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亮没阮光明想的那么多,但他们家向来都是听阮庆祥的。
听他爸的有啥错?当初生产队解散的时候他爸要分一头半大的猪,这不是已经给他家带来两百块的经济收入?
盖房是要花大钱,可农村娶媳妇还没有非得盖新房这说法,彩礼钱能拿出来就行。
再买点新的家用,请客什么的,要是有个两三百块,孩子结婚就能办得热热闹闹了。
这头猪才分到家一年半,就已经给家里带来两百块的经济收入,现在猪肚子里还揣着一窝呢,过两个月猪仔生下来,等满了月就又能卖一百块呀!
因为有这头老母猪,一年两百块钱的收入妥妥的,现在十里八村的谁不高看他们家一眼?
这可不光是他爸当村长的原因!
阮光亮无条件信任他爸,至于刘月跟她女儿阮萍,在家基本属于不发言的,她们只管洗衣做饭收拾院子,再有空闲了帮趁着打打猪草。
阮庆祥家的养猪计划就这么拍了板。
第二天阮庆祥就去隔壁村去要卖猪仔的那一家。
这是金凤英昨天买猪仔的时候说的另外一家,她碰上那个想买猪仔的男人没买成,最后就是去另外一家挑走了三头个头比较大的。
阮庆祥过来的时候,人家一窝十二只猪仔只剩下九只。
阮庆祥拧着眉看了又看,嫌弃人家的猪仔小。
可能咋办?不要?讲来讲去,最后八十块成交,阮庆祥拉着这一窝猪仔回家,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回家把九只小猪仔放回窝里,阮庆祥就一直站在猪窝边看,一边看一边脸上挂着笑,简直比娶过媳妇又得了个大胖孙子还高兴。
刘月刚洗了碗从灶房出来,阮庆祥就招呼她,“你赶紧给这窝小猪仔熬点米汤,要熬的烂烂的,汤汁浓浓的,让它们吃了好快点长大。”
阮思娇是在两天后才知道,村长阮庆祥家竟然也买回来一窝猪仔,是阮旺过来请教邵春明,问是不是需要在家里备点常见病的药,顺便告诉阮思娇的。
阮思娇听说阮庆祥也要扩大养猪规模,心里还挺高兴的。
可阮庆祥家没一个人来学习科学养猪的技术啊,除了那天阮庆祥跟阮老太太一起过来,拉走三代猪饲料的时候跟阮思娇问了一点。
估计阮庆祥觉得所谓科学养猪,就是每天给猪喂食的时候掺点饲料吧。
“邵老师,”阮思娇把邵春明叫住,“你如果能抽出时间,最好能跑一趟我们村的村长家,他家新买了九只小猪仔。”
“他家也要扩大养猪?”邵春明问。
更多的人养猪,这的确是个好事,还一下子养了九只小猪仔,邵春明怎么能不重视呢。
“我一会儿就过去。”邵春明又说。
阮思娇想了想,说,“我跟你一起去吧。”
养猪的人多了,阮思娇的饲料也会好卖一点,这是双赢。
阮思娇不一定会因为这事被牵连,但万一阮庆祥养岔了,没把这窝猪养好,他可是要受损失的。
刚刚就已经吃过午饭,阮思娇跟邵春明立刻出发。
二十分钟后,两人骑车到了红星村,直接就到阮庆祥家。
“庆祥叔。”阮思娇一到,就跟阮庆祥打招呼。
阮庆祥这几天的心情一直都特别好,看到阮思娇过来,他乐呵呵的打招呼,“是娇丫头啊。”
然后阮庆祥又跟邵春明握手,“邵老师,你这么忙还关心着我家,真是太谢谢你了。”
“我听思娇说你家买了几只小猪仔,所以过来看看。”邵春明说。
阮庆祥赶忙把邵春明往猪圈那边领,家里一下子养九头膘猪,虽然现在还只是刚满月的小猪仔,但阮庆祥仍然十分骄傲。
猪仔买回来后的这三天,每天都有人特意上他家的门,来看他家的小猪仔呢。
自从生产队解散,各家忙各的,阮庆祥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来自村里人的热情了。
邵春明去看了下小猪,身体都很健康,皮肤也粉嫩嫩的,刚刚长出一点点白色的毛,就是个头有点小。
“一月龄的小猪应该比这个大一点,不过稍微追一下就能赶上来,基本是没啥问题。”邵春明看过,说。
阮庆祥听出邵春明的话外音,眉头有点皱,“怎么追?”
他每天都要让妻子熬一锅米汤,自认为对这些小猪仔已经很上心了。
总不能让他托人去市里买奶粉,拿回来喂猪吧。
阮庆祥刚这样相,邵春明就说,“猪饲料其实是分仔猪料和成猪料的,现在还没什么大规模养殖的,所以店里先前也没放仔猪料。
阮旺不是弄了一窝猪仔回来吗?我就跟局里的领导提了下这个事,仔猪料几天前就已经送过来了,你可以明天去带几袋回来专门喂小猪。
仔猪料可是相当于小孩吃的奶粉,营养丰富,是最适合小猪的营养需求……”
邵春明讲了挺多,阮庆祥的注意力却在要去买仔猪料上面。
等邵春明讲了半天,阮庆祥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那仔猪料多少钱一袋?”
“仔猪料一般用的不多,都是十斤一袋的,一袋一块八。”邵春明看了眼圈里的猪,又补充说,“仔猪料大概喂到六十日龄,总共要用料46斤,这是标准。”邵春明说。
阮庆祥的脑子一直在飞快计算,很快就得出一个数,“总共得八块二毛钱?”
八块二毛钱,阮庆祥也能接受。
见阮庆祥同意,邵春明就又说,“明天你去店里带料吧,我写个不同日龄用量的单子给你。只要你按量科学喂养,到六十日龄时你家这些猪仔应该超过三十斤。”
听到这个数字,阮庆祥一脸的惊喜,抓着邵春明的手握了又握,“邵老师,真是太谢谢你了。”
等阮思娇跟邵春明离开,阮庆祥就开始算,他家的猪仔平均一只有七斤,要是真能长到三十斤,那不就是长了二十三斤?
一只猪仔长二十三斤,九只猪仔加起来就是207斤!
老天爷啊,他阮庆祥岂不是要发财?
邵春明跟阮思娇离开,又去看了阮旺家的猪。
阮旺家的猪买回来,阮旺第二天上午就去找邵春明请教。
他前一天熬了半夜,几乎把关于仔猪饲养那几页给背下来。
邵春明给阮旺讲的时候,阮旺学起来也特别容易,然后就把阮思娇给他的仔猪料带了回来。
一分一两,阮旺丝毫都不敢错,他甚至还在喂食的时候把小猪用板子分开,每头猪的料都是分开称的,绝不让哪一头小猪抢不过食而吃的少了。
阮旺在精心喂养着家里的小猪,阮庆祥也是心花怒放。
等到第二天,阮庆祥就揣上钱,来到饲料店。
“娇丫头。”阮庆祥进店,整个人看起来都是红光满面。
“庆祥叔来带仔猪料的吧?已经给您准备好了。”阮思娇指了下柜台边的一堆小袋装饲料。
阮庆祥把一张十元大团结放在柜台上,两只手轻松抓起五袋饲料。
阮思娇眼睛扑闪,“庆祥叔,您这……”
他们店是不赊账的,就算是本村的人也不可以,这个口子不能开。
阮庆祥仍然抓着饲料站在原地,双眼也盯着阮思娇。
阮庆祥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你还没找钱”,所以他就换了个委婉的说法,“要是没零钱就先别找了。”
这种话不是真不要找零,而是在提醒。
阮思娇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阮庆祥就只要这五袋饲料。
可阮庆祥是怎么想的呢?他是想要减少饲料的用量,还是打算只给一只猪喂饲料,对比观察效果?
如果是家里养了两头猪的,这么干也能理解。
时下人手头都缺钱,谨慎一点,或者只能负担一头猪的饲料也是有的。
可阮庆祥既然一下子买了一窝小猪仔,他这就是要大干,只拿一头小猪做试验,这种做法不可取。
阮思娇算了帐,飞快掏出一块钱塞到阮庆祥手里,“咋能不找零呢,庆祥叔你能支持我做生意,我就已经很感谢了。”
场面的客套话要说,但该提醒阮庆祥的话也必须得提醒。
不过这话想说得委婉,邵春明来说就很合适。
“邵老师,您给庆祥叔写的单子呢?您顺便再给他讲一下每头小猪具体的用量吧。”阮思娇说。
邵春明的单子是昨天回来就已经写好了的,听到阮思娇喊,邵春明过来,把单子递给阮庆祥。
“这31-40日龄一天一斤,就是说31天到40天的猪,一天要吃一斤饲料,一头猪这十天总共要吃十斤料,后面这些都是这个意思。”邵春明讲解。
邵春明都讲的这么清楚了,阮庆祥咋还能不明白?
可是他昨天想岔了,他还以为九只小猪仔,这个月总共要喂四十多斤料。
大猪一天才加半斤料呢,这要是一头小猪的量,那不是比大猪吃的还要多?
细一想,邵春明说仔猪料就相当于是奶粉,阮庆祥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贵呢。
可是,他喂不起啊!
照邵春明的算法,光是仔猪料,这个月就得七十多块钱。
阮庆祥暂时没多说什么,就连他脸上的笑意都险些维持不住。
“那什么,娇丫头,我这就先回去了。”阮庆祥说着,把饲料绑在自行车后座,就飞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