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那年桐城三中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一个男生失恋了,星期天剃了个光头爬上三楼跳楼了。万幸的是跳进花坛里压坏了不少风景树,只有左脚踝挫伤了。二是一个女孩子怀了孕,跟社会青年私奔了,被她爹抓回来之后办了退学。
这两件事一发生,学校立刻进行心理教育课程,还进行过几次性教育。性教育的时候就让男生去足球场自由活动,留女生接受教育。从现在来看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女孩子更需要保护,另一个原因是女老师对着一群男孩子讲解性知识可能还是不太合适。
中国人崇尚保守,这也造成了国人的性压抑性苦闷。
中国的家长们更是认为性对于孩子,只是一种需求性的生殖活动,也就是生孩子或者传宗接代的流程。其它的属于你的个人感受,是自私的,是无关紧要的,能以此为耻是最好的。或许是性的话题比贫穷的事实更让家长们感到羞愧。
家长们比孩子们更害怕谈性,那比鬼神更为禁忌。他们甚至可以宽容你的缺点错误,原谅你的脾气和偶尔对他们的不敬,也不希望你太早触碰性。这也是我问我爹什么是鸡婆挨了他一耳光的原因。
禁锢太久的国人是该先解放肉体还是先解放思想的问题不该由我来下结论,但据我这些年看到的事实。无论思想再如何禁锢,人们的肉体倒是先一步解放了。由于这种解放的行为并未得到“思想”上的认可,于是躲躲藏藏显得更为怪异,整个社会的风气更为扭曲了。
人的思想也在禁锢和解放上受到双重压迫,压力比以前更重了,一方面碍于传统,一方面源于天性本能。如今,两方面都要顾及,更是黔驴技穷穷于应付。
中国的家长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对孩子好,有十分力恨不得使出十二分力来爱孩子,他们真的几乎付出了一切,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其实纵然如此,也未必能够换来孩子一个完美的人生,多数孩子心安理得并且坦然。然而家长们也觉得理所当然,并未意识到很多事情其实是无用的。
一棵在盆里室内的花,枝叶经过修剪,无论花朵开得多么美丽,多少都是有缺陷的。家长们当然不会这么想,他们只想,开花,花足够美丽就够了。可花真的愿意开成那个样子吗?
家长的爱和管束就像是一棵树每天浇一瓢水就够了,你每天浇一桶,树可能都会抑郁。亲情,友情,爱情,肉欲都是同理的,过度了就不好。太腻歪的爱情容易生厌,家长管的太多的孩子要么叛逆要么没有性格,肉欲过度了也会虚脱得病。太过度的友情可能会跑偏,离别分开决裂当然更痛苦。
其实生命那么美好,男人,女人,酒,爱情,都是令人快乐的事情。何必那么讳莫如深呢?该让他们知道的事情还是不要刻意隐瞒的好。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多知道几分,就能多保护自己几分。
性和爱情是天经地义的,它不是投敌叛国做汉奸,不需要戴着道德的有色眼镜去审判它。说到这里我想起听过一个故事:
一对情侣结婚有了孩子后工作差异大,说不到一块去,已不如往昔恩爱,背着对方出轨了。在最后各自面对真相时,选择离婚。男人倒是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换了个工作继续生活,女人却背负舆论压力时不堪忍受,喝药自杀了。自杀的时候留遗言说:如果下辈子还要做人肯定不结婚了,因为无论在轨道之内还是到轨道之外,都很煎熬。
虽然我无法判定这个故事的真假,但诚然,爱情和性爱并不是原罪,生活才是。婚姻尚且可以选择可以重来,生活却不容商议,像是命运一样。老舍先生说“既在红尘中,便是薄命人”大概就是这种意思。
我怀疑这件事情就算是真的也有加工的成分在里面,中国人总是喜欢用主观感情修改客观事实,把结局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许这个故事男人用来骂女人的,说出轨不得好下场。也许是女人用来骂男人无责任心、胆小、不知廉耻苟活浮生。
男人出轨倘可以说成是一时糊涂,甚至是受到女人引诱。女人出轨了则不可原谅,像是忤逆谋反的大罪,罪不容诛。出轨固然不对,但是你告诉我,这是哪一种公平?这也就顺便解释了为什么古代时候那么多守寡、死节的女人。对于她们来说,死亡反而是一种美好的解脱,不必再苦守孤独,不必忍受任何尺度的衡量。你凑近了再看,这是用性对女人施行的禁锢。她们历来受到一种贞洁名声高于生命的“女德”警告,失去了生命反而可以换来原谅,甚至击节赞叹,旁观者不知其中苦楚却因为所谓的“勇敢”恨不得给她们立传,塑成偶像。
不好意思,这不是她们想要的。这只是你们想要的。
由这两件事延伸的话题就此止住,我想说说另外三件事。对于我来说别人的事都是故事,我自己的事都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