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往日的点点滴滴汇成一条屈辱的河(一)
练习江南岸2025-10-16 10:202,680

第八十六章,往日的点点滴滴汇成一条屈辱的河(一)

  孙路明,骑车穿过十字路口,来到前面一个有山有水的公园边,把电动车锁在一边的广场上,穿过公园里绿茸茸草坪间青石板小径,来到湖边一个三人座的木质靠背椅子上,望着眼前一汪清澈的湖水。

  湖对岸杨柳依依的的湖堤上,一座小巧醒目的月牙桥,玉石桥廊,清晰可见。清新典雅的玉石桥身,立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之上。给人一种碧波荡漾之上翠绿柳条丛中一个小典雅小清新之感。穿过月牙桥,前方马路边的广场上面,一座苍翠欲滴的小青山,穿过车水马龙的马路,伫立在湖边。蓊蓊郁郁的山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水里;黑漆漆的山影,被荡漾的湖水揉碎着。一光一影,如梦如幻。给人一种千年的山影,走在一往情深的酽酽歌声里,如痴如醉。青山耸立,湖水横躺,置身澄澈宁静的山水间,仿佛漫步于一幅格调淡雅的水墨画里。

  此时此刻,你什么都不想,思绪,不由随着李诚刚刚离去的背影,回到过去,年轻时,因为失业,没有工作,因为一家人的生活,而在街上帮助年迈母亲摆小百货摊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的屈辱经历。

  首先声明,年青的孙路明,那时的身份,是因为乡下土地被征用,用土地换来一张城镇户口薄来到城里寻找出路的失业青年,而非个体户。

  先说什么叫失业啊?失业,失业,失业就是一茎芦苇,沉溺到水里,被冬日凄寒的冰水,重重包围,重重围困。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被贫困攫取,未来的生计,没着落。

  由于年迈的母亲,在街上,摆小百货摊,所以,为了生活,在那时城市的年青人就业天空被严酷的寒冬笼罩的情况下,再加上电视广播上普天盖地国企改革,大力发展个体与非公经济的宣传,还有书上也说“求生是美的!”这句话的影响,所以,年轻时期的孙路明,便从城里租住的小屋子里,勇敢地,走出来,走上了帮助年迈母亲在大街上摆小百货摊的道路。

  因此,作为一个时代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也是一个在市场上除了看摊守摊卖东西之外,言语不多本份的沉默的观察者。看看这条狭窄的羊肠小道,能不能在人心如沙的城市大街上,走出一条路来。在长达七八年的摆摊生涯中,自己的身份,自始自终,仅仅是帮助母亲摆摊谋生的角色,而非个体户。

  在长达七八年的帮助年迈母亲在大街上摆小百货摊艰难谋生的生涯中,一个切切实实的体会,就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受到市场管理人员当地官人的歁圧。它表现在:

  一,把母亲在街上摆摊谋生的几平米面积的小百货摊铺,不仅每月按时按量上交包括工商、税务等各种费用的摇钱树,而且,还是官家人巧立名目随意拿钱的提款机。

  记得有一年冬天,因为接近年关边,孙路明的母亲的小百货摊铺生意,走过了夏日的清汤寡水的淡季,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好的旺季。

  为了这旺季,他母亲或孙路明,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傍晚华灯绽放的时分,和几个做小生意的同行,在大街上,凄冷的寒风中,到码头或车站,坐船或乘长途客车,到邻近经济发达城市,进一次货,以准备充足的货源,来供应市场。其中的风餐露宿、个中的辛苦不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迎接这年关边的生意旺季。

  就象过去,在乡下,一年一度的“双抢”时节,一边忙着收割田里的金灿灿的稻谷,一边为了下半年的晚稻,组织人力耕田打耙,拨秧插秧。“抢火”一般地,在火一般的炎炎七月里,紧张地,忙碌着,就是为了赶时间,抢季节。不然,错过了季节,一年的辛劳,就白费了。孙路明的母亲,在街上,几平米面积的小百货摊铺的生意,和这一样。到了生意旺季时,母亲,要在小百货摊铺边,一边招呼围拢在摊铺边的一个个顾客,回答她们一个个问题,一边要一旁的年青的孙路明,用衣叉给挂在摊铺上的竹杆上顾客挑选小孩的衣服拿下来。母子二人,在卖袜子、帽子、婴幼儿系列儿童用品的小百货摊铺边,忙这忙那。跟“着了火”一般,饱满的谷粒,在不断旋转的磨盘上,不断地跳动着,忙着团团转。

  有一次,母亲和一班同行,到W市进货去了,年青的孙路明,在寒冷的街上,迎着剌骨的北风,站了一天的摊铺,卖了一天的小百货。临近傍晚收摊时分,一个身着蓝灰色工商制服的工商人员,带着两个市场管理人员,沿街,挨着一个个小摊铺,收钱。

  等他们来到孙路明的摊铺前,身着粗布家常衣服的年青的孙路明,站在摊铺边,问那为首的工商人员交什么费。

  只见那身着蓝灰色工商制服的中年男人,个子不高,身高大约一米六几,不到一米七,年龄看上去,有四十多岁,身后跟着一男一女的两个年青人。只见他头戴一顶大盖帽,面无表情地说:“市管费。”

  “什么市管费?”年青的孙路明,站在一边问。

  “市管费就是市场管理服务费。”中年男人听了,心里不耐烦地解释说。

  “市场管理服务费,不是每月都交过的吗?”年青的孙路明辩驳道。

  “那是工商管理费。现在已近年关,市场上摆摊的人多,所以,现在要加强市场管理。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在市场上摆摊做生意的。”那头戴蓝灰色大盖帽的中年男人,振振有词地说道。

  “这-------”年青的孙路明听了,一时语哑。找不出话来应对。于是,迟疑了一下,便问道:“多少钱?”

  “50元钱。”中年工商男人答道。

  年青的孙路明扭不过,看看邻边卖鞋摊铺的中年男人,刚才也交了。于是,从小百货摊铺上,在卖了一天的钱盒子,拿出50元,交给那工商中年男人。

  工商中年男人,接过钱,交给身后那个开票的年青女人。女人把50元,放进黑皮包里,开了一张50元的收据,递给站在摊铺边的孙路明。然后,一班人,沿街向下一个摊铺走去。

  望着他们离去的身影,年青的孙路明,在摊铺边,心里啐了一口,“一群只知道要钱,不见干活的狗。”

  事后,年青的孙路明,坐在摊铺边,和旁边卖鞋的中年男人聊了此事。卖鞋的中年男人坐在摊铺边说:“现在年关了,哪些工商,见了市场上摆小摊的个体户,生意好,就以收市场管理费的名义,向小摊贩们摊派收费。然后,回去以过节费的名义,把收上来的钱,内部合子里私下分了。或者,几个人,到酒馆里,摆上一桌,买烧酒,吃喝去了。”

  卖鞋的男人还说,不仅工商如此,税务同样这样。把每年从个体户那里,收到的钱,除了一大部分,上交国家,完成任务以后,剩下来的多余的钱,他们内部当作奖金分了。

  年青的孙路明听了,心里禁不住涌起了一阵悲凉。由此,他想起了中学课本上,茅盾先生的一篇文章,是说农民或佃户丰收了,反而被当作肥羊宰杀。真是“不干活,不受损;干了活,反而被当作牲口宰。”

  官家人打着公家的旗号,欺压市场上求生的小民,为自己谋利。这是官府人以巧立名目,年青的孙路明亲眼所见的,向街上,摆小摊谋生的小老百姓,公开收费的一个方面,还有孙路明,不在时,当地的工商,向摆摊的母亲,摊派,订阅的什么行业性杂志等等各种诸如此类的费用,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当地官府人欺民,给年青的孙路明,年轻的心里,留下一个难忘记忆。

继续阅读:第八十七章,往日的点点滴滴汇成一条屈辱的河(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城市奔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