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急,这本书我带过来三本,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能碰上这位大哥识字也是不容易,这本书到你们手里一定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邵春明说。
邵春明还要记下阮旺家的地址,他有空了要去阮旺家拜访,查看他家的生猪养殖情况。
听到阮旺家竟然是红星村的,邵春明立刻想到阮思娇家就在红星村。
“下午我就过去,你们村现在有三个用上饲料的人家,我刚好一次全看了。”邵春明说。
一个村里有三家养殖户用上饲料,邵春明还是挺高兴的。
阮旺跟金凤英把饲料装架子车上,拉走了。
他家买不起自行车,来来回回全凭两条腿。
邵春明一直看着阮旺跟金凤英走远,这才转身回店里。
阮思娇在,邵春明顺便说了句,“刚才买饲料的也是你们村的。”
“我该喊叔的。”阮思娇说。
“他家养了多少猪?”邵春明问。
看阮旺只买一袋饲料,邵春明觉得自己得跟阮旺说说,既然用上饲料了,就不能在用量上克扣。
一头猪只吃一点点饲料,基本没太大用处。
阮思娇想了想,“好像只养了一头猪吧?他家那头猪跟我奶奶还有村长家的那两头都是一窝的,有四个月大了。”
听到阮旺家只有一头猪,邵春明觉得挺可惜。
“这是个有知识的人,那本书一定会对他有帮助。可是只养一头,实在是可惜了点。”邵春明说。
不过眼下农民日子过得并不宽裕,能养起一头猪已经是不容易。
想把日子过起来,还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努力啊。
阮思娇却是听得心头一动,阮旺识字,金凤英个子高,有一把子力气。
这样的两个人,肯定能把猪养好。
又听邵春明说,他下午准备去红星村,阮思娇心头开始打主意。
“邵老师,下午我跟您一块儿去。”阮思娇说。
上午的课讲完,已经到吃饭的点儿,阮思娇家里也没开火,店里所有人的三餐都是叶岁岁家小吃店解决的。
弄点吃的过来匆匆吃了,阮思娇就跟邵春明一起踏上通往红星村的那条路。
两人一到红星村,邵春明第一个想去的就是阮旺家。
可阮思娇还在呢,邵春明不好不去她奶奶家。
阮思娇倒是看出来,她一边带着路,一边说,“我奶奶喂猪是按量喂的,我二哥也时常帮忙,咱们先去阮旺叔家。”
话落,两人已经到阮旺家门前,阮思娇去敲了门。
金凤英过来开的门,看到阮思娇跟邵春明,金凤英脸上带上喜色,“你们这么快就来了啊。”
把人请进来,金凤英还说着,“阮旺一回来就扎进那本养猪的书里了,连饭都没顾上吃。”
这是眼下农村人的迫切,想要把日子过好的迫切。
阮旺不敢出门做生意,甚至连卖一袋自家的粮食,都胆怯。
可是看书?那是他本来就喜欢做的事。
看一本有可能改变他家贫苦日子的书,阮旺哪还顾得上吃饭?
邵春明先去猪圈里看了看猪,这猪养的不错,看得出阮旺家人是付出了许多的,就连猪圈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邵春明去看猪,金凤英就一直陪着。
就连屋里看书的阮旺听到声音,也走出来。
“邵老师。”阮旺到现在还在激动着。
“你家的猪养的很不错,那本书好好看,等回头这头猪卖了,一定能养起更多的猪,你们家的日子会好起来的。”邵春明鼓励说。
这也算来阮旺家看过了,邵春明看阮思娇。
阮思娇跟过来,应该是有事的。
镇上到红星村,来回也要不少时间,邵春明今天下午打算看三家的猪,阮思娇也不耽误他的时间。
“我奶奶家就在前面,第三家。邵老师,你先过去吧。我跟阮旺叔还有凤英婶儿说几句话,等会儿我再带你去村长家。”阮思娇说。
平常都是邵春明自己各村转,他点了点头,转身出去。
金凤英跟阮旺都看着阮思娇,不知道她要说什么。
听到阮思娇的话,两个人就像是被人在身前搁了一个炸弹,都给炸懵了。
“娇娇……你……你说啥?”金凤英都觉得不敢相信,阮旺更是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决定买十只小猪仔放在你家啊,饲料跟麦麸都由我店里来提供。你们用心养,这批猪大概年前能出栏,到时候卖了肉你们再把本钱还给我。”阮思娇说。
再看阮旺家的猪圈,这样的猪圈应该能放三四头猪。
要想再养十头猪,恐怕还得再盖两个圈才行。
“盖猪圈的钱我也借给你们。”阮思娇说。
金凤英跟阮旺都处在震惊当中,他们是想着把圈里这头猪卖了,再买上三只小猪仔。
可阮思娇却说……
他们真的没法相信。
阮思娇笑了下,她偏头看着金凤英,“咋,婶子你不想养?”
“想!”金凤英立刻点头。
她怎么会不想养呢!
“那就这么说定了。”阮思娇说,她从兜里掏出两百块钱递到金凤英手里。
“这个钱用来盖猪圈,不过你们得快点,请村里人帮忙吧,别抠唆这一点。离过年就这么多天,早一天把猪仔装进圈就能多养一天,多养一天猪就能多长肉不是?”阮思娇说。
然后她又补充,“猪仔也得你们去联系,麦麸跟饲料回头我想办法送过来。”
阮思娇把事情都安排妥了,金凤英拿着那两百块钱,感觉自己的手都在打哆嗦。
十头猪啊,这要是养好了,过年能卖三千多块!
不,不,她不能想的这么美好。
万一养坏了呢?
看出金凤英的担忧,阮思娇问阮旺,“阮旺叔,你看的那书上,应该有写防病的知识吧?这部分你仔细看,中间需要做防疫的时候这个一定不能省。不过邵老师会注意的,到时候会带着疫苗过来。”
防疫做到位,圈里只养十头猪,发生猪瘟的几率并不大,甚至生病都很少见。
金凤英心里还在扑通跳,而向来胆子小的阮旺却有想尝试的想法。
他看过邵春明的那本书,现在满脑子都是养猪的知识!
再说一头猪也是养,十头猪也是养,只要他跟金凤英肯出力,还能养不好几头猪?
两口子商量两句,最终同意了阮思娇的提议。
其实,阮思娇还觉得阮旺应该养一头母猪,一头母猪一年能产两窝,照顾好了一窝能产到十只猪仔以上。
母猪不用精饲料喂着,猪草、花生杆都行,一天配一斤麦麸,这个成本真不高。
相比于买猪仔,一年能省不少钱。
不过阮思娇没提这个事,让阮旺跟金凤英先把买来的小猪仔养起来吧。
阮思娇也不一定要事事替阮旺他们考虑,等养猪的事定下来,他们自有空闲时间去想怎么赚到更多的利润。
阮思娇也大概了解过,养一头猪,全用饲料喂养大概得500-800斤,要是能配点猪草,还能省一点。
按现在的饲料价钱算,其实也就几十块钱。
加上买猪仔的钱,除去人工成本,一头猪的本钱不到一百块。
三百斤出栏,加起来能卖到三百五,再刨掉防疫什么的,还是要赚一多半的。
靠金凤英两口子打猪草喂十一头猪,根本不可能,必须靠饲料跟麦麸撑着。
这些帐,金凤英跟阮旺会算的。
不过还有一件事阮思娇必须跟他们说清楚。
“盖猪圈,买猪仔,包括后期的养殖成本,你们不能说是我给的钱。”阮思娇说。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阮思娇要投这个钱,投给谁,不投给谁?
到时候说出去,肯定要得罪人。
金凤英跟阮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俩立刻点头保证,绝对不会说出去。
至于被问到哪里来的钱?就说借的呗。
因为恢复集市,好多胆子大的都已经做了一个多月生意了。
能借来几百块钱,也不是无法想象的事。
送走阮思娇,阮旺两口子都激动的脸红,两人一起看着自家的猪圈,仿佛看到一大堆钱在里面!
“你赶紧回屋看书去,我这就去找人,把咱家的猪圈扩大了!”金凤英神色坚定的说。
村里就有会盖房子的,找两个人磊个猪圈,完全不费事儿。
金凤英过去问了,直接就把这个小工程包了出去,付给一半的定金。
阮思娇说的对,她不能耽误,十头猪呢,耽误一天,说不定出栏的时候就少杀出好几斤肉来!
何况要是自已拖拖拉拉的修猪圈,耽误的能是一天两天?
把盖猪圈的活包出去,金凤英在路上就已经想到去哪里买猪仔。
隔壁村就有一家喂母猪的,一窝猪仔刚满月,现在抱回来正好!
金凤英一路风风火火跑过去,正赶上有人在买猪仔。
凑近了一看,一窝十一只小猪仔粉粉嫩嫩的,在老母猪身上拱来拱去。
买猪仔的那个人还在商量,“六块钱一只,我直接就买三只。”
主人家眉头皱着,满月的猪仔有七八斤,猪仔都是按猪肉价钱卖的,给六块钱怎么行?
何况家里这十一头小猪仔一头也还没卖,开了这个头,剩下的哪里还能卖得上价钱!
再说了,这人要三头,肯定要挑大的,最大的猪仔都超过九斤了,怎么算都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