官袍,戴着红花,在皇城之内游街,享受万民的夸羡。
当然,只有前三甲能戴红花,其余的士子则是成了陪衬,跟在三甲身后。
这样不但能彰显朝廷求贤若渴的心,也能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激励人们去寒窗苦读,报效朝廷。
说白了,就是形式主义。
但老百姓往往就吃这一套,李长青不用花费一毛钱,就让登榜的学子们激动不已,也让天下之人艳羡不已。
同时,也让武子监的武秀才们羡慕坏了。
这样的待遇,他们也会有,就在三日之后。
三日后,就是武举开科之时。
而在李长青轰轰烈烈进行着恩科之时,大乘教的妖僧们,又悄然进入了京城。
同时,还有纳兰琼霜,这个绝世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