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斋藤归蝶为久作缠下了一位女婴,久作同样非常高兴,为女儿取名叫做绝姬。
得知竹中家两位夫人产下子嗣的消息,武田家也派了使者前来祝贺。这位使者却是许久未曾见面的真田昌幸。
“竹中大人,恭喜两位夫人为您产下了两位这么可爱的的儿子和女儿,真是羡慕您啊!”真田昌幸高兴的说道。
久作笑了一下,说道“多谢真田大人的夸赞,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您的长子应该也出生了吧?”
“对啊,家妻也为在下产下了一名儿子。”真田昌幸说道。
久作暗暗回忆了一下,真田昌幸的这个儿子应该就是历史上真田昌幸的长子真田信幸,或许许多人都认识真田信幸的弟弟真田信繁,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
可是真田信幸同样不凡,信幸幼年时期因为父亲昌幸臣服于武田家,而作为武田家人质。
天正十年,1582年,武田家被织田德川联军灭亡之后,信幸逃到父亲所在的信浓上田城。
天正十三年,1585年,德川家康要求昌幸开放上田城而被昌幸拒绝,信幸与父亲一起迎击德川家康军,史称第一次上田合战。
之后昌幸跟随丰臣秀吉,而信幸则为了真田家与德川家之间的和睦而成了德川家家臣。
家康对于信幸的才能有很高的评价,并收养家中第一猛将本多忠胜之女后将其嫁给信幸。
关原合战时,信幸身为隶属德川家的东军,与属于西军的父亲昌幸,弟弟幸村对决,跟随德川秀忠对上田城展开攻击,史称第二次上田合战。
西军战败后信幸帮助父亲向家康求饶,昌幸被流放纪伊国九度山,将来自父亲的讳名“幸”改为“之”。战后信幸所拥有的上田,沼田领地增加了九万五千石,成为上田藩藩主。
大阪之阵时,信之属于德川方面,有着相当活跃的表现,战后转封至松代,配合沼田得到了13万石领地。
最终享年九十三岁,非常长寿。法名铁一当大居士。
真田信幸,无论是当时还是今日,也许大多数人都低估了他的实力。
然而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坚持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策略,信幸终于在乱世中成功的保全并延续了真田一脉。
真田昌幸接着说道“竹中殿,在下此次前来,事实上还是有一个不情之请的的。”
“哦,真田大人有什么话就直说便是。”久作说道。
“是这样的,在下看竹中殿的女儿与在下的儿子年纪相仿,不如咱们两家结为连理,怎么样?”真田昌幸满怀期待的说道。
“这样啊,”久作面露难色,他知道,在女儿出生之后,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豪族前来提亲,可是他还不想这么早就擅自决定女儿的婚事,他可不想成为一个包办婚姻的人。
而且,真田昌幸的儿子日后的表现到底会怎么样,他也还不确定,所以,久作想了一下,还是觉得婉言拒绝真田昌幸比较好。
想到这里,久作说道“真田大人,在下以为,我的女儿和您的儿子还是太年幼了,不如等他们长大,日后看他们二人是否愿意在一起,然后再决定婚事比较好。”
真田昌幸有些失望,不过也没有说什么,“那我就告辞了,对了这是信玄公特意让我带来的一些庆金,一共两千贯,聊表武田家的谢意。”真田昌幸让人抬了两个箱子上来,然后说道。
“替我向信玄公言谢,真田大人,希望日后我们能够有并肩作战的机会。”久作客气的说道。
“在下也是这样想的。”真田昌幸笑着说道。
真田昌幸随即告辞了久作,带着人返回了甲斐。
久作陪了两位夫人一会儿,又逗弄了一下儿女,然后便离开了。
久作来到了火器作坊。
火器作坊的首领是皮尔斯和威廉,这两个唯利是图的南蛮人,自从久作赐下大量赏钱,这两个人就愈发努力。
为了笼络住这两个人才,久作还特意提二人做了一个媒,让二人各自取了一个漂亮的rb老婆,这两个憋了许久的南蛮人喜不自胜,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
竹中家现在的铁炮数量已经达到了九百挺,家中的火器作坊每个月都会有不少的铁炮出产,由于有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支持,这个数量还在上升。
久作想了一下,决定还是将铁炮集中到一起,专门成立一个铁炮备队比较好。
之前的话,铁炮备队一直是分散在各个军团和备队中,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组织,现在有条件了,久作决定专门成立一个铁炮备队,人数暂时定为一千人,当然,其实也并不需要再去招人,只需要将人员集中起来就行了。
忙完了铁炮备队的事,久作又去了明国移民的聚集地。
明国移民的聚集地久作给他们选在了能登,久作给了这些明国移民约八千石的土地,经过这两年来不断地有明国移民移民到这里来,现在竹中家领地内的明国移民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两千余人,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
中国人真是世界上最善于适应环境的人,久作只给了他们八千石的土地,可是去年的秋收,这些明国移民竟然将产量提高到了两万石左右,这让负责土地方面的增田长盛惊讶不已。
增田长盛的保守估计,在今年秋收时,本家能够收获至少四十万石粮食,本家的石高也能够提高到三十七万石左右。
明国人不仅是优秀的农民,也是优秀的士兵,久作决定在这些明国移民中,招收五百人组成一个明国备队。
至于备队长,这个久作却是有些头疼了,本家领地内没有什么能够拿的出手的明国大将,全部都是岛国人,派岛国人去担任明国备队的首领,只怕这些明国人会不服啊?
正当久作头疼之时,一个使番突然来报,说几个月前在海岸发现的那艘船上还有几个活着的人。
久作闻言,立刻赶了过去。
“有几个活着的?”久作向一个医生问道,“回禀主公,有五个,本来都是奄奄一息了,侥幸用对了药,让他们活了过来。”医生答道。
“他们现在那个说话吗?我能进去看看他们吗?”久作问道。
“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基本的对话了,您放心,您可以进去。”医生答道。
久作随即走了进去。
“你们是哪里的人?怎么会漂流到这里来?”久作一番字正腔圆的明国官话不仅让医生等人惊讶了,那几个明国人也非常惊讶。
“没想到在异国他乡竟然还会遇到一个会讲官话的倭人。”那个被问话的明国人惊讶的说道。
这个明国人说的也是官话,不过带有一股浓烈的复建味道。
久作笑了一下,说道“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那个明国人也笑了一下,说道“俺们是五峰船主的部下,几年前五峰船主被官军给抓住斩首之后,在下等人就一直跟在毛海峰大人身旁,就在几个月之前,我们出来抢东西,不小心被官军伏击了,我们几个被大炮震晕了,然后就随着船漂流到了这里。”
“原来如此。”这些海贼嘴里说的五峰船主就是明国中期赫赫有名的大海盗汪直,而那位毛海峰就是汪直的义子。
久作看了一下这五个人,都比岛国人要高上许多,“你们之后有什么打算吗?”久作问道。
那个大汉苦笑一声“我们现在已经是孤魂野鬼了,还能去什么地方。”
“既然如此,你们不如加入我竹中家怎么样,我让你们作为我竹中家明国备队的统领,阁下意下如何?”久作说道。
那个大汉略一思考,看向其他几个人,那几个人微微点头,大汉于是说道“既然大人这样邀请我们了,在下和几位兄弟愿意把这条命交给你!”
“好,待伤养好之后,几位就去明国备队上任吧,不过在这之前,你们得先去我竹中家的军中培训一段时间。”久作说道。
“没有问题,大人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大汉说道。
“对了,还没有请教你的名字呢?”久作说道。
“在下叫做赵铁柱。”大汉说道。
久作安排好了明国人的事之后,又去了远离城下町的农村。
岛国的粮食作物产量都不高,但是随着领地内的人口越来越多,粮食产量也需要迫切的提高。
久作想到了一种高产的作物,那就是马铃薯。
马铃薯在之后的世界中,可是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的第四高产作物。甚至后世有许多国家把玉米奉为国宝。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后来传入了欧洲和亚洲。
对了,皮尔斯和威廉不就是西班牙人了,这个时候的南美洲应该就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啊!
想到这里,久作立刻飞奔着去找皮尔斯和威廉去了。
“你是说这种东西吗?”皮尔斯说着结结巴巴的日语,指着手中的马铃薯说道。
“对对对。”久作连忙点头,“你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的?”久作问道。
“这个啊?我们原来在新西班牙生活过一段时间,威廉喜欢收集一些农作物之类的东西,之后我们来这里做生意,威廉就把这些东西带来了。”皮尔斯解释道。
“哦,原来如此,那,威廉你能不能提供一些种子给我。”久作语气急促的说道。
“可以。”威廉随即走到房间里,拿了一些种子出来。
“马上召集大藏长安,增田长盛,盐屋秋贞和前田玄以来。”久作对身后的小厮吩咐道。
“嘿!”
过了一会儿,四个人都过来了。
“主公,不知召集我们有何事?”大藏长安先问道。
“是这样的,我找到了一种高产量的作物,能够大大提高领地内的收成,这是这种作物的种子,你们先拿下去试种一点,如果收成好的话,就在领地大量种植,明白了吗?”
“嘿!”
忙完了农作物的事,久作又在领内巡查了起来。
此时正是夏天,炎热的紧,久作带着一行人准备在前面的一颗大树下休息一会儿。
就在久作准备下马的时候,大树上面一阵抖动,猛的从上面跳下来了一个人。
“有刺客!”一个武士大叫一声,众人纷纷抽出武器来对准来人。
“真是倒霉啊!只不过想在树上休息一会儿,没想到竟然被当成刺客了。”那个人嘀咕两句。
久作示意众人把武器收起来,然后下马对那个人说道“你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
那个人笑了一下,说道“在下是一名浪人,来自尾张,名叫前田庆次。”
“什么?”久作惊叫出声,竟然是前田庆次。
前田庆次本来是织田四天王之一的泷川一益的兄长,泷川益重之子,后来过继给了前田利久做养子。
由于前田家被前田利家所继承。庆次自此成为了一个浪人。在随后参加的几次战斗中获得了勇猛的名声。
现在,这样一个人才已经到了自己面前,久作自然不能放过。
“在下竹中久作,前田大人,有没有兴趣出仕我竹中家呢?”久作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哈哈哈,原来你就是竹中久作,没想到今天会在这里碰到你,算了,你不要浪费口舌了,我前田庆次是不会出仕的。”前田庆次漫不经心的说道。
“前田大人,请再考虑一下,我保证,那出仕竹中家是不会后悔的。”久作语气诚恳的说道。
“要我出仕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的答应我一个条件。”前田庆次目光灼灼的盯着久作,说道。
“什么条件,只要在下能够办到的一定做到。”久作毫不犹豫的说道。
“我的要求就是,你的和我打一场,如果你能够打赢我,我就成为你的家臣,如果你输了,你得给我一千贯钱,然后放我离开,怎么样?”前田庆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