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外,考场又叫做“贡院”。
贡院乃会试开科取士的地方,至于为什么叫贡院,还是朝中大臣一致决定的。
令李长青意外的是,科举的概念虽然是他提出来的,具体的细节脉络也是他按照后世古华夏记忆中的科举提出来的,但做到完善的还是朝臣们。
凡送给天子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是贡品,贡院也是如此,只不过这贡院选拔的是人才。
凡能通过会试的,皆是选拔人才献给天子与国家的,整个贡院的场地占地极大,有大门五座,其中东大门直直正对紫禁城,被称之为龙门,有鲤鱼跃龙门之寓意。
贡院龙门与另外两门之上有横匾,中题“天开文运”,东题“明经取士”,西题“为国求贤”。
看到这首次开放的贡院,李长青心中满意极了。
“好一个威武不凡的贡院,这龙门也是寓意着大部门有志之士的愿望,更是天下要务!”
一道颇为豪迈,带着出尘之气的声音回荡在李长青耳边。
闻言,李长青脚步一顿,看向了同样驻足观看整个龙门的书生。
他身高七尺,面容棱角分明,发丝乌黑发亮,眼中有亮若星辰的光泽。
“哦?”
“不知阁下对这次恩科有什么看法?”李长青看着这书生,眼前一亮,遂开口道。
眼前的书生,虽穿着不是很华丽,但也算干干净净,非常得体。
尤其是那股子书生气,异常显眼。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李长青却不如此认为,古代选拔人才,都是从书生里选取的。
再加上这些书生研读经史子集,总会有些胸有沟壑之人跳出来,最终经过沉淀后会是朝廷的栋梁。
“看法谈不上,鄙人兖州公孙瑜,不知兄台是……?”名叫公孙瑜的青年看着李长青,彬彬有礼道。
“我姓木,顺天府人氏。”李长青随口敷衍了一句,看着公孙瑜道,“不知兄台所谓的天下要务是什么意思?我想听听兄台的高见。”
这公孙瑜,气质得体,一看就不是那种大富大贵的士族子弟。
再加上其彬彬有礼的模样,看得出来此人涵养也颇为不错,比起那个徐涂明好了许多。
“高见谈不上,至于天下要务么……。”公孙瑜微微一笑,指着贡院说道,“咱们大秦的皇帝陛下虽然之前有暴君之名,但那些都是虚的,这要务自然是江山社稷,不然咱们的陛下为何会改变千百年来老祖宗选拔人才的方式,并且给我等寒门弟子这么大的机会,还设立此龙门呢?”
说着,公孙瑜继续道,“所谓江山社稷,就要用人去扶持,而我大秦经历千年,大秦自然是江山社稷,所谓恩科,就是天子施恩于天下士子,结读书人欢心,既能化育天下,也能笼络了有志之士为国效力,为君分忧,而且……。”
话说到这里,公孙瑜话音一顿,神秘道,“咱们的陛下,帝王心术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恩科能汇集天下聪明之人,陛下将这些人尽数掌握在手中,这样的话读书人也不会被歪门邪道所蛊惑,读书人心思安定了,天下也就安定了……。”
“况且我大秦现在刚刚击退了匈奴,对外四面环敌,有虎视眈眈的异族,我觉得陛下的志向肯定不会在此,必然会剑指四合,为大秦开疆扩土,等陛下恩科一开,所有的人才都会聚到陛下手中,那么国内即使有心怀不轨之人,他们也不过是些草莽之流,成不了气候。”
“如此一来,我大秦焉能不盛?”
“陛下此举,看似是打破了规矩,但不破不立,这可是影响我大秦国祚的大事。”
“古有大周,绵延四十任君王,而我大秦现在长青帝也才延续到三十代,若想国祚永存,陛下的恩科,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公孙瑜的话,让李长青心中掀起了滔天骇浪。
好一个公孙瑜。
竟然有如此长远的眼光。
别人,不,应该说九成九的人,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
而公孙瑜,却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论才智,论计谋,论见解,这公孙瑜都绝对是上佳。
这不就是自己苦思冥想想获得的人才吗?
此人胸有沟壑,脑子里更是异常灵光,若是能顺利通过会试进入殿试,自己定然要重用他。
“不错,不错。”
李长青佯装震惊的模样,拱手道,“公孙兄果然是大才,我等还是进入考场吧,马上要开考了。”
“惭愧,惭愧,在下只是一时兴起,让木兄见笑了。”公孙瑜笑着看向李长青,旋即二人一道越过龙门,向贡院内而去。
进入贡院,中轴主路之上有明远楼,公堂,聚奎阁与会经堂等建筑,贡院东南西北处还有望远楼,中轴两侧则是两万多间低矮的单人“考棚”。
进入龙门,立即有侍卫对二人进行了搜身。
若是有人夹带,则会立即被侍卫们拿下送往刑部严惩。
旋即,经过第一轮检查后,再有数个检查的通道验明众人的准考证,就会发下号票,拿到号票者寻找各自对应的考棚即可。
这号票,会用三天。
三天内,总共有三场考试,对应了政治,民生,经济,军事,外交,经史子集等诸多方面地考验众学子的才学。
李长青拿到的号牌,是东一百零八号,进入考棚后,只有几平米大小。
一个木板凳,一张案几,案几上摆着纸墨笔砚,旁边还有取暖用的火盆,桌上还有几根蜡烛。
每个考棚之外,都有如标枪般站岗的侍卫,他们会监视考生之间有翻墙交流,抄袭的行为。
咚~
明远楼上钟声响起,第一天考试的题目随之从望远楼上公布,所有考棚内的考生看到三道大题,立即行动起来。
有人执笔疾书,有人苦思冥想,也有人静坐思考……。
李长青看到这第一天的三道题目,顿时笑了。
接下来,一连三日,李长青都用伪装的身份来考场考试。
三日后,由内阁与礼部的诸多官员共同审批试卷,而其中有很多人的试卷都异常惊艳。
但有一个人的试卷,却让众主考官员都坐不住了,甚至有人阅读之后震惊到了极点。
这试卷,正是李长青的试卷。
木公子三个大字,也再一次映入了满朝文武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