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长工都吃的非常满足。
肚子里有了油水,建作坊的效率都跟着提高了不少。
还都纷纷期待起了明天的伙食。
苏梅见把伙食交给婶婶们完全没问题,也放下了心,便准备招流民开荒。
她找了几个巡逻队的,让他们去东篱山吆喝一声。
一天十个铜板,现结,还管一顿午饭,工具他们提供。
东篱山距离宋家村三座山,在更北的方向。
不算近,但也并不是很远。
大多流民才刚安置好,这会正着急找活干。
但大部分人,还是去了镇上。
认为田地开荒肯定没有镇上活计好干,而且给的工钱也太少了,一天才十个铜板!
他们下意识的忽略了那一顿午饭。
过了两日,才有十来个在镇上没找到活计的流民,来了宋家村。
“你们这……是需要开荒吗?”
苏梅等得花儿都快谢了,一听说有流民来了,立即往村口跑去。
一瞧见才十来个人,又有些失望。
但她还是笑着应道:“对对,就是我家,现在就可以去地里,还能赶上一顿午饭。”
流民自然不觉得午饭能有啥吃的,他们是奔着十个铜板来的。
“我们听说,干一天就能拿一天的工钱,不会克扣……是真的吗?”
“是真的,工钱现结,干完就能领,绝不会克扣大家工钱。”
和在镇上扛麻袋一样,他们干完就能拿到钱。
十几人便拿上锄头斧头镰刀去了地里。
这些工具都是苏梅从村子里租的。
白日里他们修路修作坊,用不上就送来苏梅这,能得一文钱的租金。
下了活,再取回去。
当然,得有人用,苏梅才会给租金。
十几人干了不到两个时辰,巡逻队的人就敲着锣鼓大喊:
“作坊开饭了!作坊开饭了!”
十几人有些懵。
“我们也去吃吗?”
“说是管饭,应该也没啥吃的。”
“走吧,去看看,有碗粥喝总比饿着强。”
却不想,到了才发现,居然有白米饭!
这就罢了,还有小鸡炖蘑菇,白菜豆腐汤!
尽管打到碗里的鸡肉只有一小块,大部分都是蘑菇,可这是肉啊!蘑菇上也都是肉腥子!
十几个流民吃红了眼睛。
从一个月前逃难开始,他们就再也没吃过白米饭和肉沫子了!
有几个流民,还将肉用叶子包起来,准备拿回家给娃儿吃。
莞娘几个瞧见,便在饭后把剩饭剩菜给他们都打包了一份,用大叶子包着,里面都有肉。
“都拿回家给孩子吃吧!”
“明天再来,记得把碗都拿上。”
今天他们用的碗,都是问村里借的。
十几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竟当场抹起了眼泪。
“谢谢,谢谢……”
“要真想感谢,就多叫些人来开荒,苏地主家正缺人手呢!”
次日,就来了几十个流民。
除了奔着十个铜板当天结算,也奔着中午那一顿丰盛的午饭。
几日过去,来的流民越来越多,已经有两百多个了。
莞娘几人忙的热火朝天,但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作坊一天一个样,逐渐成型。
官道也马上修出了头。
村里的路,也都焕然一新。
里正卖了荒地,越发豪气,趁着大伙热情高,又在村口修了牌匾。
‘宋家村’三个字,高高的悬在村口,里正觉得倍儿有面。
等牌匾修好,已经快六月了。
家家户户做了自己的拿手菜,端来村口,围着篝火狠狠的庆祝了一番。
一条河都能听见宋家村欢快的笑声。
离得最近的三个村子,羡慕的眼红。
与此同时,地里的辣椒,也陆续要红了。
南锦璃也愈发忙碌了起来。
白天当教书先生。
晚上来研究辣酱。
如今青椒正好,可以做皮蛋辣酱。
苏兰一得空就做皮蛋,如今已经做了近千颗皮蛋,全堆在地窖里。
南锦璃拿了三个出来。
她提前便故弄玄虚的写了个配方,说是书上看见的。
第一步,把挑选好的青椒火烧成虎皮椒。
第二步,把虎皮椒去籽,连同皮蛋,蒜瓣,剁碎。
第三步,加碎盐,酱油,浇上热油,油的温度要越高越好。
最后再拌匀。
那诱人的香味,立刻飘了出来。
“外婆,快给我个馒头,我要尝尝。”
南锦璃提前便让溜好了馒头,就等这一刻。
她掰开往里放了一点,咬下一口顿时眼睛一亮。
久违的味道让她无比的满足!
“好好吃!!”
“娘,你们也快尝尝!”
几人都有些等不及了,被那香味馋的纷纷去拿馒头。
掰开,放上皮蛋辣酱,再咬上一口。
“嗯!真的好吃!”
“和咸菜辣酱味道完全不一样!”
“好独特的味道啊!”
吴博识道:“婶婶,我爹最爱吃你做的辣酱了,你再多做点这个,这个太好吃了,我爹没吃过,肯定很喜欢吃。”
苏梅:“……”
不理他。
一旁菜花狗蛋不好意思凑热闹,都在疯狂咽口水。
苏梅喊道:“菜花,狗蛋,你们也快来尝尝。”
两人惊喜地走过去,便也拿上馒头夹上皮蛋辣酱吃了起来。
她们吃过苏地主做的咸菜辣酱,只觉得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东西。
这会再吃到皮蛋辣酱,他们愈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好吃,好好吃啊!”
“和咸菜辣酱一样好吃!”
一碟子辣酱,没一会就被吃的干干净净了。
连碟子,都被吴博识拿去用馒头扫了一遍。
南锦璃问:“娘,装辣酱的小罐子定制好了吗?”
苏梅半月前就去定制了罐子,她算了下时间,皱眉道:“奇怪,按说前两天就该送来了,怎么到了今天还没有一点消息,明天我去问问。”
南锦璃有点担心事情生变,便道:“娘,明天我也去趟镇上,刚好我要去找一趟王来福。”
她又写了几张武功秘籍,准备拿给王来福。
次日。
她们赶到坛罐窑,窑坊人来人往,却没人接待她们。
苏梅一路打听,才找到往日接待她的人。
“张管事,我定制的罐子好了吗?”
张管事当即一脸赔笑,“哎呀苏老板,这事儿太不赶巧了,您那天前脚刚走,后脚酒坊的王老板就来找我定制了五千个酒坛子,说是要运去阳城的……王老板可是王员外的亲侄子,我们哪敢怠慢,我这就把您给的定制图和赔偿拿给您。”
当日苏梅给了二两银子的定金,和十二张十二生肖名字的定制图。
张管事全拿了来,多加了二两银子的赔偿。