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老妈答应自己会打听程明家具体地址,温良已经满怀期待的度过了三天。
这三天里,温良一直在幻想着自己的第一封信,要如何开头,要怎样讲述,最后再怎么收尾。
然而等他把一切都构思的差不多了,自己的老妈却迟迟没有再开口提这件事情。
在那个信息交通都并不发达的年代,还没有电话之类的高科技,一切往来的主流手段,无非就是口口相传和书信了。
温良知道,这样的情况,要打听一个遥远的其他县城的人的情况,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长年务农打工,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来说,大概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与不同交集的人交谈才能幸运的获得一些信息而已。
耐着性子等待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人一旦对于某件事情抱有了希望,总是自然而然地觉得平淡的日子会比往常更加漫长难捱。
好在这一次,幸运女神早早地眷顾了温良。
这天,如同往常一样放学回家的温良,刚要打开课本写作业,就听见外面传来串门回家的老妈的声音。
“良子,妈终于给你打听到程明一家的地址了,你快看看对不对。”
一进屋,老妈边说边把一张皱巴巴的破纸片递了过来。
温良接过明显是不知道在哪块破旧日历撕下来的一角,兴奋地翻过背面看了看,只见泛黄的日历纸背面,一行歪歪斜斜的字,详细的记录了本市的F县西城区82号一户人家的地址,后面还贴心的标注了邮政编码。
“应该是的。谢谢你老妈。”
“上面的字你都认得不,别搞错了,邮票也是要花钱的,不要跑到别人家去才好。”
老妈担忧的说着,还拿过纸片反复看了看。
“字虽然丑了点,但是应该没有认错的。我一会在市区地图看看。没错的话,就可以写信了。”
“你真的要给程明一家写信吗?你跟妈说说你都打算写啥?能不能也帮妈给他父母打个招呼,问候问候。”
温良看着老妈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忍住了想说只是写给程明而不是他家的话。
“我还没想好要写什么呢。还要对照课本的格式看一看。老师说,第一封信可能还要上交的。”
“这样啊,那你先琢磨吧。啥时候写了念给我听听。”
说完,老妈一掀门帘,朝着屋子外面走去。不一会隔壁婶子家就传来了老妈略带炫耀的声音,在对着老婶讲述自己要写信的伟大事迹。
温良无语的找到了家里仅有的一张市区地图,还是去年搬家来到市区卡车司机为了认路买的。
一个个县城逐个对比下去,温良终于在市区的另一边的边缘,找到了与地址上名称一致的县城。
看着几乎南北横跨了整个T市的两家的距离,小小的温良,还是无法想象一个市区的距离到底有多遥远。因为除了搬家在大卡车上度过的一天一夜外,他似乎连镇子都没有走出去过。
又翻开课本,看了看书信的基本格式,温良几次提笔又放下,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紧张些什么。心脏咚咚咚的跳动和手心沁出的汗,仿佛都不受自己控制。
“久别的程明,见字如面…… ……”
仅仅一个开头,温良几次涂改,却始终不曾擦去“见字如面”四个字,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词,也是第一次在老师朗读的例信里,听见就记在心间的一个词。
温良有一种感觉,哪怕不管天涯海角,还是千里万里,似乎只要唇齿之间,溢出这几个字,好像一瞬间两个人就能相聚一样。
十分神奇的感觉,让温良不禁感慨起汉字的魔力。
这封信写了大概足足一个小时,仿佛是为一年落落寡欢的生活找到了一个出口一样,那些被憋在年仅12岁温良内心的彷徨与不为人知的思念一股脑借着手中铅笔,隐没在字里行间被倾诉出去。
整整一年里,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也好,回忆里的趣事也罢,全都被温良不着边际的思维带动着写进了一张张早就准备几天的红格子信纸上。
末了加上一句“此致,敬礼”,署了自己的名字。
站起身舒展了一下四肢,温良看着手里长达三页涂涂改改的信纸,涌出一种郁结舒缓的感觉,格外的轻松。
小心翼翼地撕下写完的信纸,放到一旁,温良又拿过信纸本,在崭新的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誊抄了一遍。
再次看了看,确认无误后,温良轻轻地把信纸折了几折,塞到了带有花边的白色信封里,刚要封口,才想起来,答应老妈的问候语还没有加进去。
于是赶忙按照之前自己小心思设计的样子,拿出另外一张单独的信纸,全篇开头经过结尾,都以老妈的视觉和口吻,对程明的父母进行了问候,简单叙述了一下自己家里的生活,表示一切平安顺遂,最后祝福程家全家幸福平安。
刚写完,老妈又一次风风火火的进来了,看着正在叠信纸的温良,连忙问道:“良子你都写好了啊,快给妈念念,你都咋写的。”
温良无奈的翻了翻白眼,心想你都出去多半天了,不亏是老妈,一跟人聊起天,就会忘记一切,聊个天昏地暗。
找出特意单独写给程明父母的小附件,一本正经的读了一遍后。本以为老妈会要求加这加那的温良,却意外得到了老妈的肯定和夸赞。
“你还真别说,我老儿子这信写的还真像模像样的,按照你信里这么一读出来,感觉我跟你爸都有文化了好多。就这样吧,明天妈给你钱买个邮票,放学你就寄出去。”
温良一听,老妈要单独给自己钱买邮票,连忙偷偷的把自己用零花钱早早买来几张8分钱邮票给藏进了书页里,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
如果一切顺利,地址没错的话,说不定留下这些邮票,以后还能够给程明多写几封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